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31815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九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 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一继承制度()A. 是对宗法制的发展 B. 使政权趋向严密 C. 有利于社会稳定 D. 易导致权力纷争2.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3. 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

2、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烽火戏诸侯”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A. B. C. D. 4.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 宗法制是中国先秦政治制度核心C

3、. 分封制存在弊端,最终被郡县制取代 D. 分封制隐含着地方割据主义因素5.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 )A. 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 B. 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C.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 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6.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 统治秩序崩溃 B. 分封制走向瓦解 C. 王室日趋衰微D. 宗法制受到冲击7.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

4、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你认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A. 甲乙错,丙丁对 B. 甲乙对,丙丁错 C. 甲丙对,乙丁错D. 乙丙对,甲丁错8.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这一理念是( )A. 不断提高政府的行

5、政效率 B. 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C.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 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9.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尚书令10. 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编排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廷议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B. 廷议不同于西方近代民主C. 廷议避免了皇帝专权D. 古代廷议制度不断完善11.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

6、时期的山东地图。图1到图2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 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 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 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 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12. 如图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A. 西周的分封制B. 秦朝的郡县制C. 汉代的刺史制D. 元朝的行省制13. 西汉贾谊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后来发展为汉武帝时期的( )A. 郡国并行制B. 郡县制C. 刺史制度D. 推恩令14.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7、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5.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A. 秦朝B. 隋唐C. 宋朝D. 明清16.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西汉中朝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 C. 明朝内阁制度D. 宋代的文官体制17. “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 )A. 内朝成员B. 三省长官C

8、. 内阁大学士D. 军机大臣18.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 )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9.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这反映了()A. 专制皇权空前强化B. 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C. 中央集权大大加强D. 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20. “内阁之职,同于古相也者,以其主票拟也。(票拟即内阁代皇帝

9、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内阁之职同于古相的理由是二者( )A. 都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B. 都拥有凌驾百官之上的地位C. 都对皇权起制衡作用D. 都有可能参与国家最高决策21. 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政府架构当始于( ) A. 汉武帝B. 宋太祖C. 明太祖D. 康熙帝22. 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 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防止大臣专权,强

10、化君主专制 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 23. 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 C. D. 24. 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 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B. 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C. 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25. 图1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

11、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2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 A. 嫡长子继承制 B.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 C.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D. “国”与“家”结合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 (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

12、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设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碟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8分)(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及其历

13、史影响。(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6分)27. ( 24分)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

14、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6分)(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6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12分)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 D2. B3. C 4. D5. D6. D7. C 8. D 9. C10. C11. A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