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31859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语文 试题(考试时间: 150总分:150)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今天就来说说瓦。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

2、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稿一样去“作瓦屋”。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万生女

3、子载弄之瓦”。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地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形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秦汉瓦井已经很普遍。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瓦的制作并非给轮制,而是用圆形模

4、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B. “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C. 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D. 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 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B. 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C. 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D. 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B. 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C. 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D. 周易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

6、。【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左传中关于“盾瓦”的记载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夏桀“作瓦屋”不能说明这一点;C项因果倒置,原文是“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D项偷换概念,不是

7、“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而是成为瓦坯。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项从字形角度说明的是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

8、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C项无中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窗是故乡明姚琬昱窗大概是人类文明的独特创造。古时大户人家的窗与庭院相和谐、与绿水竹树相掩映。诗人的窗则与山、与雪、与花相对。不过对于寻常人家,窗可能只是一件日常生活里稀松平常的物件。但是,当夜晚来到,窗的那头点起一盏盏灯时,这或明或暗的四方物,总能悄悄染上屋内的温馨或忧愁,落

9、在熟悉它的人们的心尖上。小时候房间的窗临着城镇最普通的街道。狭窄的街道上会有叫卖米酒的人,喊声落进每家每户的窗子里。这时我就会踩上板凳,假装回应他的叫卖,在叫卖人闻声回头却不见人时,躲在窗后偷笑。等到春节前,街头的墙壁上会挂满一幅幅海报、一副副对联,迎着冬风招摇着发酵中的年味。大多数时候,窗像一道屏障,窗外无论电闪雷鸣抑或明媚晴朗,窗内都是温暖的家。每日傍晚拐进小巷,第一件事便是抬头看看家里的窗,若是亮灯,再多的心事也会先放下,觉得安稳起来。在还不能独自出远门的年纪,忙碌之余对着西边的窗户发呆,成为我日常的消遣。夕照时,太阳如一个橘红色的火球,给矮小的山镀上一层金。直至黑暗降临,太阳也渐渐粉白

10、,落进山与楼房的背后去。而此时堆积在天际处的云线,对我是最有魔力的存在,它们弯弯曲曲让人不知是云还是远山。若是越过云、越过山,那边的人们正在做些什么呢?在电影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对多多说:“一直待在这里,你会觉得这里就是世界,会相信世界一成不变。”最后多多离开了西西里岛。那时候家乡的小镇不乏远行的人,或求职或求学,和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一样,踏上开往天南海北的火车,家乡的那一扇扇窗也渐渐消失在暗夜的车灯后。新旧世界的转变,对年轻人的冲击无疑最大。当我第一次面对不再有连绵雨水的干燥天气,行走在看不到河流的广阔大地时,我和身边的年轻人一样,感受到自我认知的渺小,便更不放弃任何一个向外探索的机会。透过车

11、窗、旅馆的窗、宿舍的窗,我见到荒漠与大海、霓虹闪烁的街景、南腔北调带着异域故事的人群每扇窗后的风景都各不相同,而我也看到自身世界的改变:饮食、口音、思维方式在“融”与“不融”间交叉磨合,在不同的窗边入乡随俗。在生命最富激情的这些年里,我每年往返故乡两次,时间短促,习惯在异乡的居住,故乡的窗也慢慢从生活中淡去。然而,有一日,我与朋友走过一片小区,在大风呼啸的季节里,万物被吹得浑身颤动、七零八落,唯有那些窗里亮起的灯光显得安宁。暖黄色的厨房、明晃晃的客厅、透露出书架与窗帘的房间,带着窗边的闲聊、做饭的油烟、房间里的吵闹或明或暗、或冷或暖,仿佛重现了好久未见的最熟悉的风景。刹那间,家与故乡,突然从我

12、尘卦已久的记忆里迸发出来,常年坚毅的心境随之既热又暖,软化成记忆中的一江湖水、一抹流云。大概与所经历的五光十色、天南地北的各式窗户相比,最能叩动心底的,还是那扇朴素平凡、带着家的温度的窗吧。在迁徙日益频繁的当下,往返于异乡与故乡之间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生命的常态。但无数奔波行旅的生命,终将抵达最熟悉的那片土地,望见那扇温暖明亮的窗。(选自2018年2月3日人民日报)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题目化用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具有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总摄全篇。B. 作者引述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对多多所说的话,委婉地阐明家是永恒的港湾,为后

13、文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做了铺垫。C. 第段画线句情感陡转,生动表现了作者目睹异乡的生活窗景而触发的炽热、温暖的内心情感变化,表达了对家与故乡的无限深情。D. 文中描绘了多幅与“窗”有关的、温馨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深沉情感。5. “窗”对于作者来说,有哪些意义?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说明。6. 本文在行文结构、材料选择方面有着怎样的特点?【答案】4. B 5. 感受家的温暖,给内心以慰藉;丰富童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消遣解闷,对外面的世界充满遐想、期待;认识多彩世界,改变提升自我;寄托对家和故乡的深情。 6. 以“窗”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

14、不枝不蔓,紧凑集中;以时间为序安排行文,展示作者的成长历程和情感发展历程,真实自然,令人信服;选择与“窗”有关的、普通常见、富于生活气息的材料,表达人们普遍、朴素的情感,小中见大,平中见奇。【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B项,天堂电影院中艾弗多所说的话意在鼓励多多外出闯荡,作者引述的目的是引出自己和其他年轻人离家远行的情形,为后文抒发在异乡的情感做了铺垫。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

15、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窗对于作者来说,有哪些意义?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说明。”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再概括“窗”对作者来有哪些意义。第节“当夜晚来到,窗的那头点起一盏盏灯时,这或明或暗的四方物,总能悄悄染上屋内的温馨或忧愁,落在熟悉它的人们的心尖上。”第节“窗像一道屏障,窗外无论电闪雷鸣抑或明媚晴朗,窗内都是温暖的家。每日傍晚拐进小巷,第一件事便是抬头看看家里的窗,若是亮灯,再多的心事也会先放下,觉得安稳起来。”这两节的“窗”让人感受家的温暖,给内心以慰藉。第节“在还不能独自出远门的年纪,忙碌之余对着西边的窗户发呆,成为我日常的消遣。” 这里的“窗”能消遣,能解闷,能让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遐想、期待,能丰富童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第节“透过车窗、旅馆的窗、宿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