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3406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 高一高一 政政 治治 试试 卷卷 分值 100 分 答题时间 60 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 1 5 分 共计 48 分 1 伴随着 二孩政策 到来的新的生育高峰以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家政行业正吸引着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 在南京一家互联 家政企业的 50 多个月嫂中 一半左右都是高校护 理专业或营养专业的毕业生 这表明 A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C 新的消费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D 新的消费热点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2 马云说 消费 把老

2、百姓的钱掏出来那是企业家的本事 那是创新的体现 未来二十年到 三十年 中国必须以消费拉动 而消费拉动一定是企业家 一定是市场在拉动 这表明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企业应不断创造新供给 社会再生产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国内消费正向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A B C D 3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下列各项能体现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 是 A 数字技术的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视听效果更完美的产品 B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 推动了绿色食品业的迅速发展 C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D 网上购物方式方便了消费者 增加了

3、社会购买力 4 高铁的运营将改善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 带动沿线旅游 商贸 餐饮等第三产业快速 发展 推进城市化进程 带动农村经济繁荣 改善沿线投资环境 推动地产物业升值 这说 明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决定生产发展 新产业的成长取决于新消费热点的出现 A B C D 5 在生产 分配 消费三者关系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配联结着生产和消费 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 分配和消费影响生产 分配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的动力 消费是生产和分配的前提 基础 A B C D 6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趋势看 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 第一次转型与改革 是 1

4、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 其主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 30 年左右包括经济体制 社会体 2 制和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 其主题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 发展方式 我国通过改革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 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消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消除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 B C D 7 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 意谋发展 这是 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是

5、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因为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 B C D 8 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 50 特别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 依赖进口 而美国 日本仅为 5 左右 这启示我们 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 必须通过改革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 科教兴国战略 A B C D 9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对 公有制为主体 的 正确理解是 A 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6、 B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 公有制成分必须占 50 以上 C 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指出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 保 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 不断增强活力 影响力 抗风险 能力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是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目的是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有利于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保障国家安全 A B C D 11 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7、指出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 务的合作经济组织 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下列对供销合作社的认识 正确的是 它是混合所有制企业 它是集体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 其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它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A B C D 12 下列措施有利于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是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 控制力 影响力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发挥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力 A B C D 3 1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公 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始终

8、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 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联系是 公有制经济包含国有经济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壮大国有经济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可以保证整个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 A B C D 1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可以概括 为 四论 命门论 国有经济是我国的命门 基础论 国有经济是党执政的重 要基础 加强论 国有企业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防流失论 不能在一片改革 浪潮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下列对上述论断的认识正确的是 加强论

9、和 防流失论 要求国有资产必须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命门论 和 基础论 强调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发挥主导作用 加强论 和 防流失论 要求必须深化国企改革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命门论 和 基础论 强调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A B C D 15 2016 年 12 月 1 日起 全国正式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 两证整合 黑 龙江 上海 福建 湖北四个省 市 10 月 1 日起先行试点 个体经济 A 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 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C 规模小 投资少 设备简单 经营灵活 D 在方便人民生活 增加就业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6 国务

10、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 提出 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宽带网络 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民间资本在互联网领域投资 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电信运营市 场 这一做法旨在 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的完全平等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 共同发展 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不断优化我国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A B C D 17 2017 年 1 月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 2016 年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 4 集体企业增长 1 2 股份制企业增长 7 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3 7 这 说明 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相同 相互促进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公有

11、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应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 B C D 18 某地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制结构如下表所示 年份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其他经济 2006 年 51 33 12 4 0 2017 年 24 35 14 16 11 这表明该地 A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 B 非公有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 已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D 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4 19 国有资本 集体资本 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 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 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混合是手段 共进是目的 发展混

12、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 国有资本放大功能 保值增值 提高竞争力 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平等地位 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体作用 A B C D 20 下列各项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A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 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时间分配 C 实行按劳分配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 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D 按劳分配是劳动所得归劳动者占有 21 在我国现阶段 按劳分配之所以在各种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是因为 A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B 按劳分配的收入占劳动者收入的比重最大 C 按劳分配彻底实现了多劳多得 少劳

13、少得 D 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收入来源越来越单一 22 某省农村为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 组建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 集约化生产 促进了农业 发展 农民增收 农民不仅从流转土地中获得了收入 也从专业合作社中获得了工资收入 农民的上述两种收入分别属于 非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A B C D 23 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 劳动还是谋生手段 这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 的 A 根本原因 B 前提条件 C 物质基础 D 直接原因 24 村民老王算了一笔账 自家有 40 亩地 以前以种玉米为主 遇到顶好的年景 纯收入也

14、 就 3 万多元 2017 年 以土地入股一家农业合作社后 除了不用再费劲种地 可以坐享股金 外 还能分红 4 万多元 下列对此经济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老王入股前后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 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农业合作社模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规模经营水平 农业合作社模式能促进按要素分配 增加农民收入 A B C D 25 以下对收入分配公平含义的理解 正确的是 A 收入分配公平就是社会成员收入均等 B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成员收入差距适度 不能过于悬殊 C 收入分配公平是平均主义 D 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社会成员同步富裕的前提 26 十九大指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5、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坚持大扶贫格局 注重扶贫同扶志 扶智相结合 深入实施东西部扶 贫协作 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基于 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决定的 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自然资源匮乏的国情 5 效率是公平的前提 要保持合理的收入差距 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增强获得感的需要 A B C D 27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应 坚持共同富裕目标 避免收入差距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 再分配要注重公平 健全以税收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

16、机制 A B C D 28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从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 共享 下列举措中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 1 260 元调整为 1 400 元 某公司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 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某地民政局免费为 60 周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某省给予社会办托老所的床位每张每月 300 元财政补贴 A B C D 29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 两个轮子 一般说来 在初次分配中拉开的 收入差距 需要通过再分配予以 调节 或 收敛 下列措施中能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 重公平的是 2018 年 1 月 1 日 乌鲁木齐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 增幅超过 10 进入到 2018 年之后 国家就明确提出将会提高农村低保标准 各地农村也纷纷出台了新的 农村低保标准 上调农村低保补助 从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获悉 2018 年预算编制的一大亮点在于 加大了一般转移支付比重 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共决机制 正常增长机制 A B C D 30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为了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