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31841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Word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科)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30题,每题1.5分,共45分)1“字词”凝聚时代记忆,“语言”记录社会变迁。作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汉语盘点”每年都会推出一些“年度”新词、热词,如中国梦、微信、电商、小目标等。这些新词、热词勾勒出岁月轮廓,见证了社会发展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体现了A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2苹果公司于北京时间2017年9月13日发布iPhone 8和iphone X,有人说:“苹果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世界潮流,它不仅

2、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说明物质产品附着文化内容,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经济的表现,并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是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A B C D微信是当今中国用户群最广的社交APP,可以通过发微信朋友圈分享生活的点滴,还打造了炙手可热的网络营销方式微商。据此回答3-4题。3.微商是伴随着微信朋友圈文化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及个人选择在微信上进行营销。材料表明微信新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A B C D4.微信朋友

3、圈是现实社会交往在网络世界的延伸,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着人们与世界的连接状态。但是,随着微信用户蒸蒸日上,微信朋友圈受到的垢病越来越多,封建迷信、负能量信息、色情文化、谣言、过度营销、变质的心灵鸡汤充斥其间,让人不堪其扰。为此需要: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B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C提高眼力,取缔落后文化,改造腐朽文化D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5. 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文化部已正式公布“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

4、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在于商业贸易是促进文化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经济决定文化,沿线经济发展自然带动文化繁荣各国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尊重、彼此认同、共同发展它契合基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人类文明的共同认知A. B. C. D. 6. 近段时间,共享单车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成为人们新的出行选择。但私藏、破坏等“虐”车行为时有发生。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需要“共享文明”来保驾护航,“共享文明”的缺失必然会阻碍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骑稳共享单车,需要我们树立公共精神、维护公共利益,需要在全社会倡导“共享文明”。这是基于“共享文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可靠保证 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正确认识世界

5、的唯一条件 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A. B. C. D.7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如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曾饱含深情地为梅兰芳先生赋诗一首“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这启示我们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把突出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A. B. C. D. 8 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你准备写一篇报道,需要确定一组体现我国

6、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对此,下列各项中最准确的是A.相互借鉴、加强融合、展示文化优越性B.和平相处、文化交流、提升文化渗透力C.尊重差异、弘扬传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D.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9.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常见的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尝尝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可见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7、性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国文化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A. B. C. D.10.下列语句描述正确的是A.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C. 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传统建筑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1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这主要表明A我们要尊重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B我们要保护传统文化,挖掘传统

8、文化的历史意义C我们要捍卫中华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D我们要弘扬传统美德,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12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从文化上看,其根本意义在于有助于实施一带一路,加强文化交流有助于确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助于保障国家文化繁荣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人民的文化福祉A B C D 13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

9、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A. B. C. D.142017年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在央视播出,获得了观众的一致点赞。当董卿被问到“怎么想到做这样一档节目?”董卿回答是这样的“一个国家的自信最终是文化的自信,文化是更加持久、更加基本、更深层的力量。作为国家媒体,弘扬和传播优秀文化,责无旁贷。”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弱化大众文化的影响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各种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推动文化发展A B. C. D.15.有评论指出: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一股清流,成功激活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但阅读毕竟

10、是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每个人对作品都应有自己的理解,一旦观众形成“懒人心态”,等待专家们解读,那么文化缺失的现象还将长久存在。这说明面向大众,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是节目成功的根本原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人们深入思考和理解其内涵要唤醒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使经典文化成为流行文化要使优秀文化真正入脑入心,还需在传播形式上创新A. B. C. D.16.随着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古诗文诵读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更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 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

11、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古诗文教学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发展A. B. C. D.17.方言被称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国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便利交流的普通话日益普及,方言的使用率则越来越低,一些以方言为载体的民间文化、乡土文化也日渐式微。近年来,保护、提倡方言的呼声越来越高,理由是让人们记住乡愁,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研究语言发展进程,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扩大方言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交流的工具A. B. C. D.182017年2月,商务部、发改委等1

12、6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改革创新发展,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拓展品牌价值,充分发挥老字号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同仁堂的药、狗不理的包子、老凤祥的饰品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品牌。老字号能够世代传承,主要是因为产品质量过硬,高质高价 承载着品牌的文化记忆情怀和工匠精神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 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 B C D19.如今,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传情达意,传统家书则逐渐被遗忘,家书文化也面临消亡考验。一些社会学家呼吁,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出现断层,要引导和

13、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体会书写的独特兴味,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得以延续下去。这是基于传统家书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独特基因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能客观地真实地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能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A. B. C. D.20.一封微家书,倾吐思亲情。2017年春节,厦门市文明网开展了“一封见字如面的微家书” 征集活动,邀请广大市民、网友一起写家书、聊家书、晒家书。晒出封存在自己心灵深处最深的感动,重拾美好温馨的回忆。“微家书”形式运用现代科技,突破了传统家书的形式 是传统家书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对传统家书的肯定中同时包含了否定 颠覆了传统家书纸质书写的内容和形式A. B. C. D. 21. 以观察中国黄河流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形成的“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