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落实应用案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1357578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落实应用案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落实应用案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落实应用案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落实应用案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落实应用案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落实应用案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落实应用案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一、语言运用(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这个属于青春的日子里,很高兴来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条战线的优秀青年代表一起交流,聆听大家抒发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青春感受。刚才,很多青年优秀代表,虽然来自不同领域,但都做了很好的发言。在你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年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_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也充分体现了广大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近代以来,我国青年_地追求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

2、相连。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在芦山抗震救灾中,大批青年_、顽强拼搏,广大青年心系灾区、无私奉献,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_的强大力量。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代表不同领域的优秀青年都做了很好的发言。B不同领域的青年优秀代表

3、都做了很好的发言。C代表不同领域的青年代表都做了很好的发言。D不同领域的优秀青年代表都做了很好的发言。解析:选D。此题为语病分析题。画线句子较短,结构也较简单,主要考查语言的逻辑结构。根据选项的提示,是将三个分句合并成一个句子,此时需要注意语序和歧义。首先,是“优秀青年代表”而非“青年优秀代表”;其次是“不同领域的优秀青年代表”而非“代表不同领域的青年代表”。因此,本题应该选D。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生机勃勃坚持不懈临危不惧络绎不绝B朝气蓬勃矢志不渝视死如归源源不断C生机勃勃矢志不渝视死如归络绎不绝D朝气蓬勃坚持不懈临危不惧源源不断解析:选D。此题为成语辨

4、析题。朝气蓬勃:意思是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生机勃勃:意思是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坚持不懈:意为坚持到底,一点儿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矢志不渝:指立志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临危不惧:意思是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川流不息,往来不断;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很少用于人。所以本题应该选D。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国家若有前途,民族有希望,青年一代就会有理想、有担当B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C青年一代有前途、有担当,国家就有

5、理想,民族就有希望D国家若有理想,民族有担当,青年一代就会有前途、有希望解析:选B。此题为语言连贯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根据选项,首先应该确定先说“青年怎么样”,然后再说“国家怎么样”;其次词语搭配需准确,“青年”一般是“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或民族才能“有前途、有希望”。所以本题应该选B。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因而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而父爱则完全不同。_。_。_。_:_。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即代表

6、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ABCD解析:选C。和承接前文,起过渡作用,由母爱过渡到父爱;和是陈述父爱的内容;承接,解释“极端”的具体内容。5请仿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要求内容与例句相似,并构成整齐的排比句。(3分)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沁脾的茶香使你神清气爽;。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解答时应注意运用比喻句,并使仿写的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句。答案:(示

7、例)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使你愉悦振作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疑惑迷茫时,柔和的光辉使你心明眼亮(任选其二即可)6阅读下面一则报道,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您的孩子从出生的第三天开始受教育,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站在江苏盐城某早教机构门前,张连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非。但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感觉到孩子在起跑线上的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了。而有着张连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 000万0至3岁

8、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据记者调查,在盐城最小的早教学员出生仅33天。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1)给这则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答:(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早教市场发展壮大的两个主要原因。(4分)答:解析:(1)点出报道中心事件“早教”,并做出一定的评价,合乎情理即可。(2)提供的材料分为两个层次:前一个层次写“感觉到孩子在起跑线上的紧迫感”,为第一个原因;后一个层次写“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为第二个原因。答案:(1)(示例)“疯狂的早教”或“拔苗助长”(2)(示例)父母不甘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9、上的心态;全国早教市场空间巨大。(意思对即可)7观察漫画,在横线上写出一句合适的话。(4分)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解析:做这类题要看懂画面,然后揣摩画面中蕴含的意义。图中是一对父子,孩子哭着向爸爸索要着什么,而爸爸一脸笑容,爽快地答应着,可脚下,已越过是非的底线。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二、阅读提升(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我只欠母亲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

10、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录取通知书,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是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话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高兴

11、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为什么哭。后来我长大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

12、,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在“反右”运动中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大妹妹问过母亲:

13、“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

14、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C文章用质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解析:选B。B.“更为了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