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3劳动的开端北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32231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3劳动的开端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3劳动的开端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3劳动的开端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3劳动的开端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3劳动的开端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3劳动的开端北师大版(2014)1、 用比较的学习手法,体现语文工具性。语文的工具性首先取决于语言的工具性,列宁曾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斯大林也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这表明语言是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工具性还表现在,它是思维的主要工具。因为人的思维活动,即形成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都主要借助于词来完成,而且人的语言清晰度与其思维清晰度是密切相关的。当然,语文教学并不等于语言活动,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和从事社会工作的工具。因此,我们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理解,可以归结为现行中的概括:工具性

2、,指语文是日常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各门功课、获取新知识和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的最基本工具。在上面案例的句子教学中,我就抓了一个比喻句,一个“像”字。同样意思的句子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正因为有了句子之间的比较,学生很快发现,一个“像”,写出了煤筐晃荡的幅度之大,给行走带来很大的不便。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自主的感情投入,句子的朗读就与文本产生共鸣。教学下来,学生也发现比喻句的作用,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增强。2、 一唱三和的朗读,感悟语文人文性。“人文”一词有两个语素构成,一是“人”,二是“文”。人既是个体性的人,也是人化中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

3、这其中既有个人的文化,也有人类的文化。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具有人文性,语言文字,记载着人的思维和情感,具有人的“灵性”。她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在这句子教学中,我所探究的就是语言的人文内涵,在语言的诵读中体会人文意蕴。对与一个“一步三滑”,学生在朗读中忽视了这个词语的重要,于是我就让学生朗读一组词语,在这组词语的朗读中感悟到,小运铎挑煤行走的艰难。正像一位学生说的:“走一步一个滑是很辛苦的,一步三个滑,那简直就是不能行走了,每出一步都要很谨慎的”。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就能很好的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再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情感,再现了作品形象,是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与理念

4、上的共鸣。随着诵读的深入,人文底蕴也逐渐凸现。3、用教师之“导”,衔接人文性和工具性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都离不开老师的主导作用。一个“小小”的导入教师就会 “煞费苦心”,其目的就是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通过教师的“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彰显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从而使学生这一“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一个好的“导”,不但是教学开始的好导入,更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好“引导”。我在案例中通过出示句子的比较,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问同样意思的句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在一开始感受到的句子间的不同,就能很好的通过朗读来展现;在学生没有发觉的情况下,我为学生出示一组词语,有了这样“导”,学生更加的深刻理解到“一步三滑”比“一步一滑”、“一步二滑”艰难的程度。所以,有了好的“导”,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就如同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自然的衔接整合了两者,实现两者的统一。但在上面案例中,我的“导”还略有些急。发言的毕竟不是大多数学生,我就急于要导入下一环节而忽视了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用心去做,有实在的“煞费苦心”,让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总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