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南省济源四中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31843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河南省济源四中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届河南省济源四中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届河南省济源四中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届河南省济源四中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届河南省济源四中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河南省济源四中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河南省济源四中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济源四中高三年级入学考试试卷高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中国一书中使用“丝绸之路”的词语。自此,这条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大道以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镌刻进历史的书卷中。早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为方便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到汉唐时达到鼎盛,无数商贾携带香料、药物等来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丝绸之路在推动物质交流丰富性的同时,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

2、发明、养蚕技术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不论是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还是七下西洋的郑和,他们的故事都与丝路密不可分。 作为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丝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实际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丰硕成果。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让人们对丝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几千年来,那些行走于丝路上的各色人等及其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都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以骑毛驴的阿凡提为例,他机智、幽默,爱打抱不平的形象原型都可以在中亚、中东乃至东欧的文艺作品中找到。尽管在不同文化里他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和特征,故事也各有

3、发展和特色,但其根源都来自于丝路。 依托于丝路而产生的不同文化的相遇与交流,又极大地刺激了艺术家与大众的想象力和创新激情。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山水底衬,酷似中国山水画中朦胧而有层次的泉石意境;英国山水画大家康斯保罗的杰作绿野长桥洒脱出尘,一如江南的旖旎风光;歌德的中德季日即景中浸染着他对孔子、老子哲理的向往和仰慕,这些哲理诗组成了中西文学在19世纪初的共鸣。 各国文化在丝路交流碰撞后诞生了诸多艺术成果,其生命力有时甚至比在原生地还旺盛。源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融合,并在灾融过程中对中原地区的音乐美术、工艺建筑等产生深远影响;而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到欧洲后,受到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

4、崇,成为百科全书派中激烈的无神论者或自然神论者的有力武器。中西方之间,国与国之间,因丝路使彼此的血液与基因交融起来,逐渐形成了真正的“命运共同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涉及陆路与海路,陆路早在汉代就存在了,海路则直到明代才逐渐兴起。B.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之说后,丝绸之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就被载入史册。C.中亚、中东及中欧的文艺作品中都可找到阿凡提的原型,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D.在丝路文化这一多种文化混合体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创作出不少具有创新性的作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简介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再逐层

5、论述丝路文化的交流碰撞及产生的成果。B.对于丝路文化的传承,作者从其交流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交融成果丰硕等方面展开论证。C.对于丝路文化交融所产生的丰硕成果,文章具体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证。D.文章在论证中自始至终渗透着丝路文化源于丝路、依托于丝路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告诉我们,不同地区的物质交流最终可以带动并促进文化的交流。B.如果没有中西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就不可能出现19 世纪初中西文学共鸣的局面。C.佛教文化在中国与儒家文化在欧洲的表现足以证明:文化输出可以获得更强的生命力。D.要形成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中西方与各国之

6、问不同文化的交融。(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丁肃清德欣说:“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他说着攻小卒,又攻,再攻残局上的小卒已是兵临城下。德欣洋洋得意地看着红棋憋在仕脚里的那匹马,确是瓮中之鳖,自己的老将一崴就吃了,可他不吃,他要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杨喜良就剩下车马炮了,而且那马还是匹死马,这使得他捉襟见肘,但仍耐心寻找着机会。德欣是车务段段长,杨喜良是老调度,两人私交甚密。,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车务段的事情。旁边还有一位观棋者,叫李来顺,李来顺观棋不语。几十天的春运,搞得焦头烂额,难得老朋友一聚。杨喜良说:“你看咱仨,像是这棋,你段长是

7、车,我是这炮,都还厉害,来顺像这匹马。”德欣和杨喜良都笑了。李来顺不笑,只静静观棋,在车务段,三十年前是个兵,三十年后还是个兵,尽管他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也卖力气,却没有提升,真的就像憋在仕脚的那匹马。可李来顺没有怨言。德欣段长说:“稍停,我去撒尿。”德欣撒尿去了。杨喜良说:“德欣的棋厉害。”李来顺说:“我不尿他。”杨喜良说:“你吃亏就吃在了这个脾气。”论关系李来顺和德欣段长不错,之所以不错,才没有客套,有人没人,不喊段长,就叫他德欣,他想,这才是哥们儿。可当了领导,谁没有个自尊心啊。杨喜良说:“德欣工作还是有水平的,”李来顺又说:“我不尿他。”德欣撒尿回来了,继续下棋。李来顺说:“我

8、也去撒尿。”趁李来顺撒尿的工夫,杨喜良对德欣说:“咱们段里,数来顺最冤,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有他,你可该提拔提拔他。”德欣说:“我快退了,我不想管。”说得杨喜良不高兴,“啪”地一声敲得很响,“将!”杨喜良在车的后面安上了炮。德欣的将想躲,却躲不了,往哪儿躲都在那只死马的脚下。德欣“哎呀”了一声,没想到这盘棋输到了这匹死马上。李来顺回来了,大喊:“输得好!我早就看出你要输这一招儿。”棋散,仨人叙话。李来顺说:“咱仨,你们都混得好,是车,是炮,我是这死马,可死马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德欣略有感慨:“来顺啊,我对不起哥儿们,可也怪,咱仨人怎么就这么好呢?”李来顺说:“咳!这怪啥呀?都吃过苦,你不

9、记得你当司机,我和杨喜良当司炉,从阳泉跑石家庄,四个钟头要填十二吨的碳,那累呀,我和杨喜良都不想活了,是不是呀喜良?”杨喜良说:“是,苦是咱们的根本。”德欣似有感悟:“这样吧喜良,趁我还没有退,是该把来顺提拔一下,也算了却心事一桩。”李来顺“哈哈”地大笑起来:“错了,错了!谁稀罕你那个提拔,倒找我钱我也不干。”德欣瞪大了眼睛:“此话怎讲?”李来顺说:“这么讲吧,俺李来顺是神仙日子,每天五点起床画画,然后跑步,再然后看日出,看完日出早饭喝一两小酒儿。”“咳呀!”杨喜良似悟道:“你李来顺让我想起一句话,袖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神仙、神仙!”德欣无话,又来了下棋的雅兴,“再来一盘!”他愣拽着李来顺下

10、棋,结果连输三盘?李来顺不下了,说德欣段长臭棋篓子。德欣还不甘心。李来顺说:“要下,就此一盘了,我让你车马炮。”德欣段长犹豫了一下说:“好吧。”棋子儿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讲了车务段三个人下象棋的故事,下棋过程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棋局的输赢始终作为主要悬念吸引着读者阅读。B.车务段段长德欣虚荣、狭隘,棋艺最差而不自知,杨喜良比李来顺处世更谨慎,懂得在让棋的过程中迎合领导的感受。C.小说作者擅长运用语言描写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下棋者、观棋者的对话虽然简单,却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性格。D.段长与调度在是否提拔李来顺

11、的问题上起初态度不同,但他们后来发现后者生活悠闲、平静,有着洒脱淡泊的人生追求。5.小说刻画了李来顺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为什么以“车马炮”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0%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

12、.4%;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新华网数据新闻)材料二: 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经,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年,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

13、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9.4%, 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 此外,乡村旅游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近90%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高于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 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

14、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A5创业网发展乡村旅游 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材料三: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指出,2017年集中采取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具体来看,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优化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本地从业人员参加乡村旅游食宿服务、管理运营等技能培训,重点培

15、养1000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在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方面,将鼓励和引导中小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等。(光明网旅游频道)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22016年间,我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均呈现出递增趋势,前景非常乐观。B.20122016年间,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呈M状,两项内容增长率最高年份在20142015年。C.图表显示,接待人次的多少决定着营业收入的高低,而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制约着营业收入的增长率。D.图表显示,在20122016五年间,接待人次增长率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均有三年超出了年均增速率。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我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叫“农家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高端的“民宿”,成效十分显著。B.乡村旅游是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省市区的大部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C.我国乡村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因此乡村旅游有待于开拓新思路。D.国家将拿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