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1564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82018 20192019 学年度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查学年度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查 高一地理试题高一地理试题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科幻小说 三体 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 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 请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 所经过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答案 1 C 2 A 解析 试题考查天体系统 1 题详解 由材料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 可知

2、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 于银河系 C 正确 2 题详解 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 所经过的天体系统依次是银河系 太阳系 2 地月系 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 A 正确 在德国和日本 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 硅板 这就是太阳能屋顶 如图 晴 朗的白天 屋顶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我国上海正在积极推广 太阳能屋顶计划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风的形成 B 岩浆喷发 C 煤的形成 D 海水蒸发 4 上海积极推广 太阳能屋顶计划 是因为 A 太阳能屋顶可以美化环境 B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清洁 可再生 D 上

3、海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 能源储量大 答案 3 B 4 C 解析 试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 题详解 岩浆喷发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与太阳辐射无关 B 正确 风的形成 煤的形成 海水蒸发 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4 题详解 上海积极推广 太阳能屋顶计划 是因为太阳能资源清洁 可再生 C 正确 太阳能屋顶美化 环境功能不是其原因 上海不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上海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 与 能源储量没有因果关系 3 1971 年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幅彩绘帛画 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 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 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140 年的 淮南子 这部著作中 也有 日 中有踆

4、c n 乌 的记载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今天看来 日中 乌鸦 其实是 A 耀斑 B 黑子 C 日珥 D 太阳风 6 该现象增多时 对地球的影响是 A 提供光热资源 B 干扰有线电短波通信 C 产生极光现象 D 各地降水量增加 答案 5 B 6 C 解析 5 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的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 黑色的乌鸦就是黑子 6 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 当黑子增多时 太阳活动增强时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不是有线通信 产 生极光现象 为提供光热资源和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的影响 不是太阳活动的影响 读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 表示 A 地幔 B 地壳 C 地核 D 软流层

5、 8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图中 A 的顶部 4 B 的全部 C 的全部和 的顶部 D 的全部和 的顶部 答案 7 B 8 C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7 题详解 图中 表示表示地壳 表示地幔 表示地核 B 正确 8 题详解 图中 表示表示地壳 表示地幔 表示地核 岩石圈包括地壳 和上地幔 顶部 C 正确 日本当地时间 2018 年 6 月 10 日 11 时 35 分 位于九州岛南部鹿儿岛市的樱岛南岳山顶 火山口出现剧烈喷发 从当地拍摄的照片来看 火山灰在樱岛火山上空形成巨型烟云 十分 壮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日本樱岛火山喷发 其火山灰的组成物质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 A 地壳 B 地

6、幔 C 地核 D 岩石圈 10 火山喷发若诱发地震 则附近海面上人们的感受是 A 先上下颠簸 后左右摇晃 B 只有上下颠簸 C 先左右摇晃 后上下颠簸 D 只有左右摇晃 答案 9 B 10 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球部圈层结构 9 题详解 5 火山灰的组成物质是岩浆 来源于软流层 软流层位于地幔 B 正确 10 题详解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 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只能通过固 体传播 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 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 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体 海面上的人们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 B 正确 点睛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 液体和

7、气体传播 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 纵波给人的感觉是 上下颠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四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 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所示的圈层 A B C 分别为 A 水圈 大气圈 岩石圈 B 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 C 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D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12 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和生物圈 B 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 C 岩石圈包括软流层及其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答案 11

8、 D 12 B 解析 6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11 题详解 图中 A 位于大气层 表示大气圈 B 表示水圈 C 表岩石圈 D 正确 12 题详解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水圈 大气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 B 正确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分 位于软流层以上 不包括软流层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 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点睛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合称为 岩石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等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 是由气体和悬 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 的圈层 生物圈

9、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 岩石圈的上部 它是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结果 橘子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湘江之中 绵延 5 千米 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 在橘 子洲上 有一座巨大的人物雕像 32 米高的青年毛泽东头像 下图 其外表材料为材质 坚硬的花岗岩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形成橘子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侵蚀 B 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化作用 7 14 橘子洲和以下哪一种地貌最相似 A 峡谷 B 三角洲 C 雅丹地貌 D 海蚀柱 答案 13 B 14 B 解析 试题考查外力作用 13 题详解 由材料 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

10、之一 可知 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 B 正确 14 题详解 橘子洲和三角洲都属于流水沉积地貌 两者最相似 B 正确 峡谷是流水侵蚀地貌 雅丹地貌 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海蚀柱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 下图为 四幅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15 C 16 D 解析 试题分析 15 题详解 读图可知 图中甲为角峰 故为冰川作用 乙为沙丘地貌 故为风力作用 丙为流水侵蚀作 用 丁为火山 为内力作用 16 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 图中甲为冰川作用 乙为风力沉积作用

11、 丙为流水侵蚀作用 都为外力作用 丁为火山 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考点 该题考查内外力作用 下图为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17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顺序是 A B C D 18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 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 主要是由于 A 大气吸收 辐射少 B 大气吸收 辐射少 C 地面吸收 辐射多 D 地面吸收 辐射少 答案 17 B 18 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17 题详解 图中 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表示地面辐射 表示大气逆辐射 表示到达地 面的太阳加辐射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温度升的热量传递顺序是 B 正 确 18 题详解 青藏

12、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 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 多 气温低是因空气稀薄 吸收地面辐射 较少 大气逆辐射 作用弱 保 温作用弱 B 正确 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无关 点睛 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 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 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然后到达地面 大气对 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 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 9 少 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

13、用 云层越厚 反射作 用越强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 其中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 因此晴朗的 天空多呈蔚蓝色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 直接 的热源 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地面由于辐射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19 下图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 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白天 陆地气温较海洋高 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 海洋盛行下沉 气流 故 正确 晚上 陆地气温较海洋低 则陆地盛行下沉气流 而海洋盛行上升气流 故 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点评 本题难度低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热

14、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沉 并 结合白天 晚上的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即可分析 20 下图所表示的情景中 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详解 陆地比海洋比热容小 昼夜温差大 白天晴天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气温 比阴天高 夜间晴 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大气保温作用弱 气温低 昼晴夜晴昼夜温差最大 A 正确 10 读 风的形成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上图所示为高空风 B 该风向形成于南半球 C a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D b 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速 22 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

15、区的直接原因 B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使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使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均影响风速 答案 21 B 22 A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 21 题详解 上图风向受三个力的作用 表示为近地面的风 图中 c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在其左侧 风向向左偏 该风向形成于南半球 B 正确 a 与风向垂直 表示地转偏向力 b 表示摩擦力 不改变风向 只改变风速 22 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直接原因 A 正确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 力使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速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 不影响

16、风速 点睛 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 北半球 11 高空中 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 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 力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A 层大气的名称是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 24 下列关于 A 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低纬度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 B C D 答案 23 A 24 B 解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23 题详解 图中 A 位于近地面 名称是对流层 B 名称是平流层 C 名称是高层大气 A 正确 12 24 题详解 图中 A 是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低纬度地区厚度大于高纬度 地区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 正确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25 北方冬季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加土壤肥力 B 增强太阳辐射 C 降低空气湿度 D 减少热量散失 26 在夏季 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 其目的是 A 削弱太阳辐射 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 阻止地面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