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201904220223_5048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2600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9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201904220223_5048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201904220223_5048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201904220223_5048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201904220223_5048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201904220223_5048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201904220223_504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201904220223_5048(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高二历史学年高二历史 3 3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 第 卷 选择题第 卷 选择题 共共 6060 分 分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020 小题 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 分 共共 60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天子之田方千里 公侯田方百里 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 礼记 王制 公方五百里 侯四百里 伯三百里 子二百里

2、男百里 周官 周 然封伯禽 康叔于鲁 卫 地各四百里 太公于齐 兼五侯地 史记 A 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 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 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 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2 商代 服国 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 商王朝无法形成 礼乐征伐自天子 出 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 受民 受疆土 周天子由夏 商时的 诸 侯之长 变成名副其实的 诸侯之君 可见 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 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 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 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3 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 造成朝廷重要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 垄断

3、 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 荣辱与共 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 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 D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4 王国维 殷周制度论 载 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 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 天 子之位尊 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 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 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据此可知 西周 A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 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5 左传 中记载 楚子至于洛 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 轻重焉 对曰 在德不在鼎 周德虽衰 天命

4、未改 鼎之轻重 未可问也 遂罢之 这段 史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分封制已经瓦解 B 楚国赢得周王室的尊重 2 C 周王室以德治国 D 诸侯争霸 周王室衰微 6 史学家吕思勉在 中国制度史 中说 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 此后虽然出 现过 封建的四次反动 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表明 A 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 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 C 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 D 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 7 秦朝在郡一级地方 除了郡守以外 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 郡尉和郡监与 郡守平级 可自行任命署吏 直接听命于中央 与此相似的是 在一县之内 亦分别设置令 长 尉 监 由此可见 秦朝 A 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

5、 B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C 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 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 8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 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 国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9 唐初 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从贞观年间开始 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 这些 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 如参知机务 参预

6、朝政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这样做的主 要目的是 A 加强政府办事能力 B 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C 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D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10 据 旧唐书 刘祎之传 记载 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 武则天命人 宣敕示祎之 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 遂说 不经凤阁 中书 鸾台 门下 何名为敕 对此解 读正确的是 A 武则天时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B 唐代三省六部制度有效约束了君主的专权 C 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 3 D 唐代皇帝的诏令 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 11 魏晋时期规定 州 郡皆置中正 已定其选 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 区别人物 第其高下 由此可见 与察举制相比 这一

7、制度 A 完善了选拔人才机制 B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 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 D 阻滞社会阶层流动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 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 以品评 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 但中正如定品违法 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这主要说明 当时 A 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 B 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 C 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D 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 13 据统计 宋史 列传中的北宋人物 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 而出身 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 时代愈晚 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 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 在 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 在北宋中

8、期已超过四分之三 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 之四 这反映了 A 科举制更能选拔出优秀的官吏 B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 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14 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 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 尚不能正式入仕 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 才能释褐除官 出现了 榜出 势门子弟 交相酬酢 寒门俊造 十 弃六七 的现象 据此可知唐代科举 A 摒除门第间的差距 B 促进社会阶级流动 C 豪门世族仍占优势 D 选拔标准客观公正 15 元人程拒夫 论行省 中说 行省 名称太过 威权太重 凡去行省者 皆以宰 相自负 骄伙粼横 天掀谁何 另据 元文类 记载 仕于

9、 元 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 方 伯 地方长官的统称 不敢专决大政 咨中书而后行 这两段材料 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4 16 如图 元政府设置了一个东西延伸的带状行省 河南江北行省 将两个大的蒙古都 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 另外 又将秦岭 汉中 北川的险地划归陕西行省 也驻有一个蒙古 都万户府 元政府上述做法的目的不包括 A 保障首都安全 B 就近指挥 防止江南四行省反抗 C 实现以北制南 D 以山川形便划行省界 防止割据 17 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 增加了行省设置 行

10、省从中央领 受部分权力 代中央行事 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这里的 较 高级演化形态 表现在 A 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 B 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 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 D 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18 据 明史 记载 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 对国家事务 鲜所参决 自正统后 始 专命内阁条旨 而 终天顺之世 李 贤为首辅 吕原 彭时佐之 以上变化表明 A 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 B 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 C 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 D 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 19 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 皇帝可以干预 但不能废除 皇帝可以

11、改票 但他在 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 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 有一票 再二票三票 乃至四 五票 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 以下内容与材料符合的是 A 票拟对谕旨形成有一定约束力 B 票拟使内阁取得等同宰相的权力 C 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与决策机构 D 内阁是明太祖基于政务繁冗而设 20 廷寄 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 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 指授兵略 查核政事 责问刑法之失当等 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5 A 传达皇帝旨意 B 参与行政决策 C 总领全国政务 D 负责监察百官 第第 卷 非选择题卷 非选择题 共共 6060 分 分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5 小题

12、 小题 共计共计 6060 分 其中 分 其中 2121 题题 1212 分 分 2222 题题 1414 分 分 2323 题题 1414 分 分 2424 题题 1010 分 分 2525 题各题各 1010 分 根据要求分析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分 根据要求分析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 12 分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的变迁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此长彼消 的演变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汉兴 把秦郡划小 将一郡分成数郡 汉武帝时 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四 个监察区 监察地方高级官员 东汉末年 为了镇压黄巾起义 授予监察区长官州牧兵权 财权和政权 州变成了郡以

13、上的一级政区 州牧渐成割据独立之势 坚持二级制政区是统治 者的愿望 所以隋统一后 撤销郡级政区 重新简化为州县两级 唐承隋设两级政区 但安 史之乱以后 作为监察区的道和藩镇结合 又形成州以上的一级政区 材料二材料二 为避免重蹈前代覆辙 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 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 太大的困难 为此 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 路 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 把路虚 化 路 州 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 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 而不是地 方官员的行政区域 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 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 如元 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 但结果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 自宋以后

14、古代中国历 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西汉沿革行政区划的举措 概括东汉至唐末行政区划 层级演变中的突出问题 6 分 2 据材料二 指出宋代行政区划的创新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元代 能维持高度中央集 权 的原因 4 分 3 据上述材料 归纳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基本规律 2 分 22 14 分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 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 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 心环节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 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6 材料一材料一 自秦至汉 丞相职责无所不统 无所不包

15、 上自天时 下至人事 都是其职权 范围 其具体职责包括 选用官吏 劾案百官 执行诛罚 这一切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用人 二是决策 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材料二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 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 它通 常受到宰相控制 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 但需皇帝最后批准 皇帝和宰相召开 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 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 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 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以上材料摘编自白钢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 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 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 好的印象 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 曾饱

16、经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 卑 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 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 朱元璋死后 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摘编自谭平 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请回答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 为了限制丞相权力 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 5 分 2 史学家钱穆指出 唐代 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 说明钱穆的观点 4 分 3 据材料三 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3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 2 分 23 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一 儒生参政带来的 以德取人 因素 使察举制因而成立 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 察举选官的因素 自东汉光武帝始 察举实施中 授试以职 举主对秀才 孝廉先委以一定 职务 以此检验其是否 便习官事 合格者方举至中央 阳嘉元年又建立 诸生试家法 制 度 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 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 起决定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