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4七律长征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32231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4七律长征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4七律长征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4七律长征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4七律长征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4七律长征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4七律长征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导学案4七律长征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律 长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三、基础训练 1改正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 (1)A风尘扑扑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 _ (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来龙去脉 D云涯暖 _ (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岳岭 D腾细浪 _ (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彦 _ 2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

2、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偶)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比喻) C在我们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拟人)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3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 B七律长征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八句,每句七字,首联和尾联必须对仗。 C七律长征这首诗,它不仅精练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

3、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具体写红军长征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诗不同于散文 ,作者把红军的革命气概及大无畏精神浓缩在四联八句的诗里,体会“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寒”字有多样化的理解,诸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说法?或者谈谈你自己的见解。( ) A有人认为,一个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B有人认为,“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C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D还有人认为,“寒”字意味着在革命洪流面

4、前顽敌的寒栗。我的见解: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是:- 。 6.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 我的答案:-7.将下列诗句断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 磅礴: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颜: 9.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_ _ _ _ 10.就你所了解的知识,举两例长征期间的大事。 _ _ 四、.综合提升

5、(一)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开放探究、结合诗的内容回答问题: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那么“长征精神”是什么呢?如今我们已不再要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了,但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还要不要长征精神了?请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