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课件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35638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的气候 教学内容 一 气温和温度带二 降水和干湿地区三 气候特征四 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 一 气温和温度带 教学目标 掌握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并初步学会分析成因 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通过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 温度带图 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1 气温的分布特点 1 冬季分布特点 南方温暖 北方寒冷 南北温差大 成因 南方纬度低 太阳辐射强 温度高 北方纬高 太阳辐射弱 温度低 0 等温线 2 夏季分布特点 除青藏高原地区外 全国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小 成因 夏季 太阳直射北半球 太阳辐射较强 辐射时间也长 北方昼长 所以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导因素 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

2、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 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把作物生长期内 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 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我国采用积温和积温持续日数 参照自然景观和作物分布情况 把全国划分为6个温度带 2 温度带的划分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1600 1600 3400 3400 4500 4500 8000 8000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大麦 马铃薯 春小麦 甜菜 冬小麦 棉花 水稻 油菜 甘蔗 水稻 橡胶 青稞 一年一熟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3、植被 云杉 水杉 落叶松等 贺兰山 银川平原的守护神阔叶林向针叶林过渡的地带海拔 2000 2800米秋日的云杉山杨混交林 远景山顶处的云杉已披霜挂雪 前景的山杨林还秋意正浓 这一带林木荫翳 群落覆盖度90 以上 所谓 万木常笼青嶂日 就是指这一层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 高山草甸 二 降水和干湿地区 教学目标 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并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掌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 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通过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图和干温地区图培养读图 析图能力 思考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陆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 这与当地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1 降水的空间

4、分布 吐鲁番5 9mm 火烧寮8408mm 原因 海陆位置 东南距海近 手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 降水多 西北距海远 不受夏季风影响 降水少 季风 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 西南季风影响我国南部及中部 分布规律 大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 广州 武汉 北京 哈尔滨 1 降水较多的月份 广州为 月 武汉为 月 北京为 月 哈尔滨为 月 4 5 6 7 8 9 3 4 5 6 7 8 7 8 7 8 2 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 明显的差异 共同点 夏秋多 冬春少 差异 越往北雨季越短 降水集中程度越高 1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越往北集中性越强 南方

5、雨季开始早 结束晚 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 结束早 雨季短 思考 为什么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 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决定了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北方 南方 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补充知识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伏旱 七月 八月华北 东北地区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降水的季节变化总结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 东北 5月 6月 7 8月 北方雨季 南方雨季 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2 降水的时间分布 1 季节变化 规律 集中在夏秋季节 5 9月 南方雨季长 北方雨季短 成

6、因 夏季风的进退 2 年际变化 规律 年际变化大 北方较南方大 成因 主要是有些年份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造成的 夏季风强 雨带推移快 形成南旱北涝 夏季风弱 雨带推移慢 形成南涝北旱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 为界 大兴安岭 贺兰山 阴山 冈底斯山 巴颜喀拉山 非季风区 3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分界线 一个地区当水分收入大于支出时空气湿润 反之 水分收入小于支出时空气干燥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把我国划分为 四类地区 即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4 干湿地区 划分依据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四类干湿地区 降水量 蒸发量 降水量 蒸发量 湿润地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地区 800

7、 200 400 湿润地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地区 中国干湿地区 水田 旱地 灌溉农牧业 绿洲农牧业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1 气候复杂多样 三 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原因 跨纬度大 距海远近不同 地形多样 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 成因 位于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季风盛行 2 季风气候显著 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 对气候的影响 蒙古 西伯利亚一带 偏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寒冷干燥 除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台湾 海南岛以外都受影响 冬季风盛行时 我国大部分低温少雨 加剧北方的严寒 使南北温差加大 活动异常时形成寒

8、潮等灾害性天气 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 对气候的影响 太平洋 印度洋洋面 偏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温暖湿润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一线东南部 夏季风盛行时 我国季风区内高温多雨 活动异常时引起洪涝灾害 3 评价中国气候的优越性与不利性 高原 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1 夏季普遍高温 使喜热的玉米 棉花 水稻的种植北界比其它地区纬度要高 2 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 牧草 森林的生长 1 水旱灾害严重 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 造成春旱 夏涝现象严重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水旱灾害多 2 寒潮带来严寒 大风 霜冻等恶劣天气 台风造成水灾 风灾

9、4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月份0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水稻和小麦种植区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 四 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 寒潮 台风 旱灾洪涝 沙尘暴 秋末 冬季 初春 夏秋季节 春夏多旱 夏秋多洪涝 春季 源于西伯利亚 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侵入 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 西北太平洋最多 降水季节不均 年际变化大 台风带来的影响 源于内蒙古及我国的沙漠 在春季随风吹袭 除西藏 云贵外的我国大部分地区 粤 台 琼 浙 闽等沿海地区 我国大部分地区常交替出现旱涝灾害 我国西北 华北地区 有时袭至江淮地区 严寒 大风 霜冻 影响生产 生活 狂风暴雨带来灾害 但也可以缓解伏旱 对国民经济 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破坏草原 加速荒漠化 影响严重 地形雨 地形雨 地形雨 地形雨 地形雨 地形雨 地形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