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系列写作案(三)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135650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系列写作案(三)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系列写作案(三)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系列写作案(三)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系列写作案(三)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系列写作案(三)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系列写作案(三)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学案:第三单元 系列写作案(三)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列写作案(三)善待生命学习论证【写作目标】1学会采用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和对比法等常见方法进行分析论证。2掌握多种论证的方法,并在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以此提高写作论事说理的议论文的能力。高分作文名师点评无谓经验,难谓成功(1)2018高考辽宁优秀作文霍布斯曾说:“积累的经验多了就会慎虑,就像积累的学识多了就会博学一样。”慎虑,意即谨慎思虑,而沃德便是这样一位统计学家。二战期间对于战机的加强,他提出的观点与众不同,力主加固弹痕少的部位。是无稽之谈,还是荒谬之论?非也,是累积的经验教他看得全面,教他将目光放于整体,思虑到那并未返航的战机。由此可知,经验乃为成功之宝,无谓经验,则难谓成功。(2)

2、经验,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其虽无法直接促成事件结果,但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结果产生影响。赵括乃战国名将赵奢之子,年轻时便习兵法,谈起兵事无人能及,但却从未有过实战经验,最终代替廉颇成为赵将后,于长平之战中身死敌手;拿破仑因没有在北方寒冷的战场上作战的经验而致使滑铁卢战役失败;苏联因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而最终解体或许他们的失败还有其他原因,但经验的作用往往不容小觑。(3)经验,是老槐树上隐于叶后的点点小花,虽看不见,却送来芳香阵阵;又如漫山的野草,串成环,连成片,装点整个春天。利用经验,虽不似流星划过般稀奇,却可创造此般绚丽;不似铁树开花般离奇,却可创造此般美丽;更不似日月同辉

3、般珍稀,但却往往如此般让人惊异。(4)为何沃德能直指要害,一针见血呢?是苦苦思索,还是刻意探寻?我想,是早已内化于心的经验教他不自觉地将目光放在全局上。经验可以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出,亦可以从他人之处获得。牛顿曾坦言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学习了前人的经验,他才在科学的领域占据新高度。罗斯福曾向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经验,借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等手段帮助美国度过经济危机。而中国古代的农民因大多世代耕作,便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发明了农谚、二十四节气等使后人受益无穷的内容。(5)“经验是真知与灼见之母,因而它的一切举止都是明智而坚定的。”欧文如是说。诚哉!若无经验的积累,在面对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沃德怎么敢坚

4、持己见、力排众议呢?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的经验促成了美国的胜利。(6)经验者,成功之利器也,当其内化为一个人的思想的时候,该思想所指导的行为定会成为壮举;倘无经验,只靠独自摸索,其成功的概率怕是会小不少吧,正如:无谓经验,难谓成功耳。(7)(1)提炼材料实质关键词拟题,切合题意。(2)引用霍布斯的名言分析材料,充当了理论论据。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明确观点。(3)从经验的重要作用角度分析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例证法,反面事例赵括、拿破仑、苏联解体等,更加具有说服力。(4)运用比喻论证法,把经验比喻成“小花”“野草”,形象生动。(5)开头一句,紧扣材料,切合题意。后面行文,运

5、用三个典型事例来论证借鉴的作用之大。(6)引用欧文的名言论证,紧扣材料行文,突出中心。(7)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综合运用,论证严密;结尾扣题,结构严谨。【高分理由】本文切合题意,观点明确,能综合运用例证、对比、比喻、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一、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要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证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从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论点的论证方式。议论文论证的主要任务是分

6、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主要是回答“为什么”。“为什么”,主要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危害性等方面考虑。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常常有多个要点,这就形成了“为什么之一”“为什么之二”“为什么之三”解决问题是回答“怎么办”。“怎么办”主要从步骤、措施、方法等方面考虑。步骤、措施、方法也常常有多个要点,这就形成了“怎么办之一”“怎么办之二”“怎么办之三” 如中心论点是“读报有益”,试问一个“为什么”,就会引出一大串:读报能了解天下大事;读报能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与作风还是这个中心论点,如问一个“怎么样”,也可引出一大串:读报要有选择性、读报要泛中有精、读报重在借鉴要把正论部分写出层进式,选取一两个“为什么

7、”和一两个“怎么样” ,文章就展开了。二、常用论证方法议论文写作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观点和确凿充分的论据外,还要有严密的论证,只有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一篇有说服力的文章。同学们在论证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是论证单一,通常是提出论点后,只用一两个事例论证一下,便匆匆作结,草草收兵,这种做法虽说也完成了论证的任务,但往往失之草率,难以收到良好的论证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熟悉并且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而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比较法、比喻法等。(一)例证法1定义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

8、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时,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

9、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枝头灼灼其华。(节选自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为论述“感恩”这一话题,作者列举了诸葛亮和李密两个人的事例,并且分析了两人的感恩之举,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无可争辩地证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2具体运用方法借助事实论据说理,不等同于简单的事实罗列,要避开以事例代替论证,只有叙述没有分析的误区。在概述事例之后,要尽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内容,将它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常用下面两种方法:(1)例后解说法。列举事例后,对其中关键的、与论点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解说,使其含义得以彰显,能够更

10、好地论证观点。例如论证“钻研科学需要牺牲精神”的观点,有人选用了这样一则事实论据:著名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听说一艘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这艘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他们同意让他上船进行研究。事后,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吗?”巴斯德毫不犹豫地答道:“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黄热病烈性传染坚持上船研究不怕死亡为使他人活得更好,我们抓住事例中的关键词句,就扣住了论点。在事例之后可以简单地对其进行分析解说:面对致命的黄热病,

11、巴斯德坚持上船进行研究,表现出一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令人感动。因为在他看来,为了发现病菌,为了挽救他人生命,牺牲自己一人,是值得的。正是这种科研重于生命的精神,使他最终获得了成功。上述分析,全都围绕着材料中与观点相关的内容做出阐释,就可以避免常见的“观点加事例”的单薄局面。(2)假设分析法。论据中列举的是一种既成的事实,但在分析时,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其中的人物由于缺少某种精神,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而没能这么做,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对不同结果的比较,我们就能探究与观点有关的因素,强调其重要性了。例如上文论证“钻研科学需要牺牲精神”的观点,仍然选用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事实论据,我们可以通过假

12、设,进行说理:假如缺少为科学献身的牺牲精神,巴斯德面对瘟疫肯定会退避三舍,远离疫区。那么,他永远也不能发现传染病病菌,永远也不能接近并获得科学的真理。通过假设缺少牺牲精神会产生什么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具有牺牲精神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从而顺利地完成论证的过程。3运用例证法注意事项(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生辉。同类事例掌握得多时可考虑采用排比句式列举。

13、 (4)事例列举之后的简短分析要紧扣论点。(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看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二)引证法1定义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法,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想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在牡丹拥簇的亭台楼榭里,他命力士脱鞋,让贵妃磨墨,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柳条微抚的春风中,他双眼垂泪,无语凝噎,叹息道“桃花潭

14、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在皎皎的明月下,他高举酒杯,对影空自怜,只得哀伤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便是爱着他这份率性大方,那一袭白衣或大气或清雅,那一樽清酒也被一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写得淋漓了。我便在梦境里,看透了他的红尘梦,不过是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我心中却泛起了一丝狂放后的凄凉。 (节选自与你为邻)上面的文段中大量引用了李白的名句作为理论论据,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加了文采。2具体运用方法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论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

15、“引”是颇费心思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论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那么,面对引用的理论论据,如何来加以分析呢?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意译为主。同时,联系观点,做出阐发。如写“交友之道”,谈及“人贵在相知”:“李白说过: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人与人的友情是最珍贵的,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前一句话引用李白的诗句,其中“人生贵相知”极好地契合了观点;后一句话既解释了诗句的大意,也做出了自己的阐释,友情贵于金钱。(2)如果引用的是白话文的通俗语,我们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做一些阐述,使论据含意清楚地显现。如写“交友之道”的“人贵在相知”,可引用下面一些名言,并作进一步的阐释:“罗曼罗兰说过: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光亮。友情在我们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