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15630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的统一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都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B. 都有膜包被的功能专一的细胞器C. 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D. 都在DNA分子中储存遗传信息【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且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详解】A、所有细胞都具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A正确;B、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无膜结构,B错误;C、无论是真

2、核还是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正确;D、具有细胞结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异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也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C.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外膜高,是因为其内膜向

3、内折叠形成了嵴D. 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答案】C【解析】根据细胞内分泌蛋白等物质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可知,内质网膜可形成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与其膜融合,高尔基体膜可再次形成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与之融合,所以A正确;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都是磷脂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结构上都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或贯穿于其中,B正确;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外膜高,是因为其内膜上含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的酶,C错误;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3.下列关于酶的表述,全面而准确的是A.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B. 酶在低温下会失去活

4、性C. 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答案】D【解析】酶可以脱离生物体起催化作用,但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A错误;酶在低温下只是活性较弱,并没有完全失去活性,B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而无机催化剂是无机物,C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正确。4.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B. ATP的合成一定需要酶,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供能C. 消耗ATP的物质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D. 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细胞内ATP的水解【答案】A【解析】【分析】AT

5、P的中文全称是三磷酸腺苷,其中A代表腺苷(腺嘌呤和核糖组成),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是细胞内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详解】A、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腺嘌呤和核糖组成),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正确。B、ATP的合成一定需要酶,但酶的催化作用可以不需要ATP供能,例如人的消化道中蛋白质水解为多肽及氨基酸的过程,B错误;C、消耗ATP的物质运输不一定是主动运输,也可以是胞吞和胞吐,C错误;D、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错误。故选A。5.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6、A. 二氧化碳叶绿素ADPB. 二氧化碳叶绿体ATPC. 二氧化碳乙醇糖类D.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将段,光反应阶段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详解】根据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转移到了三碳化合物中,然后暗反应进行的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所以碳原子又转移到到有机物中,即CO2C3糖类,故选D。6.番茄幼苗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下降的原因是A. 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 光反

7、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答案】B【解析】【详解】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无法合成叶绿素,使光反应强度降低,无法提供更多的ATP和原子氢,供给暗反应,暗反应也降低,B正确,ACD错误。7.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细胞产生的CO2都是在第二阶段形成的B. 水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也是有氧呼吸的产物C. ATP和H在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中都有产生D. 呼吸产物中有酒精生成,说明细胞一定进行了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是一类兼性厌氧型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

8、中能产生不同的细胞呼吸产物,是生物实验研究中的常用材料。【详解】A、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细胞产生的CO2都是在第二阶段形成的,前者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后者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A正确;B、水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作为反应物,也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之一,B正确;C、ATP和H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中都有产生,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中只产生ATP,不产生H,C错误;D、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中不会产生酒精,所以呼吸产物中若有酒精生成,说明细胞一定进行了无氧呼吸,D正确。故选C。8.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B. 农

9、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 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围绕植物根吸收物质的运输方式来考查植物根吸收无机盐的形式以及吸水和失水的条件。【详解】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

10、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点睛】解答该题要识记物质运输方式的种类以及实例,明确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属于主动运输,从而准确判断B选项的原理。9.下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 表示染色质螺旋缩短变粗,发生在有丝分裂 的前期C. 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D. 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同【答案】D【解析】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A正确;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

11、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B正确;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正确;d中两条染色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因此其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D错误。10.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 同源染色体联会C. 有纺锤体形成D. 着丝点分开【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明确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A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存在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纺锤体形成的现象,A项、C项不符合题意;B、减数第一次

12、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这是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B项符合题意;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存在着丝点分开现象,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减数分裂两次分裂的主要特征速记:(1)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2)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11.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B. 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 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D. 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通过染色体的颜色可以判断图中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

13、生了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详解】A、图示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B、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C、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所以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C正确;D、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图示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图示,考查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在不同时期的特征。解答这种类

14、型的题目,需首先根据图中染色体的行为判断其所处的时期,明确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再结合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1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B. 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出现变化C.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有关,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5、在细胞衰老的过程中发生许多种生理状态和生化反应的变化,如许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等,最后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发生许多变化,如线粒体的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体积则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细胞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等。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 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逐渐降低,A错误;B.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正确;C.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C错误;D.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错误。13.有关下面遗传图解的说法,错误的是A. 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B. 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