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3336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9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樟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樟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樟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樟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樟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樟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樟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西省樟村中学江西省樟村中学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无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无 答案 答案 试卷总分 试卷总分 120120 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 120120 一 基础知识运用 一 基础知识运用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共共 2121 分 分 1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百舸 g 彳亍 ch ch 峥嵘 r ng 挥斥方遒 qi B 颓圮 p 篱墙 l 彷徨 p ng 毋庸置疑 w C 河畔 b n 青荇 x ng 漫溯 s 星辉斑斓 l n D 纤绳 qi n 飘泊 b 忸怩 ni n 浪遏飞舟 2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廖廓 万户侯 漫江碧透 书生义气 B 携手 竟自由 山舞银蛇 萧瑟秋风 C 遏制 中庶子 中流砥柱 攻城略地 D 榆荫 飨士卒 英雄气慨 浮想联翩 3 下列句子中 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到来之际 二战 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炙手可热 的题材 B 端正党风是关键 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 带好了头 才能上行下效 使整个社 会风气得到好转 C 人们都认为 左传 的作者是左丘明 可他不以为然 他从春秋各国的史官所著史书的 相关记载 说明左丘明最多也就是个整理者 D 随着瓦釜雷鸣般的震天巨响 装载 神七 载人航天飞船的火箭

3、腾空而起 向太空飞去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文博会将为国内外文化企业搭建一个产品展示 项目交易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为国内外客 商创造良好的合作 B 电视剧 北大荒 讲述的是一群知识青年返乡前后随时代浮沉 在浮沉中奋起 C 中央政府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 地方财政也 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D 我国制订完成的食品卫生标准达 400 余项 基本覆盖食品从原料 添加剂到产品 也覆盖了 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5 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 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 共有七节 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 绚丽的词语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

4、轻招手作别 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 榆 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 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 如 招手 荡漾 揉碎 漫溯 挥一挥 等 给人以立体感 1 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2 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3 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4 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5 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6 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 1 2 3 B 1 4 6 C 2 4 5 D 2 3 6 6 下面对各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送之 定语后置句 B 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2 C 夫晋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D 以乱易整 不武 被动句 7 下列各句中 表达得体

5、的一句是 A 真是事出意外 舍弟太过顽皮 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 敬请原谅 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 引来一片赞叹 但落款却出了差错 一时又无法弥补 只好连声道歉 献 丑 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 头脑灵活 处事周到 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 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 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 她俩经常一起逛街 一起旅游 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 不完 二 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8 10 题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 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 尚书 说命 记载 若作和羹 尔 惟盐梅 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 盐主咸

6、 梅主酸 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 还 可以制酱 酿酒 甚至还可以入药 有收敛止痢 解热 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 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 实 的传统 将梅作为一种 花 来欣赏 到南朝刘宋 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 咏梅 花 诗正式出现 后来沿唐及宋 咏梅花的诗 不止千首 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 300 首梅花诗 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 123 首咏梅诗和 8 首咏梅词 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 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 弃实求花 是失了 梅真 那么 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 梅真 呢 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 色 香 姿 韵 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 梅花色淡 不以艳胜 宋卢梅坡 雪梅 曰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

7、输梅一段香 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 以突出它的色淡 梁简文帝 雪里不见梅花 绝讶梅花晚 争来雪里窥 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 雪浑融来写 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 以雪衬梅 更显其清 洁 寒的特色 宋张道洽 梅花 质淡全身白 香寒到骨清 正是此意 骨 清 香寒 质淡 是为梅色的内涵 其次是梅花的香 张道洽说 根老香全古 花疏格转清 梅花的香是 古香 而 古 即是 雅 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 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 而是在夜色中轻轻 浮动 的 清 香 吕居仁 蜡梅 说 不将供俗鼻 愈更觉清香 这种清 淡之香 只有雅士方可 共赏 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第三是梅花的姿 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 他的

8、疏影横斜 几乎成了梅的代 名词 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 一联是 雪后园林才半树 水边篱落忽横枝 另一联是 湖水倒窥疏影动 屋檐斜入一枝低 均将梅树特有的姿态 老干 疏影 横 枝写得入木三分 树枝横斜自如 花期没有树叶 花朵干瘦色淡 这是上苍赋予梅的 天 姿 其他任何植物都无法相比 有人认为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两句 杏与桃李皆可用也 混淆了桃 李与梅花的界限 对此 苏东坡给予严厉的驳斥 认为 彼杏桃李者 影能疏乎 香能暗乎 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 水清浅有何交涉 结论是 但恐杏桃李不敢承担耳 从而维护了 梅花的崇高地位 3 第四是梅花的韵 范成大在 梅谱 中说 梅以韵胜 以格

9、高 从韵到格 就是陆游 笔下梅花的形象特征所折射的高尚人格 人中商略谁堪比 千载夷齐伯仲间 梅 陆游将梅花化为封建社会士人尊奉的清高守节的典型 作为物的梅花被彻底地虚化了 它完 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 因此清人潘德舆盛赞陆游的梅花诗 实能为 此花写出性情气魄者 挖掘到了梅花诗的神韵 节选自 梅花诗话 有删改 8 下列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国人对 梅 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 展过程 B 梅 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 供食用 调味 制酱 酿酒 入药 而不用于 供人们欣赏花形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

10、值 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 咏梅诗 D 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 文人们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 认为 弃实求花 是失 了 梅真 9 下列理解和分析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梅花色淡 雪 有清 白 寒的特色 因而诗人们在咏梅诗中将 梅 与 雪 结合吟 咏 构成梅花 骨清 香寒 质淡 的特质 B 梅花的香气以 清香 冷淡 见长 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 俗客是欣赏不到的 C 梅花的姿 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 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 且以横斜疏瘦 老枝怪奇者为贵 D 陆游的 梅 将梅花与伯夷 叔齐相联系 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 从而 将梅花的品性上升为一种理想人格 10 根据原文内

11、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 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 咏梅诗盛行后 为了避 免落入 俗客 之流 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 清香 冷淡 的香气特征 B 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 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 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 C 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 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 常常用 月黄昏 水 清浅 等意境来烘托强化 D 梅以韵胜 以格高 相比之下 林逋所重 在其韵 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 逸韵 陆游所重 在其格 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 二 文言文阅读 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各题 燕太子丹质

12、于秦 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 兵以临易水 恐其祸至 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太傅鞫武 曰 燕 秦不两立 愿太傅幸而图之 太傅曰 请入 图之 鞫武曰 燕有田光先生者 其智深 其勇沉 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 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 可乎 鞫武曰 敬诺 出见田光 道太子曰 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 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 却行为道 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 左右无人 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 秦不两 立 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 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 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 可使也 太子曰 愿 4 因先生得交于荆轲 可乎 田光曰 敬诺 即起 趋出 太子送之

13、至门 曰 丹所报 先生 所言者 国大事也 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 诺 偻行见荆轲 曰 光与子相善 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幸而 教之曰 燕 秦不两立 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 言足下足下于太子 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 谨奉教 田光曰 光闻长者之行 不使人疑之 今太子约光曰 所言者 国之大 事也 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 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 曰 愿足下急过太子 言光已死 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 言田光已死 明不言也 太子再拜再拜而跪 膝下行 流涕 有顷而后言曰 丹所请田 先生无言者 欲以成大事之谋 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 岂丹之心哉

14、 选自 战国策战国策 燕策 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骐骥 盛壮之时一日 而驰千里至其衰也 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壮盛 之时不知吾精已消 亡矣 B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 一日而驰千里 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 壮盛之时不知吾精 已消 亡矣 C 臣闻骐骥 盛壮之时一日 而驰千里至其衰也 驽马先之今太子 闻光壮盛之时 不知吾精已消 亡矣 D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 一日而驰千里 至其衰也 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 不知吾精已消 亡矣 1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傅 古代官职名 和太师 太保一起 位列 三公 文中的 太傅 是太子太傅

15、 太子太傅一 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B 足下 古代下称谓上 或同辈相称 用 足下 意为 您 属称对方的敬辞 C 再拜 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拜两次 表达敬意 D 战国策 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 三篇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强大的秦国 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 为他出谋划策 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 田光向太子 推荐了荆轲 B 太子丹为了国事 亲自去拜访鞫武 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 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 的人 C 田光年纪大了 劝说荆轲为太子出力 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 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 很伤心 双腿跪

16、行 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 田光商议重大事情 并不是要他去死 14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2 见秦且灭六国 兵以临易水 恐其祸至 太子丹患之 译文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后面题目 拾叶者言 李国文 银杏树 在南方很多 到了太寒冷的北方 就比较罕见了 这种树 又名公孙树 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 也很长 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 要到孙 5 子那一辈 才能结果 结的果子 叫做白果 因其外壳薄白而名 果肉色绿而糯 微苦 颇有不同 一般的滋味 旧时 在上海 冬天 夜晚 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 糖炒热白果 者 于小可盈握的 炭炉上 炒一捧白果 热烘烘的剥来 在寒风中 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不过 长到这把年纪 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 但树上挂着果实的 至今 却尚无眼 福一睹 实在是很遗憾的 所以 便把对于树的兴趣 关注到银杏树叶了 拾这种树的叶子 同 人家集邮 集火花 集钱币一样 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 在所有的树木中 独有银杏树叶算 是独树一帜的 状似扇 形似贝 薄似纸 轻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