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16753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乾安七中乾安七中 20182018 2019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高二地理试题 第 卷 第 卷 6060 分 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 2 分 共 60 分 依托煤 延伸煤 超越煤 是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及发展方向 据此完成 1 4 题 1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是 A 煤种齐全 以褐煤为主 B 煤田多为中厚煤层 埋藏浅 适于露天开采 C 大同煤田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D 分布范围广 全省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2 山西省建设能源基地的措施有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大量运进石油 天然气

2、A B C D 3 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是 A 西气东输 B 开采成本上升 C 能源结构调整 D 西电东送 4 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A 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B 优化产业结构 延长煤炭的生产链 C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 禁止乱砍滥伐 保护植被 5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整治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通过开发与整治 田纳西河流域的干旱灾害得到了根治 B 通过开发与整治 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已经超过美国平均水平 2 C 通过开发与整治 田纳西河流域实现了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的统一 D 通过开发与整治 田纳西河流域旅游业发展迅速 但工 农业发展依然缓慢 6 关于田纳西

3、河流域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中西部地区 在 20 世纪 30 年代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B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中西部地区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是美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C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 在 20 世纪 30 年代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D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是美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7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田纳西河流域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B 田纳西河流域以河流的防洪 发电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C 田纳西河流域以提高河水的水质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D 田纳西河流域

4、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8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TVA 在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建成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 35 座 使防洪标准达到千年一遇 B TVA 对田纳西河干支流进行整治 使每年水运的通航效益比陆路节省约 4 亿美元 C TVA 在田纳西河流域充分利用水和煤炭等资源 并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 使该流域成 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D TVA 在田纳西河流域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水质 9 在山西发展以火力为主的电力工业 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山西重工业密集 需要大量电力 B 将煤炭转变为火电输送方便 减轻运输压力 C 山西发展火电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 D 可以有效地调整各地区电网

5、 10 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 正确的是 3 A 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 B 我国能源消费中 石油的比重最高 C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 煤炭占绝对优势 D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 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比重 11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A 广州 深圳 珠海 B 广州 珠海 澳门 C 广州 中山 深圳 D 广州 香港 深圳 12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 A 侨乡的背景 B 良好的区位条件 C 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 D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3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

6、断发展的 B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减弱 C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分工明确 结构差异大 14 关于 20 世纪七 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15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 珠江三角洲处于劣势的是 A 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 B 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 C 工资水平 D 区位条件 16 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玉米分布普遍 由北向南的

7、比例逐渐减少 B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C 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 45 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 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17 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B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 C 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 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 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4 D 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 林木 人参 养鹿 中草药材等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 粮 牧 企 的结构模式对产 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尽早实现从 北大荒 走向 北大仓 之后再走向 北大商 的合 理构

8、想 据此回答 18 19 题 18 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A 冬小麦和高粱 B 春小麦和玉米 C 水稻和甜菜 D 谷子和大豆 19 目前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 红壤土层浅薄 肥力低下 B 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 沼泽地开发 湿地破坏 D 过度开垦 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20 下列关于 20 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50 年代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B 90 年代后期转移到我国中西部地区 C 60 70 年代转移到日本 D 80 年代转移到韩国 我国台湾 香港地区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 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

9、代 又可 以促进劳动力 资本与技术在区际间的流动 据此回答 21 22 题 21 这些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 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主要拥有 A 资本和技术优势 B 劳动力优势 C 交通 服务优势 D 能源优势 22 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产业转移中 发达国家多用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 形成新的工业基地 发展中国家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 可以在不长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 在产业转移中 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恶性开采 发达国家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可能伴随污染转移和人口迁移 A B C D 23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产业转移指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

10、移到其他地区现象 B 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 C 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 D 近半个世纪以来 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最活跃区域之一 5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企业生产的本质是为了追求更高利润 B 发达国家的内部交易成本较低 C 东亚地区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较好的目的地 D 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往往是单一的 25 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A 劳动力因素 B 内部交易成本 C 市场 D 国际间的友好援助 26 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是 A 西部地区 B 东部地区 C 东北 华北地区 D 东南沿海地区 27 我国西部地区的四大气区 A 新疆 青海 川渝

11、鄂尔多斯 B 西藏 新疆 青海 四川 C 新疆 西藏 青海 川渝 D 青海 云南 四川 鄂尔多斯 28 西气东输的中段发生了弯曲 比直线距离走了很多弯路 其主要目的是 A 缓解陕 晋两省能源短缺 B 加快陕 晋两省能源外运 C 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 途经陕甘宁气区 D 拉动陕甘宁地区经济的发展 29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叙述 正确的是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A B C D 30 西气东输路线所经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

12、非地带性变化 第 第 I I 卷 卷 4040 分 分 二 综合题 共 40 分 31 14 分 读 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 回答 1 西气东输 主干管道西起 油气田 它位于图中 A 所表示的 自 6 治区 东到 B 表示的 市 C 处的 盆地 D 处的 盆地 E 处的 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田 为 西气东输 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2 西 气 东 输 主 干 管 道 经 过 的 F 处 西 北 内 陆 著 名 的 灌 溉 农 业 区 是 G 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 省级行政区 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3 天然气按其来源和形成 应属于来自 的能量 作为能源 与煤炭相 比 天然气的优点是 4 西气东

13、输 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5 西气东输 管道 次跨越黄河 次跨越长江 6 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的地区 自然带依次变化 主要反映自然带分布规律 的 地带性 32 15 分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改革开放初期 山西省的产业结构 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 山西省结合本区的 等资源优势 围绕 开发 构建了三条产业 链 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是 产业链 山西省煤炭外运的三条铁路线是 2 简述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有哪些 3 分 3 山西省是如何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的 3 分 7 33 11 分 下图为 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分别判断 A B

14、C 三地地形类型 2 a b 两支流中水流较急的是 并说明理由 3 图中河流干流拟建一水电站 峡谷处是最佳坝址 请说明理 由 4 计划在甲村与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 经过丙处还是丁处施工更容易 为什么 8 高二地理第三次质量测试答案 31 每空 1 分 共计 14 分 1 轮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上海市 塔里木 柴达木 四川 2 河西走廊 山西 3 太阳辐射 清洁 使用方便 燃烧效率高 比较价格低 4 城市分布 5 三 一 6 经度 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2 每空 1 分 共计 15 分 1 单一 煤炭 铝土矿 铁矿 能源 煤 焦 化 大秦线 神骅线 焦 兖 日 2 煤炭资源丰富 开采条件好

15、 市场广阔 位置适中 交通比较便利 3 扩大煤炭的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33 共计 11 分 1 盆地 山脊 山谷 3 分 2 a a 支流流经处等高线密集 坡陡水急 3 分 3 峡谷处建大坝 工程量小 水库蓄水量大 2 分 4 丁处 因为经过丁处修建公路 坡度较缓 不需要凿隧道 易施工 工程量小 3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B B C C A A B C D C D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C B B D C A D A A C B B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