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32177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学会认读4个生字,能够吟诵,感知诗词的大意。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感悟诗中童年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

2、曲童年(播放视频)师:童年,是人生的美好季节, 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新奇有趣的。师: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2. 师: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衰蓑、庶遮、眉媚、助锄、录剥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牧、醉”。并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

3、范。“牧”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边的“牛”字旁最后一笔是提。“醉”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边的“西”字里要加上横。2.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 go zho o m su zh zu mi ch bo 竹篙 棹竿 翁媪 牧童 蓑衣 遮挡 陶醉 明媚 锄头 剥开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师:读一读下面的词语。l 快乐 b 剥削 乐 剥 yu 清平乐 bo 剥开 三、精读领悟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牧童,播放视频。你能画出这首诗的节奏吗?牧 童 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

4、明。师:让我们带着感情节奏一起品读牧童。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诗人-吕岩。(图片、文字欣赏)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牧童”的含义吗?他曾在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中出现过? 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1)品读前两句诗句,思考“六七里”和“三四声”是指确实的数字吗?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2)从诗句中“铺”“弄”两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铺”字,表现草的茂盛,让人感受到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弄”字,传达了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3)前两句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你感受到了

5、什么?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4)品读后两句诗句,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天真、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弄笛、卧(5)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首古诗的画面吗?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地躺在月光下休息了。(6)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

6、活的乐趣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2.师: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那舟过安仁一诗,像我们展示的又是怎样的场景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舟过安仁,播放视频。请你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舟过安仁唐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师:让我们一起品读舟过安仁。师:我们一起来认识诗人-杨万里(图片、文字欣赏)师:这首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1)品读前两句诗句,你知道“篙”“棹”吗?你是怎样理解“怪生”的?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2)小组合作交流:用你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诗人看到了什

7、么奇怪的情景? 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没有下雨,他们张开了伞。(3)作者认为两个孩童的奇思妙想是什么?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4)你是怎样理解后两句诗句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的淘气、可爱和天真。(5)思考:这首诗中哪些是作者的所见所悟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是作者的所见。“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作者的所悟。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欢之情。(6)写作训练:你能想象诗中的画面,把它写成一个小故事吗

8、?诗人乘舟到达安仁,闲来一瞥,看到河中有这样的情景:两个孩童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没有下雨,他们却打开了伞。诗人心想:真是奇怪,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诗人就直接去就问两个孩子。孩童告诉诗人: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诗人听了,为童孩的聪明、童真和稚气哑然失笑。便作下了此诗。3.师:下面我们学习一首词,“词”兴起于唐,兴盛于宋,“词”又称长短句,一般分上阕和下阙,“词”有固定的名称,叫“词牌”,“渔歌子”“浣溪沙”“清平乐”等都是词牌。师:清平乐不是题目,而是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

9、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诗人-辛弃疾(图片、文字欣赏) 师: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1)让我们一起品读清平乐村居。播放视频。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茅舍、小溪、青草它们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

10、话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吴方言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妻。说明这对老年人生活温馨、精神愉快,让人感到无限温情充溢胸中。(4)诗人在农村还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卧”字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卧”字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5)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词中第三、四句中人物的活动吗?诗人为什么这样构思?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诗人通过这样简单的情

11、节和场面,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有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6)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让人感到多么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7)思考:这首词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形态的情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作者对安宁、悠闲、恬静、幸福平淡的农村生活的向往。(8)请将清平乐 村居改写成一篇短文,再将它读给

12、同学听一听!3.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儿童的诗。四、课堂总结师: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师: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唐诗、宋词、元曲,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五、课堂练习1.填空 “牧”的部首是(牜),第七笔是(撇)。“遮”的部首是(辶),第八笔是(撇)。“媚”的部首是(女),第三笔是(横)。2.组词牧(牧童) 哀(悲哀) 醉(醉酒) 枚(一枚) 蓑(蓑衣) 碎(破碎) 六、作业布置1.吟诵古诗词三首。2.完成课后练习题

13、。【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牧笛声声 收篙 停棹牧童 安然恬静 自由自在 舟过安仁 聪明童稚困来即眠 张伞 使风 茅屋 溪上 青草清平乐.村居 幸福、快乐锄豆 织鸡笼 剥莲蓬【教学反思】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在教学中,通过抓住诗词中的重点词句的品读,让学生理解整首诗词的意境。如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引导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感受,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同时,借助课本中的插图,注释,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语言概括诗词的大意,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意境,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在学习课文时,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