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模拟盐调考试题201904230386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16880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模拟盐调考试题20190423038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模拟盐调考试题20190423038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模拟盐调考试题20190423038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模拟盐调考试题20190423038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模拟盐调考试题20190423038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模拟盐调考试题20190423038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模拟盐调考试题20190423038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苏省高一年级模拟选课调考江苏省高一年级模拟选课调考 物物 理理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 卷 选择题 和第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共 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人教版必修 1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9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计 27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18 年 12 月 8 日 2 时 23 分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嫦娥四 号 探测器 经过约 110 小时奔月飞行后 飞到距离地球 25 万多公里的地方 并成功实施近月 制动 进入了近月点约 100 公里的环月轨道 最终实

2、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开展月球背面 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 根据上述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 月 8 日 2 时 23 分 是时间间隔 B 经过约 110 小时奔月飞行 其中 110 小时 是时刻 C 距离地球 25 万多公里 其中 25 万多公里 是指路程 D 调整 嫦娥四号 卫星姿态 使相机镜头对准月球的过程中 不可以把 嫦娥四号 当 成质点 2 2018 年 11 月 16 日 第 26 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 修订国际单位制 决议 正式更新包括国际 标准质量单位 千克 在内的 4 项基本单位定义 下列器材中 哪个不是测量力学基本物理量 的工具 3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古

3、典诗词是优秀文化的代表 从物理角度看古诗词会发 现别有一番韵味 下面四句诗词中涉及惯性知识的是 A 明代冯梦龙的 醒世恒言 中 临崖立马收缰晚 船到江心补漏迟 B 毛泽东的 长征 中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C 唐代高骈的 山亭夏日 中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D 唐代李白的 望天门山 中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4 2018 年 10 月 23 日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建造大桥过程中最困难的莫过于沉管隧道的沉放 和精确安装 每节沉管隧道重约G 8 108 N 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的重量 通过缆绳送沉管到海 底 若把该沉管的向下沉放过程看成是先加速后减速运动 且沉管仅受重

4、力和缆绳的拉力 则 拉力变化过程可能正确的是 2 5 甲 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 沿一条直线运动 它们的v 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 甲比乙出发得早 但乙仍能追上甲 B t 20 s 之前 甲在乙前 在t 20 s 之后 甲在乙后 C 在t 20 s 时 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 D 在t 30 s 时 甲 乙之间的距离为 100 m 6 如图所示 竖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 某一竖井的深度为 240 m 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 12 m s 加速度大小为 1 5 m s2 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 0 则将 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

5、 A 20 s B 28 s C 30 s D 32 s 7 如图所示 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 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 m的小球 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小车向右匀速运动时 F mgsin B 小车向左匀速运动时 F的方向垂直于杆向上 C 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运动时 一定有F D 小车以向左的加速度a运动时 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满足 tan 8 运动健身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 图示是一种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健身圆环 它可以锻 炼人们的臂力 一健身爱好者左手抓在A点使左手臂保持水平 同时右手抓在B点 右手从B 点沿圆环缓慢移到B 点 OB 与地面垂直 假

6、设爱好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手臂都处在张紧状 态 两手臂的延长线恰好位于圆环的圆心O点 则爱好者左 右手臂所受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A 左手臂受力变大 B 右手臂受力变小 3 C 左手臂受力一直减小 右手臂受力一直增大 D 左手臂受力一直增大 右手臂受力先减小后增大 9 一个物体受多个水平恒力作用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现在仅使其中一个力F1的大小按照如 图所示的规律变化 此过程中 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F合 加速度大小a 速度大小v 位 移大小x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二 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 6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计 24 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 对的得 4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

7、 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 10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 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 家 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根据下面甲 乙 丙 丁四幅图 判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 亚里士多德认为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 乙图 亚里士多德通过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 丙图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丁图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并通过合理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11 图示是甲 乙 丙 丁 戊五个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位移 时间图象 下面有关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甲 乙运动的出发

8、点相距x0 B 乙比甲早出发t1的时间 C 丙在 0 2 s 内 物体的位移大于 2 m D 丁 戊两物体在 25 s 时相遇 12 如图所示 原木P的上端N用细绳吊在天花板上的O点 下端M放在水平面上 原木P处于 静止状态 关于原木P在M N处所受摩擦力f和拉力FN方向均正确的是 4 13 如图所示 质量为m的小球在细线A和轻弹簧B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 其中细线A水平 左端固定于竖直墙壁 轻弹簧B上端固定于天花板 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 已知轻弹簧 B的劲度系数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细线A中拉力的大小FA为mg B 轻弹簧B中拉力的大小FB为mg C 轻弹簧B的伸长量 x为 D

9、突然剪断细线A的瞬间 小球的加速度a大小为g 14 用两根细线系住一小球悬挂于小车顶部 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 球相对车静止 细线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和 设左边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T1 右边细线对小 球的拉力大小为T2 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T1 0 则小车可能在向右减速运动 B 若T2 0 则小车可能在向左加速运动 C 若T1 0 则小车加速度大小为gtan D 若T2 0 则小车加速度大小为g tan 15 如图甲所示 赛龙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 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 赛龙舟 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若某龙舟和舵手们的总质量M 8 103 k

10、g 要求从河岸A划 到河岸B 龙舟到达河岸B时的速度大小为 0 2 m s 图乙是龙舟整个运动过程的速度 时间图 象 则 A 龙舟在加速和减速阶段加速度大小相等 B 龙舟从河岸A划到河岸B的位移为 2604 m C 龙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3 86 m s D 龙舟在匀减速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400 N 三 简答题 本题共 3 小题 每空 2 分 共计 24 分 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6 6 分 某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压缩弹簧 研究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长度x关系实验 每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为 5 N 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图乙所示的图象 5 1 由图乙可知 弹簧原长L0

11、cm 弹簧的劲度系数k N m 结果均保留 两位有效数字 2 当弹簧长度为 2 cm 时 所挂钩码的个数为 17 8 分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 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 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 OB和OC为细绳 图乙是某实验小组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2 小明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有下面的一些想法 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拉橡皮条时 弹簧秤 橡皮条 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 弹簧秤刻度 B 橡皮条弹性要好 系橡皮条的细绳应细一些且长一些 拉结点到达某一位

12、置O时 拉力要 适当大些 C 实验中 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 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 力的大小和方向 把橡皮条另一端的结点拉到O点 D 实验中 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 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 90 以便于算出合力 大小 3 实验中 小张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 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 示 2 N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 F1 F2与F的夹角分别为 1和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1 4 N B F 12 N C 1 45 D 1x出租车 所以三轮车不会被撞 1 分 20 13 分 解 1 对滑块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ma 2 分 得a g 1 m s2 2 分 方向向左 1 分 2 对小车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Ma 1 分 解得a 0 5 m s2 方向向右 1 分 设经过时间t 滑块和小车达到共同速度v 则满足 对滑块 v v0 at 1 分 对小车 v a t 1 分 解得t 2 s 时滑块和小车达到的共同速度v 1 m s 1 分 3 若要滑块不会从小车上滑落 滑块和小车最终达到共同速度保持相对静止 滑块的位移x1 v0t at2 2 1 分 解得x1 4 m 小车的位移x2 a t2 2 1 分 解得x2 1 m 则小车至少长L x1 x2 3 m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