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2652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3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赣县第三中学高二年级赣县第三中学高二年级 20182018 20192019 学年第二学期三月考学年第二学期三月考 地理试题地理试题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共共 3030 个选择题 个选择题 每个小题每个小题 2 2 分 分 共共 6060 分 分 下图为三幅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 各地 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A B C D 图 1 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 米 已知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读图回答 2 3 题 2 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 A 地 B B 地 C C 地 D D 地 3 游客小明随队在该山区旅游时不慎迷失方向 大队人马在山顶 H 处等候 当小明位于

2、A B C D 四点中的何点时 才可能被大队人马 直接观测到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读图 3 甲 乙为我国两个盆地 回答 4 6 题 图 3 4 甲 乙两盆地中河流 A 河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B 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 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 河汛期长于 河汛期 5 甲 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A 水陆交通便利 B 天然气丰富 C 劳动力丰富 D 气候适宜 6 甲盆地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 原因是甲盆地 A 地形平坦 B 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2 C 昼夜温差大 光照足 D 灌溉水源充足 甲 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 乙两

3、地的相关资料回 答下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 米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甲 102 E 25 N 1891 7 7 19 8 乙 113 E 28 N 68 4 32 7 甲 乙两地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 云贵高原 成都平原 B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C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 洞庭湖平原 8 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 其主要原因是 A 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 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 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我国地理诗词 谚语众多 如 清明时节雨纷纷 黄梅时节家家雨 三月无 雨旱风起 麦苗不秀多黄死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山北黄牛下地 山南水牛犁田 等 据此

4、完成 9 10 题 9 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A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 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 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10 属于谚语 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河流众多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水热条件优越 盛产甜菜 油菜 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 B C D 图 4 为世界 1 月平均气温 10 22 范围示意图 图 5 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 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4 图 5 11 世界 1 月平均气温 10

5、22 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 主要原因是 A 受寒 暖流共同影响 B 受暖流影响 C 受寒流影响 D 受陆地影 响 12 甲 乙 丙 丁四地中 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 5 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3 下图中 所示海峡分别是 3 A 英吉利海峡 马六甲海峡 麦哲伦海峡 曼德海峡 B 英吉利海峡 麦哲伦海峡 马六甲海峡 曼德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英吉利海峡 麦哲伦海峡 曼德海峡 D 英吉利海峡 马六甲海峡 曼德海峡 麦哲伦海峡 14 关于各洲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A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和土耳其海峡 B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C 非洲和欧洲

6、的分界线是大高加索山脉 D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下图所示为 23 26 S 的海陆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5 17 题 15 分别是 A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B 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C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D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16 图示区域穿越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 A 两大板块 B 三板块 C 四大板块 D 五大板块 17 甲 乙两处的气候类型均为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18 右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A 南美洲 非洲 北美洲 亚洲 B 非洲 南美洲 大洋洲 欧洲 C 南美洲 大洋洲 亚洲 欧洲 D

7、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亚洲 图 4 是日本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 19 21 题 19 2014 年 2 月 日本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 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可能是 A B C D 20 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 水热条件优越 B 矿产资源丰富 4 C 海运交通便利 D 科学技术发达 21 日本农业机械多以小型为主 其原因主要是 A 人均耕地步 B 气候温暖湿润 土质疏松 C 河网稠密 D 耕地多分布在山地丘陵 地块小 22 西欧 中非 印度 蒙古 阿拉伯半岛 其主要人种依次是 A 白色 黑色 白色 黄色 白色 B 白色 白色 黄色 黑色 黄色 C 白色 白色 黄色 黄色 黑色 D

8、白色 黑色 黄色 黄色 白色 读下图 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 回答 23 25 题 23 图中河流的甲 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 其主要原因是 A 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 支流难以汇入 B 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 山高谷深 C 上游气候寒冷干燥 支流稀少 D 河流落差大 水流湍急 24 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气温年较差小 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B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C 地势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D 寒潮 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25 该河流中 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 影响其农业生产的社会经 济条件是 人口稠密 劳动力充足 水 陆交通发达 便于粮食大量

9、出口 历史悠久 种植经验丰富 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低 科技发达 机械化水平高 人多地少 粮食需求量大 A B C D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 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 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 据此回答 26 28 题 26 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冰雪融水 B 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C 洞里萨湖终年补给洞里萨河 D 洞里萨河是内流河 27 洞里萨湖流域交通便捷 此处通航最佳时间是 A 全年 B 1 6 月 C 5 10 月 D 11 月 次年 4 月 28 乙图为甲图中湄公河上 EF 河段的河床剖面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 岸河

10、床较缓 F 岸河床较陡 E 岸河床较陡 F 岸河床较缓 由于地球的自转 F 岸遭受冲蚀力大 由 于该处河道是弯道 E 岸遭受冲蚀力大 A B C D 下图表示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 的分布 读图回答 29 30 题 29 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 可推测火山爆发期 间的盛行风是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 北 5 风 30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 主要原因是 A 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 气候凉爽 适宜居住 C 温泉众多 为疗养胜地 D 土壤肥沃 利于农作物生长 二 综合题 31 下图为 我国某地区略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0 分

11、 1 判读图示中河流名称及其在图示甲河段的流向 2 分 2 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3 分 3 某同学认为图示地区的甲河段有凌汛现象 你认为可信吗 请说明判断理由 2 分 4 甲河流域盛产稻米 其大米因质优而广受市场欢迎 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 3 分 6 32 图 14 为某国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5 分 1 判断图中年等降水量线 的数值 并说明理由 6 分 2 描述该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5 分 3 描述该国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 并分析成因 4 分 33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5 分 材料一 东南亚局部示意图 7 材料二 橡胶树喜高温 高湿 适于在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上生长 浅根 性 枝条较脆弱 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 易受风寒并降低产胶量 1 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主要原因 4 分 2 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 在施工上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3 分 3 苏门答腊岛山麓地带 有大片的橡胶林分布 根据橡胶树的生长习性 分析该地拥有橡 胶生长的自然条件 3 分 8 4 判断苏门答腊岛北部地区 7 8 月份的主导风向并分析成因 5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