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1050110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2663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3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1050110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1050110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1050110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1050110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105011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1050110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西省赣县三中江西省赣县三中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高二历史学年高二历史 1010 月月考试题 无答案 月月考试题 无答案 一 选择题 每题 2 分 共 25 题 总分 50 分 1 春秋时期 臣弑君 子弑父和 下克上 之风行于世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率弟 子周游列国 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 据此删削 著成 春秋 而乱臣贼子惧焉 这说明孔子 A 认为分封制已经崩溃 B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 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 D 融治国思想于 春秋 2 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 被选中的 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 他写道 这些 招生方法 在今天看来 体现着典型的

2、美国精神 机会平等 不因出身 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 贤能主义 meritocracy 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 望 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 这种 美国精神 最接近先秦的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3 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孟子提倡 德治 仁政 墨子倡导 非攻 尚 贤 庄子提出 无为而治 韩非主张法 术 势三者相结合 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 A 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B 顺应时代变革潮流 C 争夺思想学术阵地 D 谋划政治统治策略 4 先秦时期 有一位学者的理论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 权力运行的基本框架的构建产生 了重要影响 这位学者最有可能倡导

3、 A 非攻 B 无为 C 齐物 D 严刑 5 黄老 之称 始见于汉代史籍 但按照 史记 记载 黄老之学 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 该是确定无疑的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 黄老之学 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 由此可见 汉初奉行 黄老之学 A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 C 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 D 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 6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 儒家宗教化 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 的意识形态 这主要表明 A 董仲舒的新儒学改变了孔孟儒学的方向 B 儒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 董仲舒的新儒学更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D 孔孟儒学不适合封建统治的需要 7

4、在民间传说中 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是孝道为先 淡泊名利 施恩不图回报的精神偶像 汉 代民间开始兴起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 唐宋时 寒食节作为民间习俗得到了官方认可 甚至 用法令维护寒食礼制 寒食节的发展表明 A 民间习俗都来源于民间传说 B 民众好恶决定官府统治政策 C 儒学的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 D 统治者创设民俗以强化专制 8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 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 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 吸收佛道的思辩哲学阐释儒学 D 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9 朱熹作 朱子家礼 阐述了家族生活的 通则 和 冠礼 婚礼 葬礼 祭礼 四种 重要的礼仪制度 他尽量以从众和从俗的原则对古礼进行修订 使之更加简化

5、易行 这一做 法 A 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B 造成了宗法观念的淡漠 C 中断了儒家传统的继承性 D 导致了日常仪式的繁琐 10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 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 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 不觉呼跃 从者 皆惊 始知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 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下列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否定圣人之道 B 主张格物致知 C 致良知以求理 D 早期启蒙 思想 11 有学者指出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 将先秦以来受制于 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 新民本 高度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B 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C 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 君主专制的日益

6、加强 12 李贽宣称 有好女子便立家 何必男儿 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 正获身 非失身 当大喜 何耻为 由此可知李贽 A 挑战封建正统思想 B 主张建立人人的平等社会 C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2 13 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繁花似锦 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 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 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B 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 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C 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 反映了 徽汉合流 的特征 D 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 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14 下列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15 的悲剧精神 一文中指出 在贾宝玉游历太

7、虚幻境一节中 作者给 红楼梦 预设了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样的结局 由此可见 A 政治环境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B 文学创作易受封建礼义纲常的约束 C 文学呈现出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D 老庄哲学 佛教思想影响文学创作 16 陈旭麓先生说 人们多注意 1840 年划时代含义 实际上 1860 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 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 他比 1840 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其说明 1860 年代 A 华夷观念已经开始被打破 B 中体西用思想提出并实施 C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D 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斗争 17 汉武帝 独尊儒术 李贽挑战孔子 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

8、袁世凯 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中 打倒孔家店 及当前的 孔子热 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 经济 文化的 反映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 孔子命运 以下各项中 能够用来解释 孔子 命运 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 历史都是思想史 D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18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 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以予观之 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 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以上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 民报 发刊词 B 青年杂志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革命军 19 1920 年 新青年 第八卷第一期的封面设计 如图 很好地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编辑意图 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 从

9、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 紧紧相握 这反映出 A 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B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己经深入人心 C 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向 D 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 20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主要是因为它 A 在俄国取得巨大成功 B 符合中国国情 C 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 D 内容丰富全面 21 1919 年 孙中山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 是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 极自由 极平等的 国家 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 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这样做法 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 阶级竞

10、争的苦恼 材料主要反 映了 3 A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的主张 B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C 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要同时进行 D 经济的平等就可以消除阶级冲突 22 有学者认为 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 应该符合三个条件 一是具有有效 的权威控制能力 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 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 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百日维新模式 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 孙中山模式 具有市场导向性但缺乏制度创新能力 C 毛泽东模式 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 邓小平模式 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23 在国民党一

11、大上 孙中山说 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 当组织自由统一的 由各民族 自由联合的 中华民国 他还提出 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 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 这说明孙中山 A 发展了民生主义思想 B 具有民族平等的思想 C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D 积极谋求国家独立 24 南方谈话 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 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 础上产生的 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 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它把邓小平理 论提到了新的高度 这里的 新的高度 是指提出了 A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B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一国两制 的科学构想 25 毛泽

12、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 中指出 社会主义的任务 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 成 这个叫做 毕其功于一役 那就是空想 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A 主张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B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C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 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D 中国革命应该 毕其功于一役 二 非选择题 26 历史叙述 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 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古有儒 释 道三教 自明以来 有多一教 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 未尝自以为教 也 而士大夫 农 工 商 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 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 其教较之儒 释 道而更

13、广也 释道犹劝人以善 小说专导人以恶 世人习而不察 辄 怪乎刑狱之日繁 盗贼之日炽 岂知小说之于人心风俗者 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清 钱大昕 1728 1804 著 潜研堂文集 卷十七 正俗 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叙述中国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的演变 8 分 2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 探讨因果 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根据对历史解释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 解释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6 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 坦普尔 中国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一书统计 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 基本的发明创造 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

14、国 如下表 4 1 根据材料 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 3 分 2 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么 3 分 对世界文明与进 步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6 分 28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的启蒙运动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三部曲 启蒙的思想内涵也 不断深化 由追求 富国强兵 到 兴民权 开民智 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 在这个不断深入的启蒙过程中 西化 倾向越来越明显 中学传统则危殆日深 事实上 在近世中国的启蒙三部曲中 由于受被动窘迫和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所影响 在精 神文化 制度文化 器物文化这三者的关系上出现了与西方启蒙历程完全相反的

15、时序倒置 现象 即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 再到精神变革 而不是像西方启蒙历程那样由精神变革到 制度变革 再到器物变革 由于未能将精神文化的自我更新确立为制度变革和器物变革的前 提与根基 因此一百多年来启蒙的结果只是导致了器物层面的片面发展 摘编自赵林 近世中国文化启蒙历程之反思 1 根据材料 概括近世中国文化启蒙的特点 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评近世中国文化启蒙 6 分 3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甲午战争以来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 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在这种历 史背景下 无数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 民族独立 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 在制度与文化 革 命和建设的道略上开始了向国外学习的现代化之路 这种学习和探索既不是一江长流 也不 止一个洪峰 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 理论的演变中 不同的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 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 摘编自杨顺益 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进 根据材料 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知识 围绕 时代主题与思想理论成果 自行拟定一个具 体的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分析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 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