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2132406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化学用语 1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氧化铁的颜色为红棕色,不是青色,A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B、C、D正确。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

2、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答案D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正确;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正确;蜡烛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错误。3 宋代开宝本草记载,“(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该制取KNO3的方法是()A过滤 B蒸馏 C重结晶 D升华答案C解析KNO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冬天温度低时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将得到的晶体再溶解于水中,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得到高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再降温,

3、KNO3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这种制取KNO3方法就是重结晶法,故合理选项是C。4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C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C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3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故A错误;S2的结构示意图:,故B错误;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4,原子表示为:C,故C正确;聚丙烯的结构简式:,故D错误。5 下列有关物质组成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纤维素、聚氯乙烯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涤纶、白纸、手机贴膜的主要成分都是合成纤维C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和无氧酸可能都是强电解质D硫酸铵、磷酸氢钙、碳酸氢锂都是酸式盐答案C

4、解析淀粉、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白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是合成纤维,B错误;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和无氧酸可能都是强电解质,如HClO4和HCl,C正确;硫酸铵属于正盐,D错误。6 以下是从中国古代著作中摘取出来涉及化学叙述的解说,其中错误的是()A“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B“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C“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是应用了焰色反应区分硝石与朴硝(Na2SO4)D“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Na2CO3答案D解析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石油可燃,“洧水”

5、指石油,A正确;“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指铁与可溶性铜盐作用置换出铜,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曾青”是可溶性铜盐,B正确;硝石(KNO3)与朴硝(Na2SO4)灼烧时,分别呈现K、Na的焰色反应,可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和朴硝,C正确;“烧薪柴之灰”为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K2CO3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衣服,故文中碱是K2CO3,D错误。7 化学与科技、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泰国银饰和土耳其彩瓷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产品,其主要成分均为金属材料B从石墨中剥离出的石墨烯薄片能导电,因此是电解质C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

6、子材料D国产大客机大规模使用先进的材料铝锂合金,该合金密度小,强度高答案D解析泰国银饰属于金属材料,土耳其彩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A错误;石墨烯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铝、锂的密度较小,且其合金的强度较大,而客机的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的特点,所以D正确。8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作H2S的脱除剂B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工业冶炼铝单质C浓硝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钝化铁、铝D二氧化硅的熔点高,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答案A解析Fe3具有强氧化性,H2S具有还原性,Fe3能把2价S氧

7、化,因此FeCl3可用作H2S的脱除剂,故A正确;氧化铝具有两性,与工业冶炼铝单质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浓硝酸钝化铁、铝,利用浓硝酸的强氧化性,不是酸性,故C错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利用光的全反射,与SiO2的熔点高无因果关系,故D错误。9 食盐在不同分散剂中形成不同分散系。分散系1:食盐分散在水中形成无色透明溶液分散系2:食盐分散在乙醇中形成无色透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散系1中只有两种离子B分散系2为电解质C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两个分散系D两个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相同答案C解析分散系1为食盐水,其中除了钠离子、氯离子这两种离子外,还存在微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错误;

8、分散系2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由于分散系2为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分散系1为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可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故C正确;分散系2中胶粒的直径介于1 nm至100 nm之间,而分散系1中微粒直径小于1 nm,两者的微粒直径大小不同,故D错误。10 有关下列诗句或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都包含化学变化B“蜡炬成灰泪始干”肯定包含化学变化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落汤螃蟹着红袍”不包含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产生,只包含物理变化,而火上浇油包含油的燃烧,包含化学变化,故A错误;蜡炬成灰泪始干包括两个过程,蜡

9、烛受热熔化变为蜡油,这一过程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油受热变为蜡蒸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B正确;石头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造成水滴石穿的现象,包含化学变化,故C错误;螃蟹煮熟时,颜色变红是因有新物质产生,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错误。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干冰、盐酸都是电解质BNa2O2、Fe2O3、CaO既属于碱性氧化物,又属于离子化合物C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的化合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D根据是否具

10、有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答案C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盐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Na2O2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B错误;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的化合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Na2O2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C正确;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错误。12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B铁粉和生石灰均可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11、C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逐渐变暗,是发生了化学腐蚀D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均可用于食品包装答案C解析乙醇能够杀菌消毒,不是利用乙醇的氧化性,A错误;脱氧剂应具有还原性,生石灰不具有还原性,不能作脱氧剂,B错误;纯银器变暗,主要是银与空气中的硫化物发生了反应在银表面生成了硫化银,故发生了化学腐蚀,C正确;聚氯乙烯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不能用于食品包装,D错误。13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H3O的电子式:B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C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DNaHS显碱性的原因:HSH2O=S2H3O答案B解析电子式没有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A错误;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为,B正确;中子数为10的

12、氧原子为O,C错误;NaHS显碱性的原因是HS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SH2OH2SOH,D错误。14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沸点:C2H5OHCH3CH3B水的电离程度:100 25 C溶解度:AgIAgClD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 mol C1 mol CO答案C解析在常温下C2H5OH为液体,CH3CH3为气体,所以沸点:C2H5OHCH3CH3,A正确;水是弱电解质,电离吸收热量,所以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100 25 ,B正确;在相同温度下,AgCl溶解度比AgI大,C错误;C燃烧产生CO释放出一部分热量,CO燃烧又释放出一部

13、分热量,所以完全燃烧1 mol C放出的热量比1 mol CO多,D正确。15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描述内容所做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KNO3)”“紫青烟”是因为发生了焰色反应B“煤饼烧蛎成灰”这种灰称为“蜃”,主要成分为Ca(OH)2C“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D“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抱其水熬之,则成胆矾”其中涉及到的操作有结晶答案B解析硝石为KNO3,以火烧之,紫青烟起,这是焰色反应,故A正确;“煤饼烧蛎成灰”,蛎壳的成分是CaCO3,煅烧生成CaO,因此“灰”不是Ca(OH)2,故B错误;司南

14、中“杓”具有磁性,材质为Fe3O4,故C正确;抱其水熬之,则成胆矾,该操作是结晶,故D正确。16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KNO3、KClO3与单质S、C2H5OH不能混搭存放在同一库房内B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补铁剂时,需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C铜制品、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答案D解析KNO3、KClO3有氧化性,单质S、C2H5OH易燃烧,放在一起可能发生爆炸,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A正确;给贫血患者补充铁时,服用维生素C,可使Fe3还原成Fe2,有利于人体吸收,B正确;铜制品、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

15、正确;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D错误。17 材料在人类文明史上起着划时代的意义,下列物品所用主要材料与类型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铜奔马主要材料是铜,铜单质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宇航员的航天服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复合材料,故D错误。18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性质与实际应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物质性质实际应用A明矾溶于水能生成胶体明矾用作净水剂BSiO2熔点高、硬度大SiO2作光导纤维C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漂粉精用于游泳池消毒DNa2CO3溶液呈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