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31818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十月份月考历史 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1948年,中国代表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conscience”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 仁 B 义 C 礼 D 信2春秋后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上,并向社会公布。孔子对此评论说:“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当时()A孔子极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法家思想已被社会广泛认可C. 孔子力图恢复旧有

2、的等级秩序 D仁政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3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A老子 B韩非子 C孔子 D墨子4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见()A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C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 D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5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

3、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 B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6.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 C克己复礼 D礼法并用7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老子 B墨子 C荀子

4、 D韩非子8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9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

5、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10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A人情关系 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 D礼仪秩序11据施树民贾谊为何不受重用一文载: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安,渎职怠工,“见人之有细过,专掩覆盖之”。虽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实际并未得到认真执行。材料旨在说明()A统治者对农业重视不够 B黄老政治存在消极影响C社会奢靡之风开始盛行 D封建统治危机已经出现12.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

6、发展 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13董仲舒提出:“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该主张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在于()A防止君主权力的滥用 B为君主专制找到合法依据C促使君主“无为而治” D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4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A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C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15.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

7、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中国儒学的民本思想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反映了中国古代三纲五常的观念16.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17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反映了唐代()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 B佛教和道教占主导地位C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 D儒

8、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18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存天理,灭人欲”主张C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D“格物致知”的认识论19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A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B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没关系C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20. 王夫之认为,“不离人而别有天,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这一主张()A反对

9、“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C将“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 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21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妇女可以出来讲学,应该允许婚姻自主;认为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以孔子的是非标准去行事。上述言论说明李贽( )A倡导经世致用 B主张民主法治 C认同个人主义 D反传统反教条22黄宗羲提出“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为此,他主张()A批判君主专制 B推翻君主统治 C主张无为而治 D提倡君臣平等23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

10、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的供奉为当然。其父这样做的理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材料表明()A保护私有财产观念受到重视 B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受到挑战C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 D追求物欲的观念在民间盛行24.顾炎武认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材料反映顾炎武的主要观点是()A空谈误国导致明朝覆亡 B程朱理学导致危机加深C政治腐败加速明朝瓦解 D八股取士严重束缚思想2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

11、出他的政治设想是()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26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判断下列四个选项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核心素养 内涵 唯物史观 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 时空观念 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 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 历史解释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 家国情怀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 A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 C金史中提

12、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D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27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科技() 类别 数学 天文历史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35 7 17 8 8 A成果大多与农业相关 B重视实验理论性强C不重视对自然的探求 D长时期领先于世界28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9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