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3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含解析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326593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3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3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3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3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3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3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3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3 中华传统文化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许多重大发明,文人书写出大量诗歌、名言、警句,传统节日各地的风俗习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有的蕴含科学的物理知识。成语、典故、对联、餐饮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的也反映出物理学哲理。如武术、饮食、品酒、茶艺、厨艺等;古代四大发明、各种传统节日等;大量的诗、词、歌、赋、格言、俗语等。还有很多很多。其中很多传统文化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在中考命题时,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能打造一条靓丽的中考风景线。【例题1】(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

2、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例题2】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

3、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D【解析】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不会消失。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例题3】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 B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 C碾谷物的

4、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目的是为了减小石磨对谷物的压强 D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答案】ABD【解析】认真研究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用到的物理学原理,然后对照选项一一分析。A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故A正确;B光沿直线传播的影子所指的时辰就是时间,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故B正确;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增大了压力,目的是为了增大石磨对谷物的压强,故C错误;D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故D正确【例题4】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实质就是一个小磁针,它有N、S两极,使

5、用时指南的那端是 极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 【答案】S;地磁场【解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算盘也是古代的重要发明。本题的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由于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性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那端是S极;由此可知,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地磁场一、选择题1

6、(2019广东)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答案】D【解析】A发声体都在振动,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鼓声大作,震耳欲聋,是鼓面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故B正确;C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音调越高,但传

7、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2.中国的一些美食与传统节日有关,在如图所示的美食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包饺子时力的作用使饺子皮改变了形状B煮熟的汤圆浮起来主要是因为汤圆的重力改变了C粽子对盘的压力和桌面对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如果将月饼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会减小【答案】A【解析】(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上浮条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3)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4)质量是物质本身的形状,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A.包饺子时力,改变了饺子的形状,故A正确;B.煮熟

8、的汤圆浮起来主要是因为汤圆的浮力改变了,当浮力大于重力是上浮,故B错误;C.粽子对盘的压力和桌面对盘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故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所以将月饼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

9、D【解析】(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3)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比较屋顶上下的空气流动速度,比较屋顶上下受到的压强,再比较屋顶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4)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A.蜡烛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故A错误;B.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C.风刮过屋顶,

10、屋顶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屋内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屋顶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茅草吸上去故C错误;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4.下列词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 B杯弓蛇影光的折射C鱼翔浅底光的反射 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答案】D【解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光从

11、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A.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从水中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鱼翔浅底,故C错误;D.凿壁偷光,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5.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并底之蛙,所见甚小 B以冰取火,前所未有C海市蜃楼,虚无缥渺 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答案】D【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

12、、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A光线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并底之蛙,所见甚小,所以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必须让其冰块能使光线会聚,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

13、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故C不符合题意;D因为平静的水面可以当做平面镜,而水中月就是月亮在平面镜中的像,镜中花也是花在平面镜中的像,所以“水中月”和“镜中花”都属于光的反射故D符合题意6.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B.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 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答案】C【解析】A.,霜的形成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

14、.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 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D. 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C.7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全国上下要燃放大量鞭炮,气氛甚是热烈!据报道由此引发的大大小小火灾甚多,造成损失很大,国家提倡要改良。今年小军同学放假回家,先到网上下载了别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播放,呵呵!这电子鞭炮声效果妙极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保证了声音音色的逼真 B. 可随意调节声音响度到最合适C. 轻松

15、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 D. 使声能转化成电能【答案】D【解析】解决此题需掌握:(1)声音有三个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响度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2)可以减少鞭炮的燃放,有利环保;(3)随身听上播放音乐的能量转化;A.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别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播放保证了声音音色的逼真,此说法正确;B. 可用音量开关随意调节声音响度到最合适,此说法正确;C. 可以减少鞭炮的燃放, 轻松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此说法正确;D、随身听上播放音乐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故此选项错误.8泸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旅游城市,有着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文化旅游资源。下列对各景点中涉及的物,说法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