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

上传人:xinli****kong 文档编号:12130945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9.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六下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六下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六下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六下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下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 七年级 上册 语文 人教 六年级 下册 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 马诗 资料链接 李贺 约公元791年 约817年 字长吉 是 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唐代河南福昌 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人 家居福昌昌谷 后世称李昌谷 是唐宗室 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 大郑王 后裔 有 诗鬼 之称 是与 诗圣 杜甫 诗仙 李白 诗佛 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 雁门太守行 李凭箜篌引 等名篇 著有 昌谷集 写一写 资料链接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中唐 李贺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诗词大意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诗词大意 读一读 一 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2、乍看是运用赋法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 一弯明月当空 平沙万里 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 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 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读一读 作者所处的贞元 785 805 元和 806 820 之际 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 而 燕山 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 为祸最烈的地带 所以本诗的诗意是令人颇有现实感慨的 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的雪 新月似钩的描写 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 所以这两句写景 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 又具有起兴的意义 读一读 第三 四句 金络脑 锦襜 金鞭 统属贵重鞍具 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 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

3、发出的嘶鸣 诗词赏析 马诗 抓关键词 月似钩 沙如雪 金络脑 远大抱负 怀才不遇 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 资料链接 石灰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 又是一位廉洁 正直的清官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抒发自己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 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只为把一片青白 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 现在多用 清白 长留人间 资料链接 于谦 字廷益 明代浙江钱塘 今杭州 人 明朝名臣 民族英雄 与岳飞 张苍水并称 西湖三杰 他为官清廉 关心百姓 不畏强暴 刚正不阿 著有 于忠肃集 正统十四年 1

4、449年 蒙古瓦刺部围攻北京 在国家危难之际 他任兵部尚书 主持军事 成为 救时宰相 此后一直主持朝政 天顺元年 1457年 守门之变 后被害 于谦居官三十五年 一直兢兢业业 不贪私利 将一世清白留在了人间 深为后人称颂 诗词赏析 石灰吟 知人论诗 烈火焚烧 千锤万凿 若等闲 不留世俗 两袖清风 写一写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一读 石灰吟 明 于谦 诗词大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词大意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六年级下册 竹石 资料链接 郑燮 1693 1765 字克柔 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 扬州八怪

5、 代表人物之一 其诗书画世称 三绝 康熙秀才 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 曾任山东范县 潍县县令 做官期间 不肯逢迎上司 颇能关心人民疾苦 饥荒年岁 曾因擅自开仓赈济 拨款救灾 获罪罢官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读一读 竹石 清 郑板桥 诗词大意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词大意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资料链接 竹石 是清代著名画家 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 是一首咏物诗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竹石 创设情境 立根 咬定 千磨万击 一身正气 宁折不弯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 马诗 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抱负 石灰吟 表达了诗人不流世俗 两袖清风的品格 竹石 表达了诗人一身正气 正直高尚的思想品质 三首都是咏物诗 在表达 上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课后习题 这节课我们通过完成了三首古诗的学习 希望以后在课外也能多运用这些方法 去积累更多优秀的古诗 课堂小结 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