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373429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天 湖海桀 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你向她走去。 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之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

2、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

3、消失了,坦途历历。 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既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落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坚实的彼岸火热,温情,弥漫着人烟和爱的祥祺的所在。 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

4、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着 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洋的宏伟。 我知道,在你心的屏幕上,一旦离开,天湖就正在远去,像退潮的浪花,苍茫在微濛濛

5、的天际 一片片鱼鳞状的沙滩裸露出来。一块块赤褐色的废墟袒呈开来。 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无须想起,不会忘记。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交响 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选自经典美文)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湖的特异,主要表现在她生存的环境只有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和仙灵的水上。B.永无宁静的心啊,如

6、婴儿的眼睛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离开天湖后对天湖真挚而纯洁的依恋之情。C.这篇散文以深邃凝重的意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独具魅力。D.本文写出了天湖的独特之美,她美丽迷人的景色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2.文章用“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作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湖的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走进铜鼓的细节荆永鸣我和采访团的同行们从南昌出发,驱车四个多小时,在一场骤雨初歇的正午抵达铜鼓。铜鼓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铜鼓明设铜鼓营,清置铜鼓厅,1912年置铜鼓县。因城东有一巨石

7、,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故而得名。因此,铜鼓又是一首古老的歌。如今,在跳动着十四万个生命音符的铜鼓县,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是淳朴、典雅的客家人。又因此,这里不仅流传着农郁的客家习俗、美味独特的客家饮食,同时甜美动听的客家山歌,更是被誉为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采访途中,县委领导专门请来的一位客家山歌的传承人,在半路跳上车,为我们唱了两首山歌。我听不懂客家方言,但那优美婉转的旋律,已超越了歌词的含义。 地处湘赣边界的铜技,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极目所见,群峰叠翠,万木葱茏。据陪同者介绍,铜鼓县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七,居全国前列。此外,这里还有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8、:有綿延十余公里的丹霞地貌,有与桃花源记中高度契合的山川幽谷。与此同时,投资二十多亿元的汤里温泉也即将建成。铜鼓是长寿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还被誉为中国百佳“深呼吱小城”。然而,我们此行的目的,不为铜鼓的“天然氧吧”,不为它的“避暑胜地”,而是为了走进一段红色的记忆。在短短半夭时间里,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和秋收起义阅兵广场。那油漆剥落的书桌、古老奇特的油灯和锈蚀的刀枪剑戟,引领我们走进一幕又一幕历史的记忆与细节。就是在萧家祠的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的著名诗句。我驻足铜鼓秋收起

9、义阅兵广场,凝视纪念碑上的工农革命军的威武雕像,不禁进入遐嫩,耳边仿佛又闻惊雷声动,鼓角争鸣。让我深感震撼的是,也正是在那段飞扬激荡的岁月里,在铜鼓,先后有七万八千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光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一万八千人。铜鼓,这块名符其实的红色热土,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令我感到凝重。 浏阳与张坊镇交界处的排埠镇月形湾,潭水碧绿,溪流淙淙,山上长满了翠竹、灌木与茅草。如果没有史料记载,很少会有人想到,在这个普通的山湾,毛泽东曾经历过他革命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被捕。1927年9月7日,毛泽东乔装成安源煤矿采购员,从安源出发,奔赴铜鼓, 准备亲自领导秋收起义。一路上日夜兼程,绕过敌人重兵把守的萍乡,在

10、9月8日进入浏阳张坊镇七溪村时,被张坊的团丁抓住。团丁要把毛泽东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押送途中,毛泽东决定设法逃跑。在离民团总部不到二百米的地方,终于找到了机会。他急中生智,成功逃脱。后来在一个叫陈九兴的农民帮助下,毛泽东在吴家祠住了一夜,于9月10日到达铜鼓县城萧家祠。次日,在铜鼓大沙洲的永宁桥畔举行了阅兵仪式,发动了永载史册的秋收起义。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景仰乐道的传奇史话。时光带走了岁月的风尘,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早已在这里凝固。如今,小小的月形湾,作为一代伟人的化险地,已构成了一道独特的精神风景。在铜鼓,我们采访的最后一站,是大沩山下永丰村的“精准扶贫”。据镇党委书记介绍,永丰村是省级贫困村

11、。近年来,他们实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脱贫策略,把峡谷溪水打造成 “江西第一漂把高山荒地建成江西第二家野外高山滑雪场,同时把深山竹笋、杨梅、尖采、板栗、山楂做成罐头,甚至把竹子做成电脑键盘、鼠标、小音箱等,远销各地。离开铜鼓前,我独自来到了定江河边。我想找一位当地人,最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聊一聊,做个简单的交流。我凝望着眼前幽深的河水,回想着在铜鼓的所见所闻,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我在想,悠长的河水流走了岁月的泥沙,却流不走凝固的历史。而凝固的历史与流动的现实在这里交织,或许后者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吧。(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

12、二段引用史料介绍了铜鼓的设置时间、命名由来,更好地说明了铜鼓悠久的历史,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B.我们走进铜鼓,既是因为铜鼓独特的客家文化、优越的生态环境,也是为了走进历史上的红色记忆,緬怀革命先烈。C.参观过月形湾后,人们不由庆幸:当年如果机智地逃脱敌人之手,中国的革命历史就会改写。D.这篇散文以小见大,借铜鼓县既表现了对革命历史的緬怀,也充分表达了对铜鼓明天更加祥和美好的祈愿。2.文中插叙了毛泽东革命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被捕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文中说“凝固的历史与流动的现实在这里交织,或许后者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吧”,请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3、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阳光

13、堆在犁铧上晓寒 犁铧是沿着墙角进入我的生活的,祖父说,它的年龄不知比我大了多少倍。不过看上去它一点也不老,犁铧是一个叛逆的家伙,把自己丢在了时间之外。它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用坚硬的目光,梳理这个村庄的筋脉,思考它的命运和这个村庄的羁绊与纠葛。谁是谁的主宰?谁是谁的附庸? 那时候我害怕锐利的东西,像刀斧锯凿之类,所以从来不敢去招惹它,就是从它身边经过,也是蹑手蹑脚。 只有到了翻耕的季节,土地的脉动才把它召回,它才加入到村庄的烟火中来。祖父把它摁倒在饱满的河水里,拿一把稻草慢慢擦拭,事实上,它已经够干净了。但祖父还是擦得很用心,反复地擦,反复地洗,连一条小缝隙都不放过。祖父认为收拾得一尘不染之后,将

14、它背回来放到院坝里,让太阳慢慢把它晒干。祖父拿起他那把发黑的长烟杆,装一袋烟点燃,边嗦嗦地吸着,边围着犁铧转圈,不时用手抚摸一下,嘴里念叨着,真是一张好犁。 太阳满满地堆在犁铧上,犁铧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冷艳的光芒,水珠给镜面打上稀疏的斑点,但还是能把人的眼睛刺得一塌糊涂。 第二天,祖父出去翻地,牛在前面走着,祖父和犁铧在后面。外边到处能听到赶牛吆喝声。一张又一张犁铧插进村庄的泥土里。泥巴翻起来的那一瞬,阳光正好打在劳作的犁铧上,透过浅水折射回来,周围的路上、屋顶、山上有数不清的光斑在游荡。一张张犁铧在村庄的土地里像鱼一样游动,这时的村庄,街开了伪装,完成了与心灵最完美的对接,犁铧过处,枝枝节节

15、,都在响着爆芽的声音。 到了黄昏,祖父赶着牛从地里回来,屋里已经点上了煤油灯,灯火里的犁铧还沉浸在劳作的状态,像一条小溪一样淌着水,祖父把它轻轻放回墙角。 祖父告诉我,这张犁是他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留下来的。曾祖父小的时候,家里开了一家药铺,后来家道衰落,药铺关了,地和房子也卖了,四十岁的曾祖父租了人家的一块地学做农活,用一张犁养活一家人。我无法想象一双瘦弱的抓惯了药材的手怎样驾驭那张犁铧,顺溜地把土地翻开。这个我从未谋面的男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虽然我知道了犁铧的来历,打着沉重和温暖的烙印,但我还是怕它,它那冰冷的雪光里,好像总带着一股腾腾的杀气。 祖父慢慢老了,用不动犁铧了,父亲接了过来,还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一次又一次把古老的泥土一页页翻开,新翻的一页泥土,就是祖父曾经翻过的一页,只是祖父的那一页已经找不到了。父亲留下的犁痕,就是祖父当年犁出的沟壑。原来,土地和人一样,都在延续着同一条血脉。 犁铧转到两个哥哥的手里时,没用上几年,村庄里的犁铧便在各种农机的轰鸣声中败下阵来。我家的犁铧也随着大流,沿着一条曲曲弯弯的路,走到了谢幕的时刻。 现在,犁铧被放到一栋空房子的楼上。犁铧沦落到这步田地,很快衰老了,锈蚀攻陷了它的眉心。 犁铧,没有人再提起它,都把它给遗忘了。犁铧在空荡里看得到时间的来来回回,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