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2018_2019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2019032603170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3489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通辽市2018_2019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2019032603170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通辽市2018_2019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2019032603170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通辽市2018_2019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2019032603170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通辽市2018_2019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2019032603170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通辽市2018_2019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2019032603170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通辽市2018_2019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20190326031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通辽市2018_2019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2019032603170(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内蒙古通辽市内蒙古通辽市 2018 20192018 2019 高一语文高一语文 1212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全部是必答题 没有选做题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交回 第 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27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 其语言形式 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 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 随着 诗经 时代

2、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 如曹操 短歌行 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 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 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 寓变化于整齐 之中 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 加长 发展为九言呢 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 限度 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 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 古诗 走向格律体 近 体诗 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 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 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 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

3、体 有的擅长格律体 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 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 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 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 是 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 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 南北朝时期的宋 之际 具体地说是在 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 诗 至于宋 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 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 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 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 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 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 明诗篇 说 俪采百字之偶 争价一句之奇

4、情必极貌以写物 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 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正如沈 德潜所说 诗至于宋 性情渐隐 声色大开 诗运转关也 说诗晬语 重声色的阶段 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 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 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 到盛唐 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 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 盛唐半个世纪一过 二者便又开始分离 重 性情的 声色不足 求声色的 性情不完 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 但能以二者的统 2 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 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 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 么一个盛唐 半个世纪而已 1 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 调节

5、功能 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调节功能 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 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 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C 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 五七言取代了四言成为主流 D 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 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2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随着人们对 诗经 兴趣的降低 诗经 的时代结束了 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 言诗越来越僵化 B 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 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 节奏更为活 泼的缘故 C 明代的陆时雍和 文心雕龙 明诗篇 都指出

6、了两代诗风的嬗迭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 之间 D 晋宋之间 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 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 方面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 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 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B 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 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C 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 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同时又重声色 体 现了中国诗歌发展的趋势 D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不衰 在诗歌创作中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是重要原 因之一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

7、面的文字 完成 4 6 题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 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 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 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 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因此 在中国古代诗文中 月 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 最多的是山和水 什么 山高月小 三潭印月 等等 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 从来没有见过山 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 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 顶天立地 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 才见到山 3 恍然大悟 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 因此 我在故乡望月 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 月 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 我

8、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 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 子眼中 虽不能像洞庭湖 八月湖水平 那样有气派 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 天 黄昏以后 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 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 然后上树一摇 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 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 此不疲 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 我走到坑边 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 清光四溢 与水里的那个月 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 但也颇而乐之 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 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 二天一早起来 到坑边苇

9、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 白白地一闪光 手伸向水中 一摸就是一 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 以后就离乡背井 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 在北京度过 四年 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 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 重又回到北京 到现在已经四十多 年了 在这期间 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 1 的瑞士莱茫湖上 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 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 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 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 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 看到它们 我立 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 无论如何我也感到 这些广阔 世界的大月亮 万万比不上我

10、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 我的心立刻 就飞来了 我的小月亮 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 2 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夸大一点说 此地有茂林修竹 绿 水环流 还有几座土山 点缀其间 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前几年 我从庐山休养回来 一个 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 他看到这样的风光 慨然说 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 还到 庐山干嘛呢 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 此地既然有山 有水 有树 有竹 有花 有鸟 每逢望 3 夜 一轮当空 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 上下一空 一碧数顷 而且荷香远溢 宿鸟 幽鸣 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 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 难道 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11、然而 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 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见 月思乡 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思乡之病 说不上是苦是乐 其中有追忆 有惆怅 有留 恋 有惋惜 流光如逝 时不再来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4 月是故乡明 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 我怅望南天 心飞向故里 注释 1 旖旎 y n 柔和美丽 2 耄耋 m odi 泛指老年 耄 指八九十岁 的年纪 耋 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3 望 夏历每月十五日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第一自然段总领全文 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其语言风格朴质无华 虽如大白话但却 言简意赅 B 第五自然段 在

12、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两个月亮分别指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 倒影 C 第六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 节奏鲜明 增强了文章 的抒情性 D 第八自然段划线句子又说 苦 又说 甜 表述很矛盾 是作者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后无 奈而写的句子 5 本文第三至第五段写了哪些童年趣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如 数星星 温馨提示 答 案中再写 数星星 不得分 写这些童年趣事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5 分 6 本文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进行描写抒情 请举出两例并分别加以分析 6 分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14 分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五年民生大数据系列报道之就业篇 编者按 民生发展水平 是全

13、面小康的决定性因素 对老百姓来说是最直观的感受 党 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 埋头苦干 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深化改革 稳步向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民生改善 人民更有获得感 回首这 4 年多 我们交出了一份什么 样的 民生账单 横跨这一时间轴 解读历年来的民生 硬 数据 以就业小窗口 撬动 民生发展大格局 提气 连续 4 年超额完成就业任务 国务院日前公布的 2016 年 政府工作报告 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显示 以就业和社 保为代表的各项民生指标全面完成 1310 万 1322 万 1312 万 1314 万

14、这是我国 2013 年至 2016 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已连续 4 年超过 1300 万 每年都超过目标 300 万 对于 2017 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 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 5 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5 以内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 100 万人 突出了更 加重视就业的导向 据估算 中国 5 年来新增约 6400 万就业人口 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 就业好于预期 饭碗就有了保障 北京一家西餐厅的厨师陈向 6 年前离开河南老家外出 务工 边干边学 如今月薪超过 5000 元 找到合适的工作 我学到了手艺 他表示 以 后的路会越走越好 凝心 795 万

15、 稳住就业底盘靠他们 每到就业季 就常听到高校毕业生这样感叹 找份好工作 真难 据教育部 2016 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7 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为 795 万 回顾过往 3 年 分别新增 22 万 16 万 30 万 逐年增长依然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化的主旋律 毕业季求职是场马拉松 一边是依然不可盲目乐观的经济和就业环境 一边是持续增长 的毕业生数量 如何为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许一个热气腾腾的未来 将毕业生 扶上马 送一程 今年 2 月 国务院印发 十三五 促进就业规划 做了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 规划 明确 要着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 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 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16、 同时 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 中西部地区 中小 微企业就业 并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除高校毕业生外 农村劳动力 困难群体 化解过剩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和安置工 作也被摆在了突出位置 据统计 2016 年去产能过程中安置职工 72 6 万人 今年大约还需 安置职工 50 万人 聚力 挖掘新产业新业态 刷新速度和颜值 2016 年 12 月 14 日至 16 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 深入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 广泛开展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 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 2017 显示 参与分享 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 6 亿 比上年增加 1 亿人左右 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 6000 万 比上年增 加 1000 万人 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 585 万 比上年增加 85 万人 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 大胆 探索 大胆创新 及时发现 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 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 引导好 保护好 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习近平强调 首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