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132437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黄石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黄石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北省黄石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北省黄石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有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石市2017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纤(xin)巧 屏(bng)气 昏聩(ku) 戎马倥偬(zng)B剽(pio)悍 慰藉(ji) 啁啾(ji) 不屈不挠(ro)C悄(qio)然 模(m)样 坍(dn)塌 请君入瓮(wng)D巷(hng)道 绽(zhn)放 胴(tng)体 恪(k)尽职守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玷污嬉戏缀学 忍俊不禁B.嬉戏杀戳 狼藉 粗制滥造C.幅射讴歌濒临 原形毕露D.沉湎屏障吹嘘 以逸待劳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

2、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B她喜欢收藏,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到各地去他按图索骥,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C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D在读书报告会上,张珊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B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C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D通过持续摄入含

3、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5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 B C D 6名著积累。4分列表记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古代小说类表格,请把相应的出处和作家补充完整。作品出处作品地位作者朝代

4、智取生辰纲(1)长篇英雄传奇施耐庵元末明初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2)元末明初范进中举(3)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清香菱学诗红楼梦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4)清(1) (2) (3) (4) 7综合性学习。(4分) 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在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中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去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吧!(1)班级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邀请语文组的宋老师一同参加,如果要你去邀请,你该怎么说?(2分)(2)你还会背那首二十四节

5、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个节气,谈谈这个节气的含义。(2分)节气:含义: 8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2)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论语十则)(3)受任于败军之际 , 。 (诸葛亮出师表)(4)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5)杜甫春望中用“ , ”的诗句写出了在战火中想知道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6)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二章中“ , ”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

6、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作者:元结 选自唐文粹,有删改)【注释】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圆:圆滑。 卿:公卿,泛指高

7、官。 季川:元结的堂弟。预:参与。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及见之 及:等到C趋焚之 趋:追逐 D长必好之 好:喜欢10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B.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C.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D.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11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

8、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1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

9、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三、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文章, 回答1518题。(12分)三种诸葛亮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

10、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

11、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

12、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

13、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