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2018090402148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2071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8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201809040214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201809040214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201809040214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2018090402148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2018090402148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201809040214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含解析201809040214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湖南省师大附中湖南省师大附中 2019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一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一 含解析 含解析 命题范围 必修一 1 4 单元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 8 页 时量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第 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24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8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 兄终弟及者三人 以孙立者二人 不明嫡庶者一 人 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 以嫡长子

2、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 C A 反映了各国礼崩乐坏 B 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 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解析 材料只体现了秦国不符合周礼 不涉及其他各国 故 A 项错误 B 项不符合史 实 正是由于秦国受到周代礼制的约束较小 更加有利于推行新的社会变革 故 C 项正确 兄终弟及 立孙等 虽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却符合王位世袭制 依旧是贵族世袭特权的体现 故 D 项错误 2 史记 载 丞相臣斯昧死言 古者天下散乱 莫之能一 是以诸侯并作 语皆道 古以害今 饰虚言以乱实 人善其所私学 以非上之所建立 如此弗禁 则主势降乎上 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这说明李

3、斯认识到 C A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必要性 B 要建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 C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 加强中央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解析 本题 C 项正确 3 古代中国 君主要想统治一切 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 同时 君主也需要对内 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 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 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 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 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 监察官员是 秩卑而命之尊 官小而权之 重 关于我国古代的监察体制 理解正确的是 B A 标志着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B 实行独立的垂直管理体制 C 上位权力和下位权力相互制约 D 是官僚间权力斗争的产物 解析 A 项不符合史实 只

4、能上位权力监督下位权力 不能反向监督 故 C 错误 监 察体制是皇帝与官僚间权力斗争的产物 故 D 错误 监察官员不隶属于地方行政长官 直接 听命于皇帝 所以位卑而权重 故 B 项正确 4 学者黄仁宇认为 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跨地过广 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 于是采取了一种 斑马式 的组织 这种 斑马式 的组织是指 B A 分封与宗法相结合 B 郡国并行制 C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 郡县两级制 解析 本题 B 项正确 2 5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形成 有学者称 科举制取代察举制 是冷 冰冰的科场角逐取代儒家贵族政治的过程 是极权国家权威对宗法权威 法术势 对温情 主义占优势的

5、结果 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A A 察举制是儒家性善论与宗法伦理的体现 B 科举考试的内容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 C 察举制是外儒内法思想下的制度体现 D 科举制忽略实用性学问和创新意识 解析 题干中 儒家贵族政治 宗法权威 温情主义 说明察举制是儒家性善论 与宗法伦理的体现 故 A 项正确 科举考试的内容带有明显的儒家色彩 B 项错误 外儒内 法思想下的制度体现应该是科举制 C 项错误 D 项符合史实 但与材料无关 6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建制 一个 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 另一个被称为 名不师 古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 阙后军国大计 罔不总揽 材料中两个建制的相同点是 D A 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

6、理 B 有效制约了相权的膨胀 C 造成宦官外戚专权 D 官员品级低权力大 解析 本题 D 项正确 7 有学者认为 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 票拟则经过批红而 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 中旨处理政事 也必须送内阁 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 夺 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 内阁如不同意 便可将手诏 中旨 封还 执奏 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 D A 君主专制遭受短暂削弱 B 票拟权高于批红权 C 孕育了近代内阁的雏形 D 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解析 A B C 三项不符合史实 从材料中 内阁如不同意 便可将手诏 中旨 封 还 执奏 拒绝拟旨 可以看出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故 D

7、 项正确 8 鸦片战争前 少数士大夫针对鸦片泛滥情况提出 纹银易烟出者不可数计 必先罢 例禁 听民间得自种罂粟 内产既盛 食者转利值廉 销流自广 夷至者无所得利 招亦不 来 来则竟弛关禁而厚征其税 责商必与易货 严银买罪名 下列选项最符合 少数士大 夫 主张的是 A A 利用市场维护经济安全 B 严格禁止外商走私鸦片 C 反对政府介入鸦片问题 D 官府种植与夷争利 解析 本题 A 项正确 9 南京条约 申明 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 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 京外者 有文 书来往 用照会字样 英国属员 用申陈字样 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 两国属员往来 必当 平行照会 后来的 中美望厦条约 和 中法黄埔条约

8、又于 平行之礼 一条无不详为 备列 平行之礼 对当时中国的影响表现在 D A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 加速传统礼仪制度的崩溃 C 导致朝贡体系彻底瓦解 D 冲击了夷夏之防观念 解析 鸦片战争期间 以林则徐 魏源为代表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故 A 项错 误 传统礼仪制度并没有崩溃 故 B 项错误 朝贡体系的彻底瓦解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故 C 项错误 夷夏之防观念强调中国的世界中心地位 平行之礼 是对夷夏之防观念的冲击 故 D 项正确 10 洪仁玕在 资政新篇 中提出 美国 礼义富足 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 有金 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 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 他注意到美国 邦长 并非终身制

9、 国家大 3 事则由 各省 即各州 公议决定 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 地点匿名投票产生 以多人举者 为贤能也 以多议是者为公也 他认为下情上达 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 权归于一 的 重要手段 材料中的洪仁玕 A A 表达了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向往 B 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有清楚的认知 C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 D 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解析 A 项正确 洪仁玕认为美国国家大事则由 各省 即各州 公议决定 否定了 联邦政府的权威 故 B 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洪仁玕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 与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无关 故 C 项错误 D 项材料未体现 11 威海战役时 日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致丁汝昌的劝降信

10、中云 至清国而有今日 之败 固非君相一己之罪 盖其墨守常经 不通变之所由致也 夫取士必以考试 考试必由 文艺 于是乎执政之大臣 当道之达宪 必由文艺以相升擢 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耳 岂足 济夫实效 这封信客观上反映了 B A 科举制阻碍科技进步 B 八股取士忽略经世致用 C 日本为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D 清政府作战策略失当 解析 夫取士必以考试 岂足济夫实效 说明八股取士只是为了谋取官位和荣耀 忽视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故 B 项正确 A C D 三项符合史实但不合材料 12 孙中山在 制定建国大纲宣言 中说 临时约法颁布以后 反革命之势力不惟不 因以消灭 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 终且取临时约法而毁之

11、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 初 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 闻有毁法者不加怒 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 这段话反映了 D A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 各方势力的博弈与妥协 C 临时约法未涉及人民权利 D 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解析 A B 两项不符合材料 临时约法规定了国民有人身 居住 财产等自由 故 C 项错误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是 逐渐 深入人心的 民众对临时约法的认知有限 导 致其被毁和民主政治遭到重大挫折 说明此时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故 D 项正确 13 中国近代思想家章太炎认为 对一般中国人来说 民族认同感潜藏在心中 远未达 到 活跃而自觉 的程度 如果不出现大的内忧外患 只会维持在

12、潜存的局面 可一旦有社 会 政治的大变动 尤其是遇到外患时 先知先觉 的民族主义者仍可诉诸大众的民族认同 感 将其唤起并使之转化为政治力量 下列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A 五四运动提出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最高峰 C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D 大革命失败后爆发南昌起义 解析 本题 A 项正确 14 在中共二大上 毛泽东说 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 民主主义革命成功 了 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 还是不能完全解放 而且民主主义成功 幼稚 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 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 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 实行 与贫苦农民联合的

13、无产阶级专政 的第二步奋斗 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 强固 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 毛泽东这番发言的目的在于 强调 C A 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 无产阶级应掌握革命领导权 C 民主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 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 解析 本题正确选项为 C 项 4 15 1927 年 11 月 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指出 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 在现时的中国 必须有三个条件 一 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题 如土地问题 劳 资问题等 二 反革命的统治能够逐渐稳定 三 革命的群众溃散而消沉 如今事实上中国 绝对没有这些条件 这一认识的提出 C A

14、 是右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B 加速了国共武装对峙阶段的到来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 D 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供了依据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 左 倾错误 故 A 项错误 1927 年八一南昌起义 国共开始了 武装对峙 故 B 项错误 八七会议在反右的过程中 没有注意防 左 瞿秋白对革命的形势 估计过于乐观 故 C 项正确 D 选项与材料无关 16 在 1929 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 兴国土地法 中 把 1928 年制定的 井冈山土地法 中规定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 的内容 改为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 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 这一转变说明了 B A 中共认为农民是取得革

15、命胜利的主力 B 中共注重满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C 中共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熟 D 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 故 A 项错误 据材料可得这一转变结 合了国情和革命的实际 尤其是土地革命的发展 说明了共产党注重满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 要求 即获得土地 故 B 项正确 据材料可得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符合革命的需要 促进 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故 C 项错误 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始于 1927 年 故 D 项 错误 17 抗日战争期间 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结之事 必须 抱定三年五 年如一日的精神 铲除短期得失之念 不致因小胜而浮

16、 因小败而丧气 中国持久抗战 其最后决胜之中心 不但不在南京 抑且不在各大城市 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 民心 这段话主要说明 B A 国民党承认的合法性 B 国民党认识到人民抗战力量的重要性 C 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解析 A 项未体现材料主旨 根据 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蒋介石认 识到了持久战中人民抗战力量的重要性 故 B 项正确 C 项错在以偏概全 D 项不符合史实 18 1946 年 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 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 双十协定 双方在南 京进行谈判 谈判破裂后 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 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 美国同意麦 康内尔执行 鲶鱼行动 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 材料表明 A A 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 B 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 中共在战争防御阶段处于弱势 D 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解析 南京谈判破裂而引起的国共关系紧张和一触即发的内战 这些都引发了美国的 高度关注并对中共给予了有限的支持和帮助 故 A 项正确 B 项材料未体现 C 项与材料无关 从抗日战争胜利后直至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崩溃 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