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富锦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318173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富锦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富锦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富锦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富锦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富锦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富锦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富锦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黑龙江省富锦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14题、78题、1012题、14题、1720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第卷(阅读题,共72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大到人类文明的宏大背景,寻求文明发展的轨迹,就会发现青花瓷展开的契机和

2、过程,与16世纪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时空巨变有着紧密联系。 16世纪,明代一边是白银货币化,货币经济需求日益增长,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另一边是市场经济加速萌发,使得瓷业生产达到一个高峰,青花瓷由此得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嘉靖朝以后,伴随晚明社会变迁急剧发展,人们的主流审美取向发生了由单色釉向彩色釉主体转化的趋向。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大量生产和流行,逐步取代了单色釉瓷市场的份额,占据了瓷器的主流地位。而至万历时大批量生产,由海外市场所激发,东南沿海新的青花瓷窑址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青花瓷遍及全国的实态。青花瓷的空间发展轨迹说明,在文明成长过程中,青花瓷完成了从地方向大一统国家的扩展,其

3、成长不仅是自身的纵向繁衍,还在对域外的横向传播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得到了域外的认识和交融发展。在内外市场环境的互动作用下,青花瓷的展开,见证了世界进入到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从传播范围来说吧,青花瓷达于亚、非、欧、美各地;就从事贸易的商船而言,包括中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船只。 若从时间上看,16世纪是中西开始直接交往的世纪。随中西直接交往发生的是西传欧洲的享誉世界的瓷器交流。迄今为止,学者普遍熟知青花瓷在日本、安南的大量仿制活动,也了解青花瓷传入欧洲后,促使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区大量仿造青花陶器的历程,更清楚的知道欧洲直至1710年德国迈森成功研制出瓷器。但是,对于率

4、先将青花瓷传入欧洲,开启了中国风的葡萄牙于17世纪初已产生了青花彩陶规模生产的事实,却鲜为了解青花瓷出现在欧洲和美洲乃至世界各地人们的家庭与餐桌上,替代了以往的银器、陶器和木器,这种事实本身就是史无前例的文明交流的革命。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与技术的传递与融通汇聚于其中。梳理青花瓷的时空巨变轨迹,无疑可清晰的看出,青花瓷在当时代表了一种全球化语境下的文明流播,不仅向全球展现了中国辉煌的制瓷技术,还展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明。更重要的是独步世界的中国青花瓷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文明是怎样成长的,中西文明的相遇不只具有血与火的洗礼和文明的冲突,也有着文明的融通与交织成长,从而构成了一部新的全球史。 (万

5、明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使青花瓷生产达到一个高峰的两条原因:白银货币化和市场经济加速萌发。B. 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及主流审美取向的改变,直接促使青花瓷占据主流。C. 17世纪,率先将青花瓷传入欧洲的葡萄牙已形成青花彩陶规模的生产。D. 青花瓷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西文明的融通与交织,成为文明流播的方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二段通过阐述青花瓷的发展历程,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更新的关系。B. 文章从窑址兴起、商业化和域外传播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文明交流的媒介。C. 文章论述青花瓷

6、时空巨变的轨迹,为中华文明在域外的交融、发展提供了例证。D. 文章提出观点后,接着分析青花瓷发展的原因,并指出了它的发展带来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如果不是把目光放大到人类文明的宏大背景,可能发现不了青花瓷的巨大作用。B. 青花瓷远销海外,促进中西文化交融,可见明代市场经济和制瓷技术远超世界。C. 青花瓷传入欧洲,开启了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D. 独步世界的青花瓷带来的启示是,中西文明的相遇不只是血与火的洗礼和冲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配 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

7、、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

8、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

9、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

10、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漫天大雪,朔风怒吼。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

11、在人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兴趣。B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

12、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C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D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5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实体书店的“危机论”一直没有消停。随着京东、

13、当当等网上购书平台的日臻完善。实体书店一直备受冲击。而近七八年来,人们的阅读习惯从纸质阅读转向数字阅读,也让实体书店的生存土壤进一步遭受蚕食。“为什么要去书店?”就职于深圳一家本土高校的苏先生坦诚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有五六年的光景没有去过书店了:“我现在一年的购书数量不下50本,但全部是通过网络书店下单。首先这是一个成本的问题,时间成本省了,自己喜欢的书到网上订购,第二天快递马上就可以送到家,资金成本也省了,网络书店的折扣是实体书店很难比拟的;其次是现代都市生活习惯的问题,去一次实体书店,你要花很多时间在车上,在路上,一些书店的停车设施不完善。你还得头疼停车的问题,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在实体书

14、店找不到你想要的书籍,整个人的心情也会不好了,而即使找到很多你很喜欢的书籍,你还得辛苦地把这一堆书都搬回家。”(摘编自实体书店日渐式微 传统阅读如何突围)材料二:在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校梁小建看来,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受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出版管理政策导向、阅读活动走向等多种因素影响,转转型和复苏可谓刚刚开始,要实现“华丽转身”,还应该有更多的考量。梁小建指出,除了书店自身系统性的创新外,更为系统化和细化的外部支持也必不可少,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图书弹性定价机制、阅读推广促进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扶持。今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提出“扶持实体书店发展,

15、加快推进实体书房或各类图书代销代购网点覆盖全国所有乡镇”。(摘编自实体书店创新成长的途径)材料三:附表:读者对于实体书店提供特色服务的需求(多选)选 项 比 例设立书店微信或APP,方便读者随意获得信息62.18%开展读者沙龙、名家讲座65.63%开设水吧、咖啡吧及文化创意产品43.13%提供能满足人阅读、聚会等不同要求的功能区67.5%其它5.31%【注】2015年9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以及线下的实体书店启动“2015实体书店读者需求调查”,从读者的进书店频率、进书店原因、进书店行为、心目中的书店等多方面,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下读者择店、进店的情况。 材料四:有人评价,吴清友最重要的遗产是激活了书店文化。的确,他的诚品书店最大的创举,是充分挖掘出了书籍的商品属性,并且给其叠加了丰富的文化休闲属性。将书作为核心产品,铺排开文创售卖甚至百货经营,再配上温馨典雅的室内装修,辅之以韵律得当的背景音乐和缱绻的咖啡消费等,甚至实行24小时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