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201902180215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3822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9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2019021802159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2019021802159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2019021802159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2019021802159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2019021802159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201902180215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2019021802159(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宁大附中宁大附中 2017 20182017 2018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高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 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 现代文阅读一 现代文阅读 35 35 分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3 题 莫高窟创建的历史文化背景 刘进宝 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来 中原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 并生根发芽

2、 同时 由于敦煌地 接西域 交通极为便利 也就较早地接受了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 西亚 中亚的文化也随 着印度佛教文化的东传而到达敦煌 中西不同的文化都在这里汇聚 碰撞和交融 由于敦煌与河西其他地区都偏处西北 远离中原 因而能避免魏晋以降诸如 八王之乱 永嘉之乱 那样的兵祸之灾 保持境内长期安定的环境 从而使大量避难百姓流亡到此 使河西的文人学士大为增加 并对保留中原先进文化及推动河西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 另外 随着汉代对河西的开发 丝绸之路的畅通 河西文化与河西经济一起迂回上升 一批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 士 便在西北边陲的河西一隅破土而出 因此 自汉以来 河西地区特别是敦煌 已是文化

3、极盛之地 文人学士大量涌现 河西地区有重大影响的文人学士 大都出自敦煌 可以说 没有汉魏以来敦煌文化的发 展 便不可能孕育出像刘晒这样的儒学大师 而一些退隐或隐居的知识分子能够离开中原地 区的物质文明 来到敦煌和河西各地 固然有当时政治上的原因 但也说明当时的敦煌已具 有了他们从事著述和讲学的物质条件 而这些都说明 汉晋文化传统在河西 尤其是在敦煌 已打下了坚实而深厚的基础 以敦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 不仅继承了汉晋文化传统 并在此 基础上不断发展 渐趋成熟 敦煌佛教艺术 正是在这种历史 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十六国时期 社会动荡 战争连绵 但佛教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尤其是河西地区 佛 教更为流

4、行 并对南北朝佛教的广泛传播起了桥梁作用 河西地区佛教的兴盛 首先表现在译经方面 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 河西地区出现了不 少高僧 他们不辞艰辛 跋涉于冰天雪地和荒漠沙碛之中 西行求经 瞻仰圣迹 归来时又 2 携回大量梵文或胡语佛经 在河西境内开窟建寺 或聚徒讲经 或从事译著 对佛教在中国 的传播 发展做出了贡献 河西地区佛教的兴盛 还表现在开窟建寺的活动十分活跃 石窟寺是佛教活动的标志 河西地区现存的石窟寺之多 在全国是少有的 这些石窟寺虽没有兴盛于汉魏 但若追溯其 建窟渊源 则大都产生于十六国时期 从早期佛教在敦煌传播的历史看 僧人崇尚开窟建寺 静坐修禅 因此选择了鸣沙山下 这片沙漠绿洲 由于

5、它既远离闹市 又能得到人间烟火的供应 在这里凿窟修禅 的确是很 理想的 早在西晋时 就有月氏后裔竺法护在敦煌译经布道 前凉时 单道开 竺昙猷等高 僧又在敦煌修习禅法 到了前秦建元二年 沙门乐僔便在鸣沙山上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石 窟 敦煌佛教艺术之花从此绽开 摘自 文史知识 2016 年第 11 期 中西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敦煌与莫高窟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敦煌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便成为文化交流中心 中原和西亚 中亚文化在相同时间 传播到敦煌并在此不断汇聚 碰撞和交融 B 敦煌与河西其他地区位居偏僻 远离中原使得该地区避免了一些战乱 这种安定环境 对推

6、动河西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C 敦煌成为文化极盛之地 文人学士大量涌现 是汉代对河西开发 丝绸之路畅通使得 河西文化 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结果 D 汉魏以来 敦煌文化发展十分迅速 有着重大影响的文人学士全都出自敦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首段阐述了中西不同的文化在敦煌汇聚 碰撞和交融的原因 B 文章末段举例阐述佛教艺术早期在敦煌传播的情形 C 文章以译经讲经 开窟建寺等为例 阐述了佛教在河西地区的兴盛 D 文章列举大量事例分析了自汉唐以来河西地区特别是敦煌成为文化极盛之地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河西地区的安定环境使

7、河西文人学士大量增加 河西地区物质条件的丰富使一些退隐 或隐居的中原知识分子来这里著述和讲学 B 十六国时期社会动荡 战争连绵使得当时的佛教更为迅速发展 河西的佛教更为流行 并影响了南北朝佛教的广泛流行 C 河西地区开窟建寺活动的活跃体现了这个地区佛教活动的兴盛 这里现存的大多产生 3 于十六国时期的石窟寺数量之多也全国少有 D 僧人们在鸣沙山上开窟建寺的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 鸣沙山下有一片绿洲 并且这里 远离闹市 但又能够得到人间烟火的供应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4 6 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初五 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

8、 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 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 就已经决 定 要将自己的纯粹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 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 选择 也是迄今为止 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 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 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 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 恰如其心 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 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 长太 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诗句 留在了岸上 留 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 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个普通的节 日 因

9、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 而内涵充盈 端午 把缅怀和敬仰包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 所 以 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 也放射出了精 神的光芒 被江水浣洗的灵魂 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 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 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 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 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 行走了 2000 多年的节日 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 端午节带给我们的 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 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 蓝墨 水的上游 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 用一个诗人的陨落 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 就像屈大夫生未 能拯救楚国 却用死成就

10、了一曲 离骚 忽然觉得 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 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 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 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 最后领略到 事物的真相 熟透之时 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 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 似如端午与屈子 之间的浸染 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 完全来自于粽子 那时候的小学课本 还没有涉及到 楚辞 或者 离骚 的片言只语 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 好在粽子并不 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 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 这使得 4 整个贫乏的生活 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 就像枯枝间的芭蕾 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 那些夹杂在一年日

11、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 早已成为精 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 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 大夫叩谢 对童年而言 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 那种甜腻的感觉 一直泛舟 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 知道了 国殇 和汨罗江 知道了每年这一天 人们蜂拥江 岸 插艾蒿 挂菖蒲 吃粽子 竞龙舟 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 热热闹闹 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 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 它是汨罗江 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 这种弯道 对河流而言 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 对三闾大夫而言 却是以生命为笔 填充了历史的章节 引领了情感的走向

12、 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 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 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 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 所以 更多 的时候 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 明白了这一点 再品尝粽子时 心情会沉重 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 在分享一种传统时 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 而其 中蕴含的真谛 却很少探究了 因为时空的距离 让来源变得愈加飘渺和混沌 好在历史给 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 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 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 它让我们穿越 2300 年的距离 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 这时候的端午 或许更像是一 缕阳光 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 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

13、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 它更像一面古镜 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 让人们从 历史影像中 找到现实的映像 选自 人民日报 2016 年 5 月 21 日 有删改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 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 正如欧 阳修之于醉翁亭 范仲淹之于岳阳楼 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的关系 B 文中诗一般的语言 意蕴深厚 充满张力 所引用的余光中 蓝墨水的上游 是汨罗 江 一句 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C 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的一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 它就像一面镜子 照出了我们的不足 促使我们反思

14、 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 文章以 端午 为线索组织材料 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 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 午节粽子的童年生活进行了回味 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的行为进行了陈述 5 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 分 5 答 6 从全文看 端午的阳光 有几重含义 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 9 题 周有光 不许批评的真理 是伪真理 马国川 马国川 现在学术作假等现象层出不穷 为什么会这样 即使是名牌大学 对于教授抄 袭事件也装聋作哑 既不进行调查 也不回应 您怎么看待 周有光 周有光 我看到了一些材

15、料 这些材料告诉我 学术抄袭 教授造假 是大学的 官僚 化 的一个派生现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官员读博成为新风气 他们为了一个学位头衔 大批进入大学 创造了 在职博士生 这个怪现象 官员有时间读书写论文吗 绝大多数文 章都是抄的或者别人替他们写的 当然是虚假的 这样就产生了大批没有知识的博士和空头 教授 有什么办法解决问题呢 我想 办法就是 非官僚化 上海一个教授告诉我 大学有 两种假教授 一种是 真的假教授 交一笔钱 大学给你一个客座教授之类的聘书 还有一 种是 假的真教授 一个系升格为学院 来了一个院长两个副院长 一定是教授 其实不学 无术 把教育的尊严和威信一扫而光 至于名牌大学的教授

16、抄袭 我们要研究整个现象 名 牌大学面对抄袭事件装聋作哑 是非常不正常的 马国川 马国川 假文凭泛滥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 例如最近的唐骏假文凭事件 就闹 得沸沸扬扬 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会假文凭泛滥 周有光 周有光 唐骏是我的老乡 常州人 还有一个糟糕的事 我是常州中学的毕业生 他也 是常州中学毕业的 只是前后差了几十年 报纸上说 唐骏到常州中学去演讲 虽然文凭是 假的 可是本地人还很拥护他 可见今天的风气是坏得不得了了 学问和管理能力是两码事 有的人有管理能力 能办事 可是不能搞学问 有的人有做学问的天赋 可是不能搞管理 唐骏这个人有管理能力 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制度之下 有了社会地位还要一个文凭 怎么办 只有造假了 后来报纸上不是登了吗 只要给多少钱 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就给一个硕士或博 士学位 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假文凭泛滥 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假文凭 我们今天重视文凭 不重视知识 文凭越高越发达 当然假文凭就出来了 马国川 马国川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 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 周有光周有光 我想 对于第一个问题 唐代大学问家韩愈早已答复了 韩愈在文章里说 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