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说课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西师大版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338120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西师大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西师大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西师大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西师大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西师大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西师大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说课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西师大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语文说课-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西师大版(2014)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一课。一、说教材简析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动生活,感动生命。” 这组课文选文精美,文笔清新细腻,情感蕴涵丰富,思想美好崇高。“在孩子们心灵上播种,总会收获到希望。”本单元的学习,在学生充分读文、细心体会、揣摩文章表情达意精妙的同时,对他们心灵的播种也水到渠成。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向我们讲述了“9.11”灾难中,银行家爱德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共向外界拨了三个电话,但他只拨通了打给妈妈的第三个电话,只说了一句:“妈妈,我爱您!”作者采用

2、设置悬念的表达方法,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一个真实的事件,那不平凡的母子之爱是那样打动人心,使人久久难忘。爱德华生死关头的那一句“妈妈,我爱您!”如一道潺潺小溪,洗涤读者心中的尘垢;又如一声牧童短笛,让人在亲近美好文字的时候获得心灵的感动。语文课标指出:教学的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结合新课标、教材内容、教科书课后的问题与练习,兼顾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

3、清楚。初步感知文章的表达方法。【说教学重难点】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他们成长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本课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体验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协调,灵活变通,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2、说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探究、朗读、感悟、想象、训练五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

4、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珍视学生真实而独特的情感体验。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课件出示):一、情境渲染,质疑激趣。课前先播放天之大歌曲,营造氛围。上课伊始,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这首温情的歌曲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天之大,唯有妈妈的爱完美无瑕,让人无限牵挂。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然后用激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9.11灾难的情况,从而引导学生 再读课题,并就课题质疑,教师归纳梳理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阅读。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此环节用歌曲、深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新课,学生此时对整个故事已产生了浓厚的兴

5、趣。“行源于思,思起于疑。”鼓励学生就课题质疑,使学生带着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将生成的问题归纳梳理,整合为探究的专题,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阅读之后,我对孩子们进行了以下检测:1、识字:眩晕 恐怖 悲恸欲绝贸易砸翻生死关头(主要从重点字字音、易错已混字字形、新词词义等方面进行检测。)2、读书。(主要检查初读是否达到正确、流利这一基本要求。)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环节相机渗透扣课题简要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落

6、实双基训练,增强课堂的时效性,让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快乐。三、精读课文,感受亲情。紧接着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就课题提出的浅层次问题,然后围绕“为什么爱德华只拨通了打给妈妈的第三个电话呢?”这一探究性问题展开全文的研读。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验阅读:(一)感受“生死关头”,时间刻不容缓。我首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对当爱德华遇难情况描写的句子,即课文的1、2自然段。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当时情况的危急,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1、抓关键词语。首先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抓住“生死关头、困在、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门窗的爆裂声”等关键词语,体会爱德华所处的境地多么危险。2、想象画面。接着

7、让学生联系所找词语想象当时危急的画面,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带入文本中再读第一自然段。3、视频直观体验。然后出示9.11灾难中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体验,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文本再读。4、由扶到放,自主体验。在学生充分感悟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之后,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情况万分紧急,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为此我通过抓关键词语、想象画面、视频直观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在阅读教学中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

8、素,升华他们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二)感受爱德华对母亲割舍不断的亲情。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体验阅读:1、角色转换。在这一环节,我引导孩子们转换角色,走进文本:如果自己就是爱德华,会怎样回答呢?爱德华先生,你第一个拨打给助手的电话是为了什么呢?第二个拨打给律师的电话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些对你重要吗?但是你为什么只选择拨通了第三个电话呢?我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在字里行间中静静品味爱德华当时的心情,从而转化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亲情的无价(板书)。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

9、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学生通过角色的转换,把自己融入了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带着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牵挂再读他最后的这句话!(妈妈,我爱您!)2、对比体验。这一环节,通过律师迈克和爱德华母亲的对话引导学生对比体验,有感情朗读,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爱德华的遗言对迈克毫无用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爱德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关心自己的妈妈。3、拓展体验。在这里,我紧扣妈妈的话中“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引导学生拓展体验:如果时间允许,爱德华想对妈妈说的话太多太多了,如果你就是爱德华,你还可能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一

10、想,写下来,并饱含深情地读一读。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逐步加深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深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爱德华临终前说给妈妈的五个字:“妈妈,我爱您!”。(课件出示)爱德华想对妈妈说的话太多了,但生死关头,千言万语,只能化为这一句话:“妈妈,我爱您!”相隔虽半步,即是天涯。爱德华此时是和妈妈永别啊!他再也见不到白发苍苍的亲娘了,他多想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妈妈抚育自己多么的艰辛啊,可是他却永远不可能在妈妈面前尽孝了,他多想深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然而烈火熊熊,浓烟滚滚,他头晕目眩,已经没有了力气,只能轻轻地说:“妈妈,我爱您!”水泥板重重地压在了她的身上,

11、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他气若游丝,只能翕动着嘴唇,在心里默默地说:“妈妈,我爱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己的书写和教师深情的引读,引导孩子们一次一次地读“妈妈,我爱您!”这句话,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撞击,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带着这样的体验,我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最后的两段,并谈一谈:面对这个生命留言“妈妈,我爱您!”你都想到了什么呢?从而把学生感受亲情的触角引向生活。四、课外拓展阅读。课标对第三学段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

12、达方法。为此,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第三个电话的内容,而是将它放到了最后?从而引导学生初步领悟设悬念的表达方法。)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将所学由课内走向课外,在此基础上,我又向孩子们推荐了另外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并出示以下要求引导他们自主阅读(课件出示):1、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在表达方式上与我们今天所学课文有哪些相同之处?第四部分:说板书设计板书: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生死关头爱德华 妈妈,我爱您!亲情无价爱德华正是在生死关头想起了那份无价的亲情,所以他只拨通了打给妈妈的第三个电话,只说了一句“妈妈,我爱您!”我通过这样简单的板书,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引导他们在语言文字中生成体验,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亲情的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