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307137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 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理解宗教“异端”运动形成和西欧向近代过渡的原因。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改革的主要原因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1)产生:大约1世纪左右,产生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2)发展4世纪初期,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庇护下继续发展。(3)分裂:11世纪时,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

2、的确立(1)原因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扩展。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2)表现经济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并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政治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思想文化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教会掌握了圣经解释权社会生活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名师点拨天主教会宣扬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垄断了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成

3、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二、宗教“异端”改革的思想基础1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2表现(1)兴起: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2)高涨英国人威克里夫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撰文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捷克人胡司揭露高级教士的奢侈和残暴,将圣经从拉丁文译成捷克文。3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4“学思之窗”,思考:当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请思考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

4、?提示 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从生到死,深受教会的束缚;处于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本身的力量比较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深度点拨 宗教“异端”运动发端于12世纪的法国,是12世纪以来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但当时尚未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因而不能视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改革的社会条件1经济上: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初步发展。2政治上(1)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2)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5、3)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3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特别提醒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1天主教会的大一统神权统治造成了欧洲的贫穷、落后、愚昧和国家的动荡,在1416世纪严重阻碍了欧洲的发展进程。2宗教“异端”运动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本质是市民宗教改革运动或资产阶级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它

6、们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前奏。3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欧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因。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史料一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还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史料二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

7、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表明天主教会已经成为当时欧洲社会发展的桎梏和各阶层反对的众矢之的。说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弱小的资产阶级还未找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反对天主教会。(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提示 维护欧洲反动的封建统治;阻碍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对人民群众的欺诈和无耻掠夺;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损害世俗王权和贵族的利益。(2)根据史料二,分析资产阶级早期斗争的形式,并分析其原因。提示 形式: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异端”形式(或宗教“异端”的形式)。原因:中世

8、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实力强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当时意识形态领域只有宗教和神学,没有先进理论可以依靠。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1)天主教神权影响大。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思想一统西欧,不仅垄断各封建国家的政治权力,更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深受宗教信仰控制。资产阶级找不到先进的思想武器用来反封建。(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当时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不敢直接与宗教决裂;此外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反封建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因为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

9、命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3)“异端”形式本身特点。“异端”形式符合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是早期资产阶级真实能力的体现。 宗教改革的背景史料一14、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统一的国内市场逐渐形成,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开始兴起,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控制之下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史料二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表明天主教会成为西欧经济、政治近

10、代化发展的阻碍。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1)依据史料一概括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提示 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2)根据史料二,概括文艺复兴对天主教会统治产生的影响。提示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挑战了天主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威。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实质(1)背景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经济、思想、生活)。可能性(客观原因)a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c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d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

11、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e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2)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斗争。 欧洲宗教“异端”的共同主张及社会影响1共同主张(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2)揭露教会的奢侈腐败。 (3)要求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没收教会的财产。 (4)认为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5)要求教权服从于世俗统治的权力。 2社会影响: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神权的权威,反映了市民阶层要求建立“民族教会”或“廉俭教会”的愿望 (建议用时:20分钟)一、选择题1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

12、治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割据、王权衰微B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C教皇实力强大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解析:选A。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原因”,B、C、D三项中的现象是A项造成的,故选A项。210961291年,教皇先后进行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主要是为了()A扩大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清除伊斯兰教C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D维护教皇权威解析:选C。教皇组织十字军东征,名义上是反对异教徒对基督教“圣地”与信徒的蹂躏,实际上是为了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3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下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持

13、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解析:选D。图片中是一位教皇和一位国王,君主手执宝剑,教皇手握权杖,一前一后,坐在同一权力宝座之上。很明显,这反映了他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利用的关系。4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A维持社会安定B压制各国王权C维护教会权威 D打击各种犯罪解析:选C。裁判所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学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5作为中世纪一名普通人,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A出生时由牧师进行洗礼B学习时与同学研究相关科学实验C在教堂进行结婚仪式,神职人员主持D周末去教堂听教士布道解析:选B。在中世

14、纪,天主教垄断了人们的思想文化,统一传授天主教神学,不可能主张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故B项错误。6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出现的新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民族国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人文主义思想ABCD解析:选B。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支持封建君主消灭各地封建割据势力,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同时,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教会的神权束缚,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新的文化体系,人文主义思想兴起。故正确。说法明显错误,首先直接排除含的A、D两项。C项不完整,排除。本题选B项。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结合材料一回答,天主教会在西欧起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