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31838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来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2.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 B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C天道

2、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 D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3.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 )A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 B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开始打破“学在官府” D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4.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B“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C“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D“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

3、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5.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6.吕氏春秋载:“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无道而伐不义也。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黔首(百姓)利莫厚焉。”此观点直接反驳的是( )A老子的“无为”思想 B墨子的“非攻”思想C荀子的“王道”思想 D孟子的“仁政”思想7.周公要求统

4、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8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这种认识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9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

5、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 )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10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 B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C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D百家争呜局面的最终结束11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A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B儒家伦理

6、在司法实践中强化C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D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12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A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C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13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写到:“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接着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

7、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下列观点和上述说法相似的是A“恻隐之心”B“心即理”C“格物致知”D“致良知”14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15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

8、清时期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16戴震(17241777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 )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所呈现的思想反映了中国文化正在向近代转型A B C D17在谈论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时,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了三句话: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对这三句话理解正确的是第句是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第句中“政”

9、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句是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A B C D18中外艺术作品风格常有许多相通之处。欣赏下列两幅绘画,它们的相同之处是()A注重写意,抒发个人主观性情 B大胆创新,采用夸张与抽象的表现手法C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D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19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生成受元代“西游戏”的影响,而当小说问世后,在它的影响下民间又产生了大量“西游戏”。明清时期,“西游戏”在民间的流行实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 B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化 C文学世俗化倾向明显 D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20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流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

10、道为终极理想。以下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A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C大道无形,生育天地D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21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A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D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22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

11、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23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24“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特别强

12、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A诗经B离骚 C马拉之死D老人与海25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26.“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

13、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B.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C. 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D. 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27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理性高于感觉B关注人的世界C认识源于感觉D美德即是知识2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义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29“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