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32226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维也纳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这座城市距离他们遥远,一切都在想象之中。所以要让学生对课文真正理解,对维也纳多一些了解,就需要大量的资料补充。所以,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除了做课件,补充大量维也纳的风景图片、歌剧院金色大厅的图片以外,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预习作业如下:搜集在维也纳成名的音乐家名字;搜集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约翰斯特劳斯、舒伯特的有关生平资料和他们创作的著名乐曲,有条件的上网听一听这些名曲。准备课上交流。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这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来说说“有哪些音乐家在这里度过了大部分

2、音乐生涯?”学生因为事先搜集了资料,所以说了许多,而且由于课前对这些音乐家的生平都有了初步接触,课堂上我让学生介绍这些音乐家时,学生挺感兴趣的。其中,还有个插曲,为对学生情况进一步抽测,我问学生:你知道音乐神童是谁么?音乐之父是谁?课堂上气氛比较活跃。这样加深了文本的宽度和厚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了。针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字的优美,学习作者围绕“音乐之都”,从四个不同的方面介绍维也纳这座城市的写作方法。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维也纳的许多街道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我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了许多图片,给他们以视觉冲击后,我问学生:假如你来到维也纳,那么你看到了哪些街道、公园、剧院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请你来说说他们的名字?因为学生搜集了不少音乐家,所以这里让学生想象也就有根据了,学生不是胡编乱造的。另外在学文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因为这篇课文是写国外的风光的,学生对它不了解,产生不了共鸣,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所以播放优美的古典音乐,观看精美的维也纳风光图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能从各个方面感受到维也纳的特殊魅力,情不自禁地走进音乐之都,身临其境,感受独特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