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322328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读写本课的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 “为、应”在本文中的读音。理解“甚、惠、诣、乃、示、曰、未”等字意。2、学习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文”不同于“白话文”的语言特点。4、通过品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人物机智。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2、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人物机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释课题。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有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

2、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古人刘义庆,走进他的世说新语,去认识一位九岁的能言善辩的孩子。板书:课题。学生读题。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读说意思,师归纳)3、请同学们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 氏之子或女)(设计意图:让学生试着用文言介绍自己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特点,且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二、初读课文,读通古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2、检查读通情况,在读文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着重强调多音字 “为、应”在本文中的读音。引导学生读懂停顿。(教师范读)(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朗

3、读去感受文言的特点,以读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三、合作学习,读懂意思、了解课文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哪些地方不懂,做上标记。(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使学生更快地更容易理解课文的意思)2,、全体交流解决难点。第一句:学生解读时,重点强调:甚、聪惠。第二句:(1)学生解读时,重点强调:诣、乃。介绍孔君平。(2)“乃呼儿出”大家猜想一下,是谁把孩子叫出来的呢?叫儿子出来做什么呢?师小结:从这我们能感受到古人是有大智慧的,古文中省略了一些环节,我们还是能解其意,这就是古文语言精炼的一个特点。第三句:(1)学生解读时,重点强调:为、

4、设。(2)谁为谁设果?师小结:由此我们发现这句话虽然省略了主语,但我们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测,也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果有杨梅”是只有杨梅吗?想象一下还有什么?但在这里只提到杨梅呢?第四句:(1)学生解读,重点强调:此、君。(2)孔君平为什么说杨梅是他家的水果呢?在与杨氏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君平把杨梅和杨氏之子相提并论,也就是说,杨梅姓杨,杨氏之子也姓杨,说他们是一家子。)第五句:(1)学生解读,重点强调:未、夫子、“家”和“禽”与现代的“家禽”比较。(2)那杨氏子又为何这样作答呢?推测一下,杨氏子在作答之前,他是怎么想的?3、知道每个句子的意思后再连起来试着说说课文的意思。四、品

5、读关键词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人物机智。1、你觉得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来的?“甚聪惠”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不假思索地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比“君家果”“夫子家禽”。(2)“应声”答曰(反应快),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让听话的人感觉舒服,同样的意思,拐了个弯说,就委婉得体,而不失礼貌。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想到孔雀; 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的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反驳了孔君平的话。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引导:(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手指杨梅)此是君家果。 接着又来了个姓梅的。(手指杨梅)此是君家果。(设计意图:白话和文言对比着学习既能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又能品味出文言之精妙。)五、熟读成诵。1,这么聪慧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六,拓展阅读推荐世说新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