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308778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PT 页数:150 大小:17.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消化系统Digestivsystem 第一节概述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二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三 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四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消化道 口 咽 食管 胃和十二指肠消化管消化下消化道 空肠 回肠 大肠 至肛门 系统大消化腺 肝 胰 大唾液腺消化腺小消化腺 位于消化管壁内 消化 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后 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 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二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模式图 一 粘膜上皮 口腔 食管 肛门是复层扁平上皮胃 直肠上部是单层柱状上皮固有膜 结缔组织 含小消

2、化腺和淋巴组织粘膜肌层 内环外纵的平滑肌 二 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 食管腺及十二指肠腺 三 肌层 平滑肌 咽 食管 肛门为骨骼肌 四 外膜纤维膜 结缔组织 与邻近组织相连 咽 食管 肛门 浆膜 结缔组织十间皮 胃 肠 三 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 兴奋性低 收缩缓慢2 伸展性大3 紧张性 形成基础压力 保持一定的位置和形状 4 自动节律性 缓慢 不规则 肌源性 5 对电刺激不敏感 对机械牵张 温度 化学刺激敏感 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 再由动作电位引起平滑肌收缩 慢波不能触发平滑肌的收缩 但它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 决定蠕动的方向 节律和速度 慢波 动作电位 平滑肌收缩之间的关

3、系 四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稀释食物 使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利于吸收通过分泌粘液 抗体和大量液体 保护消化道粘膜免于理化损伤 总量 6 8L 日功能 第二节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 一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口腔 一 口腔的构造和分部 二 口腔内结构 一 口腔的构造和分部两部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前壁 口唇四两侧壁 颊壁上壁 腭下壁 口腔底向前以口裂通体外 两口向后经咽峡通咽腔 口腔内有牙 舌等器官及唾液腺的开口 1 唇2 腭腭构成口腔的上壁 前2 3称硬腭 后1 3称软腭软腭后缘有腭垂 悬壅垂 腭舌弓 腭咽弓扁桃体隐窝 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

4、陷窝 容纳腭扁桃体 3 咽峡上方的腭垂咽峡两侧的左 右腭舌弓下方的舌根是口腔通向咽腔的门户 二 口腔内结构1 牙 1 功能 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 并对语言和发音有重要辅助作用 2 分类 A 乳牙20颗 包括切牙 尖牙和磨牙 B 恒牙28 32颗 包括切牙 尖牙 前磨牙和磨牙 牙的形态和构造牙冠 内部的空腔称为牙冠腔分部牙颈牙根 内部的空腔称为牙根管牙本质牙的主体构造牙釉质牙冠牙质的表面牙骨质牙根 牙颈牙本质表面牙腔 牙冠腔 牙根管 牙的神经 血管和淋巴管通过牙根尖端的牙根尖孔及牙根管进入牙腔内 与并结缔组织一起共同构成牙髓 牙式在临床上 常以患者的方位为准 以 记号划分四区表示上 下颌左 右侧的

5、牙位 通常用横线表示上 下颌牙列的分界 以纵线表示左 右侧的分界 乳牙用罗马数字 恒牙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次表示从切牙至磨牙的顺序 这种记录方式称牙式 如 v表示左下颌第2乳磨牙 7表示左下颌第2磨牙 5 牙周组织 牙周膜 2 舌 舌的形态和结构 舌粘膜 1 舌的形态和构造构造 舌肌及其表面的粘膜构成 舌体 前2 3 舌的上面 舌背 以界沟为界舌根 后1 3 舌体前端狭窄称舌尖 舌系带舌的下面舌下阜舌下襞 2 舌粘膜舌粘膜 被覆于舌的上 下面 呈淡红色 其上有舌乳头 舌乳头 舌体粘膜表面的小突起 主要有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四种 其中轮廓乳头 菌状乳头 叶状乳头粘膜上皮味蕾 具有

6、感受味觉功能 舌苔 附着于舌粘膜表面的薄层结构 是由丝状乳头浅层上皮细胞角化脱落物与食物残渣 粘液 细菌和渗出的白细胞等成分混合而成 随人体身体状况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变化 咽 一 咽的位置和结构咽位于第1 6颈椎椎体的前方 上起自颅底 下至第6颈椎下缘 平环状软骨弓 平面续于食管 是一个上宽下窄 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 为消化和呼吸的共用通道 二 咽的分部和交通咽腔以软腭后缘平面和会厌上缘为界 自上而下分为三部 鼻咽部 口咽部和喉咽部 食管 一 食管的位置和形态食管为一扁窄的长管状肌性器官 上 C6椎体下缘 下 T11左侧全长约25cm 自鼻前孔至食管末端长约42 45cm 可分为颈段 胸段

7、和腹段 二 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狭窄 咽与食管相接处第二狭窄 在被左主支气管从前方斜跨过处第三狭窄 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 胃 一 胃的形态和分部 二 胃的位置 三 胃壁的构造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 上连食管 下续十二指肠 有收纳食物 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的作用 胃还有内分泌功能 一 胃的形态和分部两前面 壁 对向前上面面后面 壁 对向后下面两上缘 胃小弯 其最底处的转角 称角切迹缘下缘 胃大弯两上口 贲门 即入口口下口 幽门 即出口 有幽门瓣和幽门括约肌贲门部四胃底 临床上常称为胃穹 部胃体幽门窦幽门部 胃窦部 幽门管胃小弯和胃窦部是胃溃疡的好发部位 二 胃的位置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 大部分位

8、于左季肋区 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贲门约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右侧附近 三 胃壁的结构 胃底部结构模式图 胃底腺模式图 胃小凹 胃底腺 内分泌细胞 主细胞 颈粘液细胞 壁细胞 小肠 一 小肠的位置和分部小肠是消化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上起幽门 下接盲肠 成人全长约5 7m 分为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全长约25cm左右 约呈 C 形包绕胰头 可分为上部 降部 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上部 十二指肠球部降部 十二指肠纵襞 大乳头水平部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肌 十二指肠 左 模式图右 实物图 绒毛 小肠腺 十二指肠腺 环行皱襞 粘膜 粘膜下层绒毛 上皮 固有层微绒毛 上皮细

9、胞游离面胞膜 少量细胞质三级突起扩大肠表面积600倍 小肠吸收的组织学基础 十二指肠绒毛扫描电镜像 小肠绒毛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光镜像 小肠吸收细胞模式图 小肠绒毛 十二指肠 中央乳糜管 肠腺 位于固有层中 1 吸收细胞 酶类 消化 2 杯状细胞 分泌粘液 3 潘氏细胞 位于肠腺基部 三五成群 细胞锥体形 内含粗大嗜酸性颗粒 含防御素和溶菌酶等 4 未分化细胞 修复再生 5 内分泌细胞 肽类激素 潘氏细胞光镜像 潘氏细胞光镜像 焰红与坚固绿染色 二 消化腺 唾液腺胰肝 一 唾液腺舌下腺大唾液腺下颌下腺腮腺 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小唾液腺 属于小消化腺 数目多 位于口腔各部

10、的粘膜内 下颌下腺 二 胰胰的形态 位置1 形态结构 胰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 呈长棱柱状 质地柔软 呈灰红色 可分为胰头 胰颈 胰体 胰尾四部分 2 胰管 自胰尾沿长轴右行 与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有副胰管3 位置 胰的位置较深 在胃后方于第1 2腰椎水平 横贴于腹后壁上部 三 肝呈楔形 有左 右两叶 上 下两面四肝右叶大而厚 方叶叶肝左叶小而薄 尾状叶两膈面 肝的上面面脏面 肝的下面膈面后部没有腹膜覆盖的部分称为肝裸区脏面有略呈 H 形的左 右纵沟和横沟 前缘 即下缘 锐利 胆囊窝处形成胆囊切迹四后缘 钝圆缘右缘 钝圆左缘 锐利 肝板肝血窦中央静脉胆小管 肝小叶 门管区 小叶间动脉

11、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肝组成 肝小叶 hepaticlobule 肝小叶 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 呈多角棱柱状体 长约2mm 宽约1mm 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 周围为放射状排列的肝板 肝血窦和胆小管 1 中央静脉2 肝索3 肝血窦 HE高倍 1 中央静脉2 肝索3 肝血窦4 门管区 123456 78910 1 肝索2 小叶间隔3 小叶间静脉4 小叶间胆管5 小叶间动脉6 肝血窦7 红细胞8 内皮细胞9 肝血窦10 中央静脉 肝的血液循环 门V小叶间V 肝A小叶间A 肝血窦中央V小叶下V 肝V 下腔V 肝的功能 合成 蛋白质 糖原 胆固醇 胆盐储存 糖原 维生素分泌 胆汁解毒 氧化 还

12、原 水解 结合防御 Kupffer细胞造血 胎儿期 胆汗排出途径 肝细胞 胆小管 闰管 小叶间胆管 左 右肝管 胆总管 十二指肠 胆囊 胆囊管 第三节消化 一 口腔内消化 一 唾液1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无色无味 近于中性 低渗液体 每日分泌唾液1 0 1 5L 水分占99 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和唾液淀粉酶等 无机物有钾 钠 钙 氯及硫氰酸盐等 2 唾液的作用 1 湿润溶解食物 引起味觉和便于吞咽2 冲洗清除食物残渣和异物3 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有一定的杀菌作用4 粘蛋白中和胃酸5 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1 切碎食物2 将食物与唾液混合3 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4 加强食物对口腔内各种感

13、受器的刺激 反射性引起胃 胰 肝 胆等活动增强 二 咀嚼与吞咽 1 咀嚼 2 吞咽 吞咽是食物从口腔经咽 食管进入胃内的一系列反射动作 该反射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 传入和传出神经在三叉 面 舌咽 迷走神经中 吞咽分为 第三期 由食管到胃 蠕动 第一期 口腔到咽 第二期 咽到食管上段 呼吸暂停 第一期 由口腔到咽 随意 食管上括约肌舒张 蠕动 在食管和胃连接处并不存在括约肌 但在这一区域有一段长约4 6cm的高压区 一般比胃内压高 成为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一道屏障 起到类似括约肌的作用 通常将这一段食管称为食管下括约肌 食管下括约肌 二 胃内消化 胃粘膜的分泌细胞 1 外消化腺的组成贲门腺 粘

14、液细胞泌酸腺 胃底腺 粘液颈细胞 主细胞 壁细胞幽门腺 粘液细胞2 内分泌细胞 G细胞 胃窦部 胃泌素D细胞 胃体 窦 底 生长抑素ECL细胞 胃底 胃体 组织胺肠嗜铬细胞 胃液和消化生理的实验和观察 1833 in1833 圣马丁 博蒙特 一 胃液的性质 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 pH0 9 1 5 分泌量1 5 2 5L 胃液中绝大部分是水 主要成分包括盐酸 胃蛋白酶原 粘蛋白 内因子及钠和钾的氯化物等 1 盐酸的主要生理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 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 杀死胃内细菌 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 从而促进胰液 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 所造成的酸性环境

15、有助于小肠对Fe2 和Ca2 的吸收 盐酸分泌过多 诱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罗宾 沃伦巴和里 马歇尔 幽门螺杆菌 在科学领域里 比所获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归纳新知识探索过程中所运用的全新的思维方式 2 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合成和分泌 pH值超过5 胃蛋白酶 pepsin 发生不可逆变性而失活 3 粘液和HCO3 胃的粘液是由胃表面上皮细胞 粘液颈细胞 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 粘液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 覆盖在胃粘膜的表面 形成一个厚约500 m的凝胶层 粘液有润滑作用 保护胃粘膜免受粗糙食物的机械性损伤 粘液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 在胃粘膜表面形成的粘液层能减慢

16、H 和HCO3 的扩散速度 胃液中的H 在通过粘液层向胃粘膜上皮扩散时逐渐被中和 从而减弱H 对胃粘膜的侵蚀 也使胃蛋白酶原在上皮细胞侧不被激活 胃粘液与HCO3 一起形成了一道抵抗胃酸侵蚀的屏障 称为粘液 碳酸氢盐屏障 mucusbicarbonatebarrier 粘液和碳酸氢盐 4 内因子 为分子量6万的糖蛋白 由壁细胞分泌 内因子的活性部位 一个部位能和胃内的VitB12结合 形成内因子 B12复合物 保护Vit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 另一部位则与回肠粘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二 胃的运动及其控制 胃的分区 头区 近端 尾区 远端 功能 贮存食物 胃底 胃体前部 磨碎食物 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以形成食糜 机械性消化 将食糜逐步排入十二指肠 1 容受性舒张 头区的运动 2 蠕动 食物进入胃后约5分钟 蠕动即开始 蠕动受胃平滑肌的BER 起源于胃大弯上部 所控制 3次 min 胃蠕动的意义 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 1 2ml 次 3 紧张性收缩 一定程度的轻微持续收缩状态 生理意义 维持胃的形态 位置及促进化学性消化 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