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31853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9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 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

2、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

3、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

4、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

5、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B.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C. 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D. 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对东南亚等地区影响深远,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亚、东南亚地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分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原因入手,阐述了中原核心区崛起的独特的经济、政治因素。B.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如第四段用“细胞壁”比喻半月带所起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C. 文章引用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的观点,作为文章关于中原

6、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补充论据。D. 文章以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为立论的前提,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原文明战胜长江流域文明,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谐、适应环境的文明更有生命力。B. 半月带从欧亚贸易的媒介转为东西方自由交流的障碍,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形成。C. 如果中原夏商周三代的先进技术和政治观念没有被禁止西传,可以缩小东西文化的差异。D. 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与中原政权对东西方的亲疏观念有密切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1

7、)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

8、交待几句,递给别人。(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

9、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年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

10、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

11、灵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让我心暖。(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本文有删节)4. 对文章的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三段运用细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

12、了人物娴熟的抓药技艺、细致的工作态度。B. 本文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C. 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D. 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作者在对中药铺的回忆中表达了对母亲的真挚感情。5.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6.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我们通过对数据库内100多家GDP总量较高的城市进行分析,并将各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作为外来人口数量,

13、可得中国外来人口总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深圳,外来人口比重占比最高的前三位城市分别为东莞、浏阳和深圳。当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他们丰富了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有助于壮大产业工人队伍,而且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一座城市开放的程度越高,越是能够海纳百川,吸引各地优秀人才汇集,城市也将越具备活力。但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也使得“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被提上了日程。(摘编自2017年1 1月27日福布斯中国网站)材料二2017年外来人口最多的七个城市 (截取自福布斯中文网)材料三一线快递从业人员流失率高,供不应求。记者了解到,临近年关确实有很多快递员提前离职回家,给快递派送

14、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离年关越近,将会离职的快递员也会越多,有可能会导致网购的年货送达没有以前那么顺畅。解决快递员流失问题,企业仅靠春节、“双十一”等特殊节点“临时抱佛脚”提高员工待遇,恐怕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其实,快递员们的要求很简单: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金、必要的社会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畅的职业上升通道,让他们能够快乐工作。无论如何,快递企业要免受“用工荒”的病痛折磨,升级服务的同时完善行业用工制度、善待一线快递职工是企业必答之题。(摘编自2018年2月13日劳动报)材料四春节到来,北京街头的人流车流日益稀少,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返乡。公交不挤了,道路不堵了,可不少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空

15、城”带来的惬意,就不得不面临饭馆、商铺歇业、快递大幅“停摆”等诸多不便。“空城”,让人欢喜也让人忧,而这矛盾背后则反映出了城市迅速膨胀后面临的发展困境。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导致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外来人口没能够真正融入大城市,他们的“根”还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基本公共服务未实现均等化,是阻碍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主因。”苏海南强调,很多人还面临住房压力、看病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一线城市春节期间的“空城”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大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测算并设定一个人口红线,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将资源合理配置到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让人们在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就能找到用武之地,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苏海南说。(摘编自2016年2月7日新华网北京春节遇“空城”烦恼 劳动力候鸟式迁徙待破解)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开放度高的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大,这样的城市有活力,经济发展也好。B. 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外来人口数量更多的城市,GDP总量排名也更高,但也有例外。C. 快递员春节返乡是过年时快递派送不顺畅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大幅增加假期加班工资就能解决这一问题。D. 苏海南认为,要解决中国一线城市劳动力“候鸟式”大迁徙所带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