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西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33797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1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广西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广西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广西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广西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广西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广西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广西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桂林十八中18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卷地理 试卷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第卷(单选题30*2=60分)一、单选题。(30*2=60分)下图为

2、某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图中县界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河流为分界线,是模糊的B以湖泊为分界线,是模糊的C以公路为分界线,是明确的D以山脉为分界线,是明确的2图示区域A水稻田的空间形态呈面状B森林公园、河流和湖泊均呈线状C城镇呈线状,乡村呈点状D公路呈线状,高速公路呈网格状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34题。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

3、739.4710.82122519强280.31131.2510.4520.63.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草地 荒草地C混交林地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 坡耕地4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 B C D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

4、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A. B.C. D.读美国农业分布图,完成78题。7图中附近工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是A传统工业和乳畜业 B高技术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C新兴工业和水稻种植业 D分散型工业和密集型农业8图中带标号的四个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松嫩平原大体相同的是A B C D右图是“我国

5、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9.我国决定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 B.环境质量C.就业需要 D.国际背景10.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 B.工资水平C.消费市场 D.国家政策11.图中甲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资源短缺 B.环境污染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

6、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1213题。12.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 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蒸发和下渗 引水灌溉A. B. C. D.13.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减少读“新疆某地区城镇变化图和人口、耕地关联图”,完成25题。14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15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下图为“

7、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1618题。16该地区位于 A黄河三角洲 B江淮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三江平原17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C灌溉技术的提高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18发展到第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A自然灾害多发 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C农业投入不足 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1920题。19.甲地区防洪水库为雨季蓄洪腾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A.910月 B.1112月C.12月 D.45月20.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错误的是A.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

8、法规,完善管理B.不断加大开发力度C.不建工厂,防治大气污染D.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陆城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122题。21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22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

9、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2325题。2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2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10、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2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完成2627题。26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提高运营成本 D降低能耗27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A B C D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

11、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2830题。28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A蓝波段 B绿波段 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29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9月份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D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反射率逐渐降低30不同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据此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的有()近海赤潮灾害 人口分布 海上石油污染 工业生产总值A B C D 第卷(综合题,共40分)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两流域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何异同? (4分)(2)从地形条件分析两流域在开发与治理中的措施有何不同之处。(6分)32.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见下图),又称枫桥香榧。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 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下图为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材料二银川,这个美丽的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有一种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