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南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1540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龙东南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龙东南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龙东南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龙东南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Mg:24 Al:27 S:32 Ca:40 Ba:137一、选择题(110题2分,1120题3分,共50分)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B. “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 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D. 煤经过气化、液化和干馏等物理变化过程,可以转化清洁能源【答案】B【解析】A.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

2、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A错误;B. “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B正确;C“日照香炉生紫烟”描写瀑布在光照下的水雾,与碘的升华无关,C错误;D煤经过气化生成CO和氢气,液化生成甲醇,干馏生成煤焦油等,均为化学变化,煤经过气化、液化转化为清洁能源,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废处理及环境保护,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能源利用及绿色化学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另外需要注意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且属于物理变化。2.下列有关叙述说法错误是A. 物质的量的描述对象是宏观物体B. 当质量的单位以g为单位时,铁的摩尔质量在数

3、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C.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其数值约等于6.021023D. 标准状况下,2mol气体的体积约为44.8L【答案】A【解析】【详解】A. 物质的量的描述对象是微观粒子,故A选;B. 任何物质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故B不选;C.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数值约等于6.021023,国际上规定,1mol任何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相同,故C不选;D.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那么2mol气体的体积约为44.8

4、L,故D不选。故选A。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6.4g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B. 常温常压下,22.4L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C. 1L1mol/L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为NAD. 1mol钠变为Na+失去的电子数为11NA【答案】A【解析】【详解】A. 6.4g氧气和臭氧可以看做6.4g氧原子,即为0.4mol氧原子,所以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故A选;B. 常温常压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B不选;C. 1L1mol/L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为2NA,故C不选;D. 1

5、mol钠变为Na+失去的电子数为NA,故D不选。故选A。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量取18.4mol/L浓硫酸10mL,注入已盛有30mL水的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B. 配制0.1 molL-1的Na2CO3溶液480mL,需用500mL容量瓶C. 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氨气溶于水配成1L溶液,得到1molL-1的氨水D. 使用容量瓶前要检查它是否漏水【答案】A【解析】【详解】A. 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A选;B. 由于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所以配制480mL溶液时,需选用500mL容量瓶,故B不选;C. 标准状况下的22.4L氨气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

6、得到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故C不选;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最后需要上下颠倒摇匀,所以使用容量瓶前要检查它是否漏水,故D不选。故选A。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CO2、Si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B. 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C. 苛性钾、次氯酸、氯气按顺序分类依次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D. 常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是化学方法【答案】A【解析】【详解】A. 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CO2、SiO2、P2O5均可以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均为酸性氧化物,故A选;B. 电解和电镀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电离

7、和电化学腐蚀不需要通电,故B不选;C. 苛性钾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次氯酸在水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选;D. 丁达尔效应是胶粒对光的散射,所以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不是化学方法,故D不选。故选A。【点睛】酸性氧化物是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NO2不是酸性氧化物,因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同理,碱性氧化物是能跟酸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Fe3O4也不是碱性氧化物。电离不需要通电,但电离能产生带电的离子,通电后可以导电,电化学腐蚀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都和电有

8、关,但都不需要通电。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6.下列离子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 NaHSO3溶液呈酸性:B.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 工业制漂白粉的反应:D. 在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硝酸:【答案】B【解析】【详解】A. NaHSO3中的HSO3-不能完全电离,NaHSO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HSO3-的水解程度,故A不选; B.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复分解反应,生成硅酸。由于通入的CO2是少量的,所以生成的是碳酸盐,故B选; C. 工业制漂白粉是把氯气通入石灰乳中,氢氧化钙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故C不选

9、;D. 在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硝酸,硫被氧化为+6价,故D不选。故选B。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滴入过量氨水,产生白色沉淀,若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一定存在的离子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滴入过量氨水,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Al3+,不存在Fe3+。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如果没有Na+,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存在SO42-和另一种阴离子,若有Na+,则三种阴离子都必须存在,所以SO42-一定存在。故选A。【点睛】充分利用电荷守恒解答此类离子推断题,特别是题干中给出了离子的物质的量或规定了离子的物质的量,一般都会用到电荷守恒。8.下列能量

10、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B.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 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D. 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答案】A【解析】【详解】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发生的是电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反应中葡萄糖被氧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A。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操

11、作现象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将红色石蕊试纸置于溶液中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一定无NH4+B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冒气泡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C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中一定有Fe3+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如果溶液中NH4+浓度比较大,加入的NaOH溶液浓度很小,反应后生成的NH3H2O很少,剩余的NH4+很多时,溶液可能呈酸性,红色石蕊试纸可能不变蓝,故A不选;B.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有CO2气

12、体生成,两者均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选;C.若原溶液没有Fe3+而存在Fe2+,滴加氯水后,Fe2+被氧化为Fe3+,再加KSCN溶液,溶液也会变红,故C不选;D.和BaCl2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很多,如Ag+、SO42、CO32-等,故D不选。故选B。10.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BCD实验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溶液红色褪去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N

13、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先生成Fe(OH)2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是Fe(OH)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氯水中有H+,可以使石蕊变红,氯水中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石蕊氧化而使溶液褪色,故B不选;C. 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和NaOH反应,消耗NaOH,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红色褪去,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D.铜丝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故D不选。故选C。11. 下列评价及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选项离子组评价AH+、Fe2+、NO

14、3、Cl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4Fe2+NO3+6H+=4Fe3+2NO+3H2OBNa+、CO32、Cl、Al3+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了互促水解反应2Al3+3CO32+3H2O=2Al(OH)3+3CO2CFe3+、K+、SCN、Br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有红色沉淀生成Fe3+SCN=Fe(SCN)3DHCO3、OH、Na+、Ca2+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如下反应HCO3+OH=CO2+H2O【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离子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应该为:3Fe2+NO3+4H+=3Fe3+NO+2H2O .错误。B. 符合客观

15、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C. Fe3+和SCN发生的是络合反应,得到的物质不是沉淀,方程式也没有配平。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错误。D. 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应该为Ca2+HCO3+OH=CaCO3+H2O .错误。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知识。12.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198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的盐析 胶体聚沉 盐类水解 焰色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