“读中学写”教学案例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21423319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中学写”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中学写”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中学写”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中学写”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中学写”教学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留白,习作相长舟夜书所见读写结合教学设计邬家墩小学 向晓鸣引言习作不应囚于每单元的习作课,尤其在习作起步阶段,一开始就在语文园地里专门列出习作练习让孩子在无形中就产生了一种心理压力,而不敢也不知道如何放手去写。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就以较和善的形式让孩子有较多的“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心”的经验,将有助于习作教学的开展。而小学学习的古诗大都短小浅显,且往往配有插图,孩子们都乐学乐记。再加上古诗语言简单,既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又留下较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正是习作起步的好平台。设计理念通过情景体验、细心观察、感情朗读,让学生自由抒写自己的所见所想。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累进一步品味、感受,使

2、他们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为自己所抒写的情景增添自己丰富的情感,从而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满了自己的简单片段。师生协作,轻松变段为文,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获得愉快的构篇体验。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能通过阅读和想象,感情诗的意境、背诵古诗。3、通过情景体验、细心观察、感情朗读,让学生自由抒写自己的所见所想。教学重点朗读、感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师生协作,变诗为文。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满自己的写话片段。教学过程一、解题入境1引导学生利用组词法(用“夜”、“书”、“见”组词)解读诗题。2播放古诗情景动画A(a、天色渐暗,圆月款步,诗人举头望月,身后投下消瘦的

3、长影,随他目光而去:江边简陋的茅舍透出微弱的灯光,江上秋风瑟瑟,梧桐树叶寂寥地应和。茅舍外篱笆下,一点灯火,映出两张稚嫩的脸,偶尔飘来阵阵蟋蟀的歌吟。b、配乐古诗朗诵,古诗缓慢由下而上移入。),学生随之入境。二、各抒己“见”1以诗题“夜晚”所“看见”的为切入点,观察动画画面,说说你看见什么了?(在屏幕上快速罗列出学生所见的事物)2选一样具体来说说。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一步步说具体,并试着用完整的句子表达。(例如:“天上有月亮。”“是被啃了一口的月亮?”“天上有一轮圆圆的月亮。”“让我们帮他给夜晚的天空涂上颜色吧!”“深蓝的天空中有一轮圆圆的月亮。”)3学生及时记下自己经过修改

4、的完整句子。教师快速录入到屏幕上。三、有“感”而“发”1播放古诗的背景音乐,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句子。通过朗读时学生不自觉地配合音乐,放慢速度,来加深学生对诗文情感的体验。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2以诗人“举头望明月”为导,迅速引起学生对静夜思的回忆,学生恍悟乃思乡情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离开亲人到异乡的经历,在述说中更真切地体会思乡情。3教师顺势以诗人口吻道出望月所思(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圆月。)要是能在家乡和亲人共赏,那该是多么幸福呀!只可惜我一个人在这荒凉陌生的地方,觉得天上的月亮也变得和我一样孤独了,在学生所写句子上随手加上“孤独的”(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孤独的圆月。)请学生朗读并评议加上

5、“孤独的”的“月亮句”。4“你的句子有心情吗?”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句子里添加自己的心情。(可适当举例,让孩子选择易于表达的形式,如直接在句子后面加上自己的想法,当然也可以赋予景物人的心情。)然后大声的朗读出来。四、互助共享1学生大声朗读,自荐作品。(教师在每样景物的自荐作品中取一个)2让全体学生一起把自荐的学生片段重新排列顺序(允许不同的排法,但要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选一组稍加连接,组成一篇文章(用实物投影仪让大家都能欣赏到集体的成果。)3播放古诗情景动画B(在古诗情景动画A的基础上去掉了古诗朗诵和字幕,但保留了配乐。)学生共同朗诵文章。五、收获还需耕耘你们手上还有那么多有着丰富感情的“月亮”、“蟋蟀”、“梧桐”他们都等待着你们介绍他们互相认识呢!相信你们当中一定还有更棒的组合产生,所以请你们找到自己的伙伴,共同完成你们的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