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网上周测(2.1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1337540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网上周测(2.1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网上周测(2.1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网上周测(2.1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网上周测(2.1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网上周测(2.1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网上周测(2.1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网上周测(2.1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假期检测试题(2.15)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

2、,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泰山文化中的和谐

3、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秦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康熙御定日讲书经解义卷五说命上就称:“古人云,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高,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人主不遗葑菲刍荛之言,故能成其圣。”这已经将泰山文化中的包容

4、精神上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高度。“国泰民安”“和合共生”,这种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人的历史创造之中,赋予中国人与时俱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促使国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百姓安康和民族复兴而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摘编自陈锋(尊崇社稷苍生:泰山文化的形成与精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山文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黄河、长江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泰山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国泰民安,它既体现在帝王巡守、封禅祭祀之中,也体现在民间信仰上。C.泰山文化主要由“国泰民安”与“和合共生”构成,而从泰山文化的形成来看,“国泰民安”是主体部分。D

5、.泰山文化中的“和合”源于传统文化,既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容,也包括了不同文化的融合。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论述泰山文化的两大精髓,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B.文章引用日讲书经解义卷五中的语句意在论证“和谐包容”的泰山文化的内涵已有提升。C.文章在论述“和合共生”的泰山文化的内涵时,先论述“天人合一”,再论述“和谐包容”D.文章运用引证、例证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泰山文化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泰山,天下泰安”的泰山宣传语,其内涵与“国泰民安”的泰山文

6、化精髓一致。来源:Zxxk.ComB.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句,契合了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理念。C.泰山祈雨活动源于泰山神“灵显昭著,佑庇万民”,体现了泰山文化和谐包容的内涵。D.“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赞美泰山文化,显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范百禄字子功,第进士。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提点江东刑狱,加直集贤院。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七

7、年,召知谏院。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五路置三十七将,专督所部兵,至许辟置布衣参军谋。百禄察其中,或以恩泽市,或以瘝败收,或未历边方,或起于群盗,疏列其亡状者十四人,将佐颛教阅,馀付之州县,事多施行。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曰:“苟绳以重典,黥面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8、不许。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是岁郊祀,议合祭天地,礼官以“昊天有成命”为言。百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宰相曰:“百禄之言,礼经也;今日之用,权制也。陛下始郊见,宜以并事天地为恭。”于是合祭。(节选自宋史范百禄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B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C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D利州武守周永懿

9、/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来源:学。科。网Z。X。X。KA檄,可指古代官府向上级奏事的文书,或指向下发布征召、晓谕的通告文书,也可指用于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C黥,又称墨刑,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D郊祀,指古代在郊外祭祀天地的活动,南郊祭天,北郊祭地。在一年中某些重要时日,君王带领三公九卿等诸大臣依据礼法于国都郊外祭祀上天,感恩上苍,为百姓

10、和国家祈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百禄善于进言,敢于劝阻。有夷人首领力竭请求投降,熊本的副将贾昌言想要杀了他来报功,范百禄进言熊本,予以劝阻。来源:学+科+网Z+X+X+KB范百禄勤于民事,不居功自傲。任开封府尹时,监狱中没有被关押的罪犯。僚属想以监狱空的事上奏朝廷以求功,范百禄认为:这是皇上的恩德,不是府尹的功劳,未答应。C范百禄熟悉政事,反对舞弊。五路军队将领众多,专门统率所在地的军队。范百禄深知其中的违规情况,于是上书,陈述其中不法者十四人,提出让武官专管教练检阅等,多被采纳。D范百禄坚守礼制,反对合祭。郊祭时,礼官等建议合祭天地,范百禄反对,并

11、以春夏祈谷之礼为喻来争论。宰相认为应该采纳范百禄的建议,因为他的说法符合礼的常制,而合祭只是权宜之制。(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7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释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

12、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4题。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梳理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发现,()。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于其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在体育赛场,_的公共场所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_。即便如此,20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

13、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可见,约束是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了刚性约束,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也可能又倒退回去。又比如,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数不胜数: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攻击性犬的主人还需在庭院明显处_标牌,等等。在现代社会,法律规则就是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那条绳子,松紧适度、两头不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正是因为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中国社会蔚然成风;正是因为“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持续发力,欠债故意不还的老赖开始减少。“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

14、碍”,只有_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要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就必须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B只有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C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D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持续管理的结果,也是历史演进的结果来源:学科网ZXXK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井井有条 功德无量 竖立 构成B井然有序 功不可没 竖立 形成C井井有条 功不可没 树立 构成D井然有序 功德无量 树立 形成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15、3分)()A20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出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B20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流露出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的问题,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C20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文明出游。D20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出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的现象,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文明出游。11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3分)()甲:怀才不遇型乙:田园隐逸型丙:羁旅漂泊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12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