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团体与政党政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134208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团体与政党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政治团体与政党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政治团体与政党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政治团体与政党政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团体与政党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团体与政党政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团体与政党政治政治学教研部 张彬主要内容一、政党政治的涵义与分类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角,政党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关键内容。两党制主要功效 第一,两党制能产生长期稳定的政府 第二,两党制能提供有效的政府 第三,两党制能形成一个受到有效监督的政府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执政伙伴。它们既对立、又一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两党制的实质就是用两个政党轮流执政的方式来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和国家的政治稳定。弊端 首先,从两党制中产生出来的执政党不能充分代表民意其次,两党制对小党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 第三,两党制造成英国政治上的保守。 最后,两党制促进了英国公众中的政治冷淡主义倾向 1.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

2、的辉格党发展成为自由党,代表的阶级利益是:A 自由资产阶级 B 工业资产阶级C 工人阶级上层 D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阅读与思考请运用西方政党政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两条材料做出分析和评价。(1)美国两党制体现了一种政党分赃制。布什通过得到西弗州的煤炭业和钢铁业的资本家和工人的支持,因此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后,便对钢材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允许煤炭掀顶作业方式,甚至不顾违反国际条约和国家的政策传统,也不顾惜环境生态领域存在的争议,来回报竞选中的那些支持者和垄断财团。(2)两党为了争取人民的支持,都会将许多人民的要求吸收到竞选纲领中来,并在其执政中,将对选民的承诺予以某种程度上的兑现,从而使人民群众通过

3、政党之间的竞争来实现自己的某些要求。西方政党政治一、政党执政方式(一)中西政党获得执政地位的方式比较 2中国共产党获得执政地位的方式 (二)中西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比较 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执政成本比较(三)中西执政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地位与作用的比较 2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几点启示 党政关系协调1、西方议会政党的党政关系(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党政分开原则是表象(二)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党政不分是实质三、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世界

4、政党政治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一) 政党职能与政党政治政党政治的特点(1)政党政治是政治类型的划分,而不是政党类别的划分,政党政治属于民主政治,是对专制政治的否定,是历史的进步;(2)属于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3)很大程度上反应各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围绕竞选、组阁、执政方针等重大问题而进行的斗争。 (4)政党有完备的组织结构。(5)政党成员的多样化。 (中产阶级)(6)弱意识形态,政策居中,更趋实际与实效性。(7)规范政治,有其一套法律规则。(8)现代政党政治功能的简化。 (组织选举和执掌政权) 2

5、.对政党政治的认识3.对政党制度的认识政党制度是指制度化了的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并影响国家权力及由此形成的政党关系的模式,也就是政党从政的固定化模式。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主要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 3.政党的职能1、议会型政党。通过竞争性选举谋求在议会中的最多席位。2、培养意识形态的政党。建立国家的统一感,反对狭隘的部落利益。如国大党、坦桑尼亚的非洲民族联盟。3、动员 一体化政党 。垄断性的、压制竞争,动员人民团结在领袖的周围、如苏共、中共、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 (二)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一、西方政党政治的执政方式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与西方的不同三、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具体体现2.党和政府的

6、关系3.党和司法机关的关系4.党和政协、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的关系四、中共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第四节 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意识形态趋于温和权力适度分开并进行监督政治组织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合法性建立在国家管理的政绩上2、党政分开的探索3、党政分开的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四中全会决定阐述的基本思路: 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目的是: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第一,各级决策者需有人民是国家权利主体、党员是党内权利主体这一最基本的理念。第二,公开是指决策过程的公开,

7、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公开(俗称 事后公开) 。第三,公开制度应是双向度的公开。第四,决策者的主要社会关系背景公开。 改革和完善用人机制,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提高党员群众的参与度。思考题多党合作形式: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座谈会参加国家政权 5.政协的主要职能 1.政治协商 2.民主监督 3.参政议政当代中国政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1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问题。 随着社会转型向纵深拓展,社会生态环境瞬息万变,政党制度的某些环节有时也难免会滞后于环境的变迁,如果执政党不能及时地完善自我来适应环境,那么执政党与环境之间不和谐所累积的问题就会影响执政党在民众当中的信任度,最终会形成合法性危机 当前,主要有两个因素影

8、响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1)体制内的因素。它主要涉及到两个变量相当范围内的权力腐败和信任危机。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会极大地损害执政党在民众当中形象和地位。虽然执政党正在对党内腐败现象进行持续的、彻底的整治,但这一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难以在短期内奏效。一个政党合法性危机的起点是党员对本党的纲领和章程所确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动摇和转移,这是对执政党合法性提出的最严峻的挑战。对中国共产党来说,由于民间社会的生存空间日益扩大,与主体政治意识形态相抗衡的个人主义、宗教神秘主义等社会意识形态就有了存在的可能性。 社会意识形态当中有些价值观与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是互不相容的,如果这些价值观为大批党员和民众所

9、接受,将极大地削弱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基础,而且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的,因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从“单位人”到“ 社会人”的角色转换,经济利益成为党员干部和普通民众价值判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社会人角色的多元化,职业流动性强给党组织的管理也带来困难,再加上“组织边缘化” 党员的大量存在,党组织正常的思想教育、组织管理较难覆盖到这部分人,非主流意识形态突破这些人的思想防线就变得容易起来。 (2)体制外的因素,即经济发展的绩效。体制外的因素与体制内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某种程度上讲,体制外的因素与体制内的因素是一种因果关系,意识形态的信仰危机是执政党发展经济的绩效引起的。任何一个国家在致力于经

10、济发展时都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贫富不均的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社会边缘化”的群体,如果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性不高,再加上社会保障系统尚未健全,这些群体就会产生离心的倾向。 3政治民主化问题。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阶层的逐步分化、利益群体的不断壮大,必然产生政治参与的要求。如果这些阶层的政治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可能造成政治压力的累积,这种压力会直接影响到执政党的地位。此外,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对我不停地实施“西化”的图谋。因此,执政党和政党制度如何不断完善,如何不断消弥来自社会内部的各种压力,也是摆在中国政党制度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4制度化、法制化问题。过去中国政党制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坚持走制度化法

11、制化这条道路。因为只有制度化、法制化,才能保证政党按程序运作,保证各政党的合法地位。中国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和法制化问题是由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迁等社会生态环境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政党制度进行党政关系的调整,政治决策要逐步实现程序化和科学化,改进对党员干部行为的监督约束机制,用制度制约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社会结构变迁的直接结果是党员干部和普通民众政治参与的欲望高涨,政党制度必须通过制度化建设来化解政治参与带来的政治压力。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方面 第四,在社会功能方面。作为参政党,中国的各民主党派主要发挥两个方面的社会功能:社会稳定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党际关系问题。党际关系问题是政党制度内的问题。社会生态环境在变化,生存于其中的党际关系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中国的党际关系历史地来看,总的是稳固的、协调的。这种稳固、协调的关系是在患难与共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建立起来的,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但从一定程度上说,战争环境、政治运动客观上促进了这种关系的融洽。然而,现实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党际关系是处在和平建设的大背景之下,同时各民主党派正处于新老交替之际,这就意味着党际关系处在一个不同于战争年代、政治无序时代的环境之中。执政党与各参政党的政治磨合将是中国政党制度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