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读后感6篇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42319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窗幽记》读后感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窗幽记》读后感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窗幽记》读后感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窗幽记》读后感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窗幽记》读后感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窗幽记》读后感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窗幽记》读后感6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窗幽记读后感6篇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创作的小品文集,刊行于天启四年。以下是xx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窗幽记读后感1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洪应明的菜根谭和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号称我国修身养性三大奇书,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国人的青睐和推崇。本人曾在闲遐之余,对洪应明的菜根谭、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二本奇书泛泛的读过几遍。尽管均不得要领,但也收获颇丰、教益匪浅,特别是对加强自身修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然而,对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一直未能抽出时间拜读。近来,闲来无聊,将之找出,诚心拜读,以度光阴。不想,当翻开卷宗后,蓦然间,格言妙语,小品片句,跃然眼帘,使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

2、,或含蓄蕴藉,或情趣盎然,令人津津有味,回味悠长。小窗幽记,是我国最传统、最具有影响力的为人处世经典之一,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是修身、齐家、治国者的人生哲理,是经商、从政、贤达成者的枕梁宝典。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她并不是陈继儒先生个人著述,而是其摘取各种文章中的精妙语句编撰而成,属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小窗幽记始于“醒”,终于“倩”,分为集醒、集情、集峭、集灵、集素、集景、集韵、集奇、集绮、集豪、集法、集倩十二集。完整的小窗幽记全文有1420句,已成格言的有近200句之多。小窗幽记内容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

3、品德、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性情。小窗幽记文字清雅,格调超拔,陈说利害,以言醒世,指点迷津,且语言凝炼,玲珑剔透,精辟透彻,入木三分,一字字一句句,促人警觉,益人神智。从小窗幽记分篇来看,侧重各有不同。从“醒”篇来看:借自己的著述来警醒后人在昏睡和醉生梦死中醒来;从“情”篇来看:对真情的推崇,以及对人间真情难久的感伤;从“峭”篇来看,对当权阶层中的腐败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从“灵”篇来看: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对语文文字的肯定和赞美;从“素”篇来看,提倡社会要用自己创造出的精神产品去充实和更新人们的精神世界;从“景”篇来看,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从“韵”篇来看,提倡社会和

4、人的风雅,并指出风雅是一种涵养,善意的附庸风雅并无害处。从“奇”篇来看,对正统的封建说教和陈旧的表现形式的抗拒和蔑视;从“绮”篇来看,对情欲的审美价值予以直率地肯定。从“豪”篇来看,渴望不甘现状,勇于变革的豪杰出现;从“法”篇来看,对当时法度社会的深刻反思;从“倩”篇来看,表达编者渴求人们的真情实感和人间的美好。同时,从第一卷“醒”、第三卷“峭”、第十一卷“法”的引言,可以看到编者贬黜浊恶世道的笔锋何等犀利。从第二?“情”、第八卷“奇”、第十卷“豪”的引言,足可以感受到编者讴歌人间真情、渴望刷新社会的心情是何等热烈。而且,其它各卷的引语,也无不闪烁着编者深厚的人生智慧和敏锐的审美感悟的灵光。通

5、观全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结晶成的博大丰厚的人生智慧和灵活多妙的表现形式。如“苦恼世上,意气须温;嗜欲场中,肝肠须冷。一“温”一“冷”,何等鲜明;“俭为贤德,不可着意求贤;贫是美称,只是难居其美。”何等通达。又如“看书只要理路通透,不可拘泥旧说,更不可附会新说。”指明读书应采取的态度,何等精辟。再如“有世法、有世缘、有世情,缘非情则易新,情非法则易流。”,以“法”、“缘”、“情”三者涵盖人际关系,又是何等的睿智。通读全篇后,尽管本人一时难以对书中所有的意思完全领会,但感悟有“五”。一曰“醒”。即做人要清醒。“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醒”对于一个社会、一个人来讲尤为重要。故

6、此,楚大夫悲怆高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醒”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尽管“糊涂”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但“清醒”也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所以,该糊涂时则糊涂,该清醒时则清醒,在糊涂中保持一份清醒。在清醒中装饰一份糊涂,这才是做人的真谛。故此,陈继儒先生将集醒作为全书之重放在开篇之首。二曰“守”。即做人要有操守。如“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又如“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还如“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7、。”以及“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见识。”等。三曰“淡”。即做人要淡泊。“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轻财”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得到。“律己”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人对自身自觉自愿的要求,“量宽”既是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素质,又是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的品格。“身先”是一个人把自己置于表率位置的体现,让行动代替语言,让行动胜过语言。又如“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等。四曰“闲”,即做人要悠闲,是编者津津乐道的主题之一

8、。“闲”主要指参透名利、生死,领悟人生真谛后的心灵的镇定、平和、安详、从容,但也有劳逸结合的旨意。书中云:“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在劳动人民的“休闲权”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重温古人关于“闲”的审美感悟,觉得有一种亲切的意味。还如“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等。五曰“超”。即做人要超脱。就是不能把生活看成是各种物欲的表象,而要超越物欲,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所以,在书中,编者反复叮嘱世人要善于“超脱“。因此,人不仅要善于生活,还要善于欣赏生活、表达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欣赏真善美,表达真善美,

9、创造真善美。如“田园有真乐,不潇酒终为忙人;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等。小窗幽记自问世以来,即成为时人的欢迎,以后历代均获得高度的赞誉,并被今时的读者视为古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经典宝训。因此,无论你是从政、治学、经商者,还是创办实业者,无论你是成功者还是暂时的失败者,只要能认真读一读这部人生哲言小品集,都会开卷有益的。小窗幽记读后感2也门近一个月里似乎有了许多闲暇的时间,也可以做些闲事。小窗幽记也算得上常记心头,起源就是去年暑假时在书院杂志上看到本书的选段,就一句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

10、,颇合当时处境,似有所感。之后看过电子版之后,觉得还是纸质的舒服,就打算买本书,到书店一看,有倒是有,但翻译、评注太啰嗦了,还是看原本有味道。准备打印下来,但也没有打完,放假时间也多了,就抄写下来吧,也可以边抄边读。这段时间过年回家一趟,看书抄写的时间也被分割开来,加之有时游戏也耽搁了许多,五万余字竟然抄写许久才完成。抄一遍看一遍之后,写点感想。首先从体裁上划分,该书属于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小当真是窗子尺寸小,或者是因为句子短小吧,少则几字,最多百余字,平均就十余二十字。然而积少成多,全文五万多字也成中等篇幅,因此并不小。我是很少读中篇或者长篇小说,还好是小品。品则是因为其中滋味需要细细琢磨,不

11、是草草看过就能理解。这也符合闲暇时的读书要求:一字一句的慢慢读,一心一意的仔细品,以此消磨时光,但不至虚度时光。然而纵观抄写读取的过程,其实是相差许多,为了赶进度,句子多是快速看过,至于味道,除极少数有所感触,大多是淡淡的,这也符合常规:越是心动,越是不得到。虽然该书分为12卷,每卷都有个题记,但卷题和正文的关联总是显得那么的模糊,甚至可用牵强附会形容。这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理解其内在的联系,或者就是小品的特色。为了不使抄写仅仅是抄写,下面勉强对每卷做作个小结和分述。卷一集醒题记中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也是相当程度的刻画了人的原动力:欲望。大一学管理学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也是

12、相当细致描述了人的需求或者说欲望。而以六根六尘六识也很精到。该卷中,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讲财;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讲权,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小窗幽记读后感3闲暇时,读小窗幽记就像煮一壶清茶,茶香绕梁。在盛夏的午后,慵懒的时光就着甘甜的山泉给自己泡上一壶好茶,耳听蝉声阵阵,竹声泠泠,坐在青石瓦的屋檐下,一只老猫卧在脚旁,一边品

13、茶一边读书,记载着有关岁月和光阴的陈年旧事,人生何其快哉。小窗幽记根据不同内容分为十二卷: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语言皆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引人深思。一些写景色和生活感悟的句子,有清雅之气,丝毫没有粗俗艳丽之感。作者从不同内容入手,却始终贯穿一个主题,则我们身而为人应该如何在世安身立命、如何与人相处、待人及物。初读小窗幽记确实为之惊叹。尤其读到“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结璎整冠之态,勿以失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救死扶危之日”。即使是放在六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于今人。寥寥数语,却是道明了一个“度”字的准则。不同的情况得分不同的场

14、合,哪怕是梳妆打扮,循规蹈矩也需要看天时地利人和。面对世间万事,除了要懂得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何处之外,明辨什么可为什么而不可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一个“度”。“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这几句话时,我发现这些话语真是一语中的。即便是现代人,我们依然面临这些问题。作者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为人处世,与人相处要懂得分寸,有度。我们都喜欢听赞誉之词,但是赞誉到底是出自真心还是违心的,我们一概不知。所以,语气喜欢别人当面称赞我们,还不如,我们自己做好自己,不要给人留下口舌,让我们不被别人背后论断。我们与人相处也懂得分寸和距离,过分腻在一起,不懂得分寸,久

15、而久之就会让人厌烦。在修身养性方面,作者也说了很多。类似于“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君子于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等等。小窗幽记总体上是一卷不错的书,值得多次反复阅读,揣摩。总的来说,皆为儒家道家宣讲人生伦理道德之书,做学认字、为人处世、安生立命、心态境界各方各面皆有涉及,虽然不乏封建文人的教条,但更多的是飘逸超灵、不为世间俗念所拘束的自由色彩,傲视蔑俗,粪土金钱权贵的平民意识,还有崇尚山水、浮生悠闲的自然态度,算是中国上下数千年人与事相处的点滴箴言,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刻提炼。我逐字逐句读的时候,经常会随着一段话衍生的联想到某句古代的诗词和古代人物及某个事件的典故,或者受话中启发总结出适合自己或者愿意去尝试的现今社会为人处世的要领,碰撞出了很多的思想火花,每一章会有对自己比较受用或者难以忘怀的字句,包括书上原文和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标注。精选办公范文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