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福建省高三暑假第二次返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31839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9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福建省高三暑假第二次返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届福建省高三暑假第二次返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届福建省高三暑假第二次返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届福建省高三暑假第二次返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届福建省高三暑假第二次返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福建省高三暑假第二次返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福建省高三暑假第二次返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厦门双十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返校考语文 试卷、课内文言文(44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是寡人之过也 B.以乱易整,不武 臣请入,与之同命 而乃以手共搏之C.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子亦有不利焉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2.下列语句中加成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北收要害之郡 有宁越 之属为之谋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 焚百家之言沛公引兵之薛当是时也,商君佐之A./B. / C./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B.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比诸侯之列 比:比较

2、 D.素善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或许 何可胜道也哉:尽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 其文漫灭:潦草不清 独其为文犹可识:辨认 则其好不能穷也:尽,走到尽头有怠而欲出者:怠慢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非常 A.B.C.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寡人(古代国君的谦称) 河内 (黄河以北的地方)凶B. 不加 (更)少 弃甲曳兵(拖着兵器)而走C.填然鼓(敲着战鼓,动词)之 兵刃(锋刃)既接 D.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 是亦走(行路)也6.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3、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凭借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人和人相处在世上,低头举首间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朿地生活。固知一死生为虡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及其所之既俸,情随屢迁感慨系之矣。译文: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事情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译文: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聚会诸君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即使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但是对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其最终收获是一样的。A. B. C. D.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项是()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8.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今所谓懲空禅院者,褒之辟威也 此余之所得逝 所谓前洞也遂与之俱出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 B./C./ D./9.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树之以桑B.申之孝悌之义C.

5、微斯人,吾谁与归D.王道之始也10.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委命下吏 C.然陈涉瓷牖绳枢之子 D.不拘于时,学于余11.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B.四书”指的是大学、礼 记、论语、孟子,它们与“五经(诗经、尚书、中庸、周易、春秋) 合称“四书五经”。 B.中国古代建筑通常为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埜上举行礼仪活动时南向为尊,而在室内最蘑的位次是坐东面西,其次是坐北朝南。 C.七庙泛指帝王的宗庙,“天子七庙,三昭三穆”,昭穆制度是宗庙制度之一,指宗庙、墓地和神主的辈次排列,

6、左为穆,右为昭,故称“左穆右昭”制度。D.古人以阴阳指代地名,如阴指的是山北水柯,如池阴侯列传之“淮阴”古时因地处淮河南岸而 得名;又如华阴,古时因治县在华山北麓而得名。1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干支纪沅法是指十干和十二支依次栩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其中 “甲、乙、丙、丁、戌、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戊、亥称为十二地支。 B.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如“沛公居山东时”中“山东” 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C.连横指的是战国时期张仪游说六国事奉秦国,釆用离间之计,使六国各

7、自与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 破,合纵指的是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D.战国末期,各个诸侯国养士之风日盛,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战国四公子,即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田文、齐国的黄歇。(二)课内文言文翻译(8分)1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铙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4分)1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职也。(4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49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9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

8、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

9、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

10、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桥/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牛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关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枏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彔取成力进士

11、。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率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髙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偷纵论天下大事,劝蔡儆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釆纳。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寒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D.孙傅不畏余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紫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

12、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 至金营,欺骗今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5分)19.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而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分) (二)文言文选择题(每题3分)20.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是用来指导农事的补究历法,是汉族劳动人琴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21.下列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自居易琵琶行中有“

13、予出官二年”。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22.下列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木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赈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w , “仕”

14、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23.下列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蒂王凡過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髙的人)、平民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24.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考心 A. B.C.D.25.对以下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A.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B.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C. 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