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诗丰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20180913014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1659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1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诗丰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201809130149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诗丰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201809130149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诗丰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201809130149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诗丰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201809130149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诗丰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201809130149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诗丰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20180913014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诗丰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201809130149(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 测试题测试题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卷 基础题 阅读题 和第 卷 语言文字运用 两部分 答卷前 考生将自 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主观题答题卡上 并在规定的区域作答 2 作答时 将选择题答案按照题号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 卷第 卷 课内基础题课内基础题 阅读题阅读题 一 一 课内基础题课内基础题 21 21 分 分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选择题 完成 1 7 题 1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廖廓 li o 方遒 qi 沁园春 q n 百舸争流 k 峥嵘 zh ng r ng 青荇 x ng 橘子洲 j 五彩斑斓 l n 忸怩 ni 漫溯 s 大堰河 y n 自怨自艾 y 冰屑 xi 团箕 j 分外香 f n 义愤填膺 y ng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 萧瑟 遏制 寂寥 激浊扬清 B 竞选 苍桑 意气 峥嵘岁月 C 消散 冷漠 凄惋 蛛丝马迹 D 彳亍 颓圮 诀别 兴高彩烈 3 下列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 失其所与 不知 B 今老矣 无能无为也已 C 共其乏困 D 秦军氾南 4 下列子中加点的词

3、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 烛之武退秦师 A 若不阙秦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C 邻之厚 君之薄也 D 越国以鄙远 5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 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 分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行李之往来 2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 今老矣 无能为也矣 6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3 分 A 佚之狐言于郑伯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以其无礼于晋 D 夫晋 何厌之有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因人之力而敝之 使 受到伤害 B 吾其还也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还是 C 敢以烦执事 大胆地 D 且贰于楚也 不专一 有二心 二 古代诗文阅读

4、 默写二 古代诗文阅读 默写 37 37 分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8 11 题 留侯张良者 其先韩人也 韩破 良家僮三百人 弟死不葬 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为 韩报仇 以祖父 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 良引兵从沛公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 良说曰 秦兵尚 强 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 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 使人先行 为五万人具食 益为张旗帜诸山上 为疑兵 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 欲连和俱西袭咸阳 沛 公欲听之 良曰 此独其将欲叛耳 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 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 引兵击秦军 大破之 遂至咸阳 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 沛公 使

5、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 良因说汉王曰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示天下无还心 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 行 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 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 间行归汉王 至下邑 汉王下马踞鞍而问 曰 吾 欲捐关以东等弃之 谁可与共功者 良进曰 九江王黥布 楚枭将 与项王有 郤 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 当一面 即欲捐 之 捐之此三人 则楚可破也 然卒破楚者 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 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 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 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 汉王怨 张良说汉王 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 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汉六年正月

6、封功臣 高帝曰 运筹策帷帐中 决胜 千里外 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 始臣起下邳 与上会留 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 幸而时中 臣愿封留足矣 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 即道引不食谷 杜门不出岁余 会高帝崩 吕后德留侯 乃强食之 曰 人 3 生一世间 如白驹过隙 何至自苦如此乎 留侯不得已 强听而食 后八年卒 谥为文成 侯 选自 史记 留侯世家二十五 有删 节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弟死不葬 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葬 厚葬 B 愿沛公且留壁 壁 通 璧 璧玉 C 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啖 吃 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 D 不如因其解击之 解 通

7、 懈 松懈 9 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其秋 汉王追楚至阳夏南 战不利而壁固陵 诸侯期不至 良说汉王 汉王用其计 诸侯皆至 B 其秋汉王追楚 至阳夏南 战不利 而壁固陵 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 汉王用其计 诸侯皆至 C 其秋 汉王追楚 至阳夏南 战不利 而壁固陵 诸侯期不至 良说汉王 汉王用 其计诸侯皆 至 D 其秋汉王追 楚至阳夏南 战不利而壁固陵 诸侯期 不至良说汉王 汉王用其计 诸侯皆至 10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一组是 3 分 A 古人幼时命名 成年 男 20 岁 女 15 岁 取字 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 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

8、和尊敬 B 古代王侯将相 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 士 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王安石为王文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 恶谥 C 古人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 自称姓名或名 2 用于介绍或作传 3 称所喜欢 所重视的人 D 迁 调动官职 包括升级 降级 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升级叫迁升 迁授 迁叙 降级 叫迁削 迁谪 左迁 平级转调叫转迁 迁官 迁调 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张良轻财爱国 韩国破亡之时 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 秦王 为韩国报仇 B 张良知道激流勇退 高帝

9、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 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 张良委婉地拒绝了 于是被封为留侯 C 张良足智多谋 败峣下军 破项羽疑 荐举良才 解除危难 促诸侯之会 为汉王朝立 下汗马功劳 D 张良为人精明 在峣山下的秦将想要反叛秦王朝 但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 因此授意张 良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 取得大胜 12 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 1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示天下无还心 以固项王意 3 分 4 2 陛下用臣计 幸而时中 臣愿封留足矣 不敢当三万户 3 分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小题 11 分 呈蒋 薛二友 宋 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缊袍 一杯山茗当香醪 鸟飞竹叶霜初下 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 有营

10、何止事如毛 春来拟约萧闲伴 同上天台看海涛 注 缊袍 以乱麻为絮的袍子 香醪 美酒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5 分 A 首联通过衣 饮二事的介绍 略加勾勒 便刻画出了一个生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 B 心似水 事如毛 运用比喻手法 颈联上下句体现的不同人生境界形成鲜明对比 C 诗歌尾联照应题目 以景结情 使全诗境界由小变大 诗歌意蕴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D 本诗综合运用了叙事 描写 议论等表达方式 其中 无欲 两句体现了宋诗多议论说 理的特点 14 本诗颔联 鸟飞竹叶霜初下 人立梅花月正高 表达精妙 请从描写角度和塑造形象 角度加以赏析 三三 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 8 8 分分

11、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2 青鸟不传云外信 3 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走尽这雨巷 4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5 大渡桥横铁索寒 6 士贰其行 7 夙兴夜寐 8 昔我往矣 三 现代文阅读 23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5 所谓 被遗忘权 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 有权被互联网遗忘 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 数字化 廉价的存储器 易于提取 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 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 使得海量的 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 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 往 事正像刺青

12、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 遗忘变得困难 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 的 出现 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 被遗忘 的格局 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 并 且有着更深的调节 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 被遗忘权 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 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 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 进一步说 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 粹的 隐私权 不同 被遗忘权 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 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 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 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 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

13、大数据时代 被遗忘权 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 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 被遗忘 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 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 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 复和更新的机制 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 面对现实 想象未来 而不仅仅被过去的 记忆所束缚 最后 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 被数据化 人成为数据的表征 个人生活的方 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 即 我是 与 我 喜欢 变成了 你是 与 你将会喜欢 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 劝服 影响甚 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 不是主体想把自身

14、塑造成什么样的人 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 主体是什么样的人 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 压抑人的力量 进一步说 数字化记忆 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 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 数字化记忆 并塑造我们的认同 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 而是指向特定的 目的 因此 适度的 合理的遗忘 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被遗忘权 之争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 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B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 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 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C

15、被遗忘权 和 隐私权 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 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 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17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 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6 B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 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 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 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 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18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 如果没有主动权 就难以保护隐私

16、B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 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 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C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 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 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 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三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14 分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3 题 阳阳 光光 照照 得得 最最 多多 的的 地地 方方 徐 迅 那是一块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冬天 父亲还坐在那里 低矮的屋檐 背后是红砖土墙 黑灰色的瓦片垂着耳朵 仿佛倾听什么 父亲通常一个人不会说什么 只是静静的沐浴着阳 光 取暖 像温顺的臣民承受浩荡的皇恩 我每次回家要打量的就是那个地方 喊一声 父 亲 父亲脸上立刻阳光灿烂 笑容绽放在枝叶里的花朵般颤动 一个人是会老的 皱纹宛如屋檐上生满绿锈的青苔 上面摇曳着荒草 老人头发花白 牙齿脱落 身边斜靠着一根短亮的竹拐杖 那样子像是一部接近尾声的黑白电影裏的旧镜头 阳光不老 新鲜的光束里尽情跳跃着生命的尘埃 如今父亲不见了 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空 落落的 如我空落落的心 泪水爬出我眼帘 阳光使它格外晶莹 如针芒般的阳光深深刺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