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上传人:k*** 文档编号:12131747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篇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篇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篇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篇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篇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篇三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本册教材依据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而成。为更好体现音乐教学特色,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关注学生成长,始终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音乐教学价值,制定计划如下。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的年级,根据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已养成了一定的音乐学习习惯,其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都有了一定的积累。聆听音乐有意注意的时间较以往加长,且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他们不失活泼好动的天性,对音乐的学习仍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此阶段的学生开始

2、进入变声期。班级齐唱时显得不再是那么的整齐嘹亮,而是声音略显暗淡,音色不再是特别的统一。这是因为,变声期的学生歌唱心理上出现了障碍,此时一定要疏导他们的心理,克服歌唱时的困难,指导他们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歌唱。同时,充分利用课内外教材,带领学生感受中外优秀的民族音乐。在聆听中感悟,从艺术熏陶中接受积极地思想教育。二、教材分析:教材依据课标精神,进行了合理的编排设计。十一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另外还有期末自测的音乐宫。本册教材,为实现课标理念和音乐课程的价值,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作品的选择兼顾中外,融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于一体,注重歌曲的歌唱性

3、与欣赏曲的可听性。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各项音乐活动中,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体验,在想象中创造,促进思维,发展智力。三、教材重点、难点重点:聆听中外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难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初步的音乐知识;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鼓励学生积极的歌唱,创造性的有感情的表现歌曲内容。四、教学目标: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2、乐于参与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3、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友爱精神及群体合作能力。五、教学内容及要求:本学期按照课标要求

4、,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科特点,体现课标理念,要求如下。1、歌唱部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保护变声期的学生,要求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抓住课堂教学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正确把握歌曲情绪,乐于创造性的表现音乐,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通过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歌曲不同的表现形式,指导鉴赏,发挥小组的评价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团结协作精神,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4)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2、基本知识部分:(1)了解多彩的

5、中外民歌。蒙古民歌的长短调、民族小调和劳动号子;我国的一种民间歌舞秧歌,学习基本的秧歌步。(2)认识弱起小节。3、欣赏部分: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1)听辨音乐元素为歌乐曲所带来的情绪变化及聆听着内心情感的共鸣。(2)认识蒙古族民族乐器“马头琴”,感受其所特有的音色特点;聆听音乐实践体验筷子舞。(3)了解作曲家: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张寒晖等。(4)了解歌乐曲的表现形式;能准确指出合唱队形中指挥、领唱及各声部所在位置;聆听交响诗及打击乐器演奏的三个小和尚,感受乐器音色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等。六、教学措施:1、认真

6、学习课标精神,钻研教材内容,精心备好每一课。2、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3、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4、突出教学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创造性的拓展,促进多元化的音乐教学。5、面向全体,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因材施教。6、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操作技巧,更好的辅助教学。7、健全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合理的评价。8、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发展自我,展示自我搭建平台。9、不断加强个人基本功练习,多汲取营养阅读有关书籍,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在增强自身教学基本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七、教学进度(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