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3050178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07183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1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305017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305017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305017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3050178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3050178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305017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305017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8 20192018 2019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卷 选择题 和第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 卷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 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 卷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交回 第 卷 本卷共 46 个小题 每小题 1 5 分 共 69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

2、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层层封授 形成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 C 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D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 周礼 将城邑分为 王城 诸侯城 都 三级 在城隅高度上 规定王宫 门阿 之制 以为都城之制 宫隅之制 以为诸侯之城制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实行 B 分封制的实行 C 井田制的实行 D 封建礼制的实行 3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A 中央政府设 三公 九卿 B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 地方实行郡县制 D 权力的高度集中 4 汉书 百官公卿表 载 大率十里一亭 亭有长 十亭一乡 乡有

3、三老 皆秦制 也 材料中的 秦制 是指 A 三公九卿制 B 皇帝制度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5 唐太宗时期 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 多机构 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户部 D 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6 云南建立行省始于 A 秦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7 从汉至元 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 枢密院二府并重 地方由郡国并行 到州县两级制 再到行省制度的演变 反映了 A 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

4、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 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8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 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 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 多有贵戚 书信相命 又不好违背 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 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2 A 地方无选官权 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 察举制的弊端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9 今我朝罢丞相 设五府 六部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 颉颃 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材料所反映的有效历史 信息是 A 明朝时期天下庶务繁多 B 由于废除丞相 造成部门众多 工作效率不高 C 丞相制度的废除意味着君主专制发展 D 明朝时期由于君主不理

5、政事 造成大权旁落 10 明成祖时 特简 选拔 胡广 杨荣等直文渊阁 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 入内阁者皆编 检 讲读之官 不置官署 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 朝位班 次 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 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1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胡芦画不难 胡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胡芦 要把胡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A 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处理军国大事 B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

6、职权 替皇帝处理政事 D 军机处的设置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2 在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中 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会议 C 十将军委员会 D 人民代表大会 13 下列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 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 2004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 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 国会又可以推翻 总统的否决 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 美国法官终身制 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 2002年3 月上旬 英国国会即将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 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 的主要方式之一 A B C D 14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是 A 罗马法

7、 B 十二铜表法 C 万民法 D 民法大全 15 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法学家徐显明教授认为 罗马法堪称世界范围内最伟大的法典 它对法学的精神性的贡献 跨越了时空 据此 罗马法的最突出贡献是 A 构建了一些法律分类模式 如习惯法 成文法 B 提供了制度性的样板 如债务制度 侵权制度 C 提出了一系列原则 如平等 自由 自治 D 设计了一般性的原则 如法律关系 主体与客体 3 16 马克思说 罗马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 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 被宣布无效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 A 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 法官滥用权力 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 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 罗马法稳

8、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17 英国 权利法案 的意义在于 A 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的大权 B 使民众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C 正式宣告君主制的废除 D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1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 A 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 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 议会由君主负责召集 D 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19 英国的首相可以控制立法大权 原因在于首相为 A 政府首脑 B 下院多数党的领袖 C 国家元首 D 武装部队总司令 20 美国政治制度的根基是 A 共和制 B 总统制 C 联邦制 D 人民主权制 21 美国的一部宪法中规定 总统由民选产生

9、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 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 三权分立 分权制衡原则 B 自由平等 分权制衡 联邦制原则 C 民主 分权制衡原则 D 联邦制 民主集中制 自由平等原则 22 下列关于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比较 都是国家元首 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都是 政府首脑 实际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都与政党政治关系密切 都受议会制约 正确的是 A B C D 23 近代法国政体更替频繁 1789 1875年间出现过君主立宪制 军事帝国 复辟王朝 民 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 这反映了 A 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 启蒙思想宣传不足 C 专制王朝力量弱小 D 政治体制

10、不断完善 24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的最大特点是 A 皇帝成为国家象征 B 皇帝实际掌握国家的主要权力 C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 政府对议会负责 受议会监督 25 19世纪70年代 德 法两国相继颁布了宪法 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 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 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 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 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26 古往今来 无论是东方古国 或是西方近代国家 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的 关系 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秦汉郡县制 十二铜表法 英国 权利法案 美国 1787年宪法 A B C D 4 27 以下不平等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1、本质意图的是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协定关税 C 领事裁判权 D 赔款 2100 万银元 28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 实现其贸易扩张 这说明 A 英法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B 南京条约 并未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C 这场战争与鸦片战争并无关系 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9 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准备阶段 这是因为 A 担负起反封建 反侵略的斗争 B 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 规模大 时间长 影响深远 D 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30 天朝田亩制度 既有革命性 又有落后性 造成这种双重

12、性的根本原因是 A 农民小生产者的主观愿望 B 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 当时严峻的斗争形势 31 在某次战争之后 列强欣喜若狂 声称 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 中 国为东方一团大物 势已动摇 今欧洲之人 虽田夫野老 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 次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32 辛丑条约 的签定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是指 A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 C 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中国的领土完全为列强所瓜分 33 在中国近代史上 共和

13、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 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B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 清帝退位 D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34 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 与后者相比 前者更具有 时代进步性 这主要表现在其 A 变革封建土地制度 B 反对外国殖民侵略 C 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D 促进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35 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 废除二十一条 B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还我青岛 D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36 毛泽东曾说 本人信仰共产主义 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惟目前的内外压迫 非 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 主张用无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 实行 中国国

14、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理论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指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5 37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标志是 A 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38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 哎 1927 年 老蒋够厉害啦 他把我们 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 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 我们还会孵出小鸡 来 对 孵出小鸡 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武装反抗国民党 B 长征胜利完成 C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39 红军

15、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中 远征 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党内 左 倾错误带来的危害 B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 C 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 D 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 40 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因为 A 中共发表了抗日通电 B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 国共已经准备团结抗战 D 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确定准备抗战的方针 41 从沉沦到荣光 抗日战争全记录 在评价抗日战争时说 第二次中日战争则是中国 重新崛起和复兴的起点 是 复兴的枢纽 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抗日战争 A 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国的历史 B 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C 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 是

1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杨奎松评价近代某事件时说 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 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 党的控制之下 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 完全是背道而驰 该事件是 A 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和谈 B 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 C 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 D 1949 年的北平和谈 43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 打倒列强 除军阀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将革命进行到底 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 工农武装割据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抗击外来侵略 D 推翻国民政府 44 巴黎公社起义在客观上体现了 共产党宣言 中 A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 B 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 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 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45 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 不正确的是 A 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 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 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46 孙中山说 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