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07129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长春市实验中学长春市实验中学 20182018 2019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 42 题 共 8 页 全卷满分 100 分 考试用时 90 分钟 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 交回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40 小题 每小题 1 5 分 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 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 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 授时历 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 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 西游记 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 所以明

2、代文学蓬勃发展 C 唐代 369 位宰相中有 83 来自北方 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 83 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2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 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 B 谱牒不立 则传久而失宗 C 父死子继 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 3 辟雍是周天子祭祀祖先 布政 施教等活动的综合性场所 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 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 由此可见 辟雍的主要社会功能 是 A 聚集宗室功臣 巩固集权政治 B 和谐贵族关系 促进社会和睦 C 区分血缘亲疏 维护等级秩序 D 传递知识信仰 增强文化

3、认同 4 三国志 称秦始皇 罢侯置守 设官分职 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宗法制 5 史书记载 秦的御史大夫 位上卿 银印青授 掌副丞相 有学者认为 副 在古代 有剖开 分割之意 据此意解 副丞相 者 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 该学者认为 设 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 A 制约丞相权力 维护君主专制 B 强化思想控制 防止地方分权 C 扩大丞相权力 提高行政效率 D 担任侍从顾问 协助批阅奏章 6 春秋战国时期的 士 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 但是后来 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 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 拘泥经典 在政 治上热衷仕途

4、 委身皇权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宗法纲常的束缚 C 专制制度的强化 D 科举制度的僵 化 7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 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 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 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 名义行宰相权 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 重用人才 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 加强君主专制 C 分工协作 提高行政效率 D 缓和矛盾 抑制朋党之争 8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 产生于唐代 宋代逐渐在中原 江南的城 市中大量兴建 元代在贵州 云南 清代在新疆 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A 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2 C

5、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9 明史 记载 太祖 革中书省 归其政于六部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 成祖简 翰林官直文渊阁 参预机务 至仁宗而后 诸大学士 品位尊崇 地居近密 而纶言 批答 裁决机宜 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 明朝内阁 A 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 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决策 C 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 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10 历史课上 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 同学们征引史料 各抒己见 甲说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乙说 天下之兵 本于枢密 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 置中书省以治内 分行省以治外 而天下事

6、方如指掌矣 丁说 青海军兴 始设军机房 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 甲说 乙说 B 甲说 丙说 C 甲说 丁说 D 乙说 丙说 11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 实行分科考试 差额录取的 科举制 这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12 齐民要术 自序 盖神农为耒耜 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 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 食 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 书 所述 要在安民 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A 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 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 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 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13 北朝推行均田制

7、 规定年满 15 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 按户缴纳赋税 并要求男子达到 15 岁 女子达到 13 岁 必须嫁娶 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 A 抵制土地兼并 B 促进人口增长 C 增加财税收入 D 稳定个体小农 14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 该局生产 A 全部供皇室使用 不投放市场 B 全部投放市场 收入归皇室 C 部分用于纳税 部分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 部分投放市场 15 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 如果铁器损失 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 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 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 完 不成任务

8、的要受处罚 这些规定 A 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 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 C 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 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16 隋都城图 题记 畦分棋布 闾巷皆中绳墨 坊有墉 墙 墉有门 逋亡奸伪无所 容足 而朝廷官寺 民居市区不复相参 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 隋都城的设计 重在 A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 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17 史记 载 汉兴 海内为一 开关梁 弛山泽之禁 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交易 之物莫不通 这说明 3 A 汉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 工商业成为汉代社会基础 C 国家统一促进商业发展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9、18 新唐书 记载 唐制 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 诸街鼓承振 坊市门皆起 陆游 老学庵笔记 载 京都街鼓今尚废 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 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 A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 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19 明朝王世贞记载 大抵徽俗 人十三在邑 十七在天下 其所积蓄 则十一在内 十 九在外 材料反映了 A 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 C 农副产品市场化的加强 D 对外贸易的繁荣兴盛 20 朱元璋坚信 农桑 才是 治国 平天下 的根本 他屡次宣布 通番禁令 实行闭 关锁国的海禁政策 这说明

10、A 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 B 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 C 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 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21 春秋时期 孔子兴办私学 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 瓦解了宗法分封礼乐制度 C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D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22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 之 刑过不避大夫 赏善不遗匹夫 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 A 儒家 道家 法家 B 儒家 墨家 道家 C 法家 儒家 道家 D 儒家 法家 墨家 23 大一统 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 秦汉时期形成 包括了地

11、理一统 制度一 统 经济一统 文化一统 思想一统 作为对古代中国 一统 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 是 A 外儒内法 济之以道 B 罢黜百家 表彰六经 C 礼法并用 君舟民水 D 礼乐文明 仁人志士 24 汉儒惩秦专制之失 略袭其旨 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 使之自敛 不复为纵恣专横 之事 据此判断 汉儒 的做法是 A 提出罢黜百家 B 宣扬天人感应 C 主张儒法并用 D 强调三纲五常 25 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 道士陆修静 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 乐而忘返的故 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 却在唐宋诗歌 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 的结论是 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

12、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6 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 朱熹对 克己 作如下解释 克 意为 胜 己 指的是 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7 明朝中后期 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 认为 阳明 4 敢肆己意 谤辱朱子 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 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A B C D 28 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 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 下表是不

13、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 象的历史叙述 这些不同的历史叙述反映出 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 生卒年代 离经叛道 带坏士风 颠倒是非 黄宗羲 1610 1695 异端 妖孽 罪人 小人 乱天下 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 1611 1671 反封建 反专制的斗 士 具有人道主义等 又有封建主义 的局限性 侯外庐 1903 1987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 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 突破儒家的 伦理规范 提倡具有近代意识 岛田虔次 1917 2000 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29 黄宗羲在 明夷待

14、访录 中说 臣之与君 名异而实同 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 下列与黄宗羲观点相近的是 A 使父子之亲隔 君臣之义乖 夫妇之和旷 友朋之信绝 B 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C 我之出而仕也 为天下 非为君也 为万民 非为一姓也 D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30 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 如甘肃放马滩纸 悬泉纸 早滩坡纸 陕西灞桥纸等 但 后 汉书 则记载 蔡伦 用树肤 麻头及敝布 鱼网以为纸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 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B 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 C 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 D 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 31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 科技发展的

15、朝代 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 为 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 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 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 A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 C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32 右图为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竹简局部图 这批简牍写于 秦统一前后 内容多为当时施行的法律 书体主要为秦 隶 该简牍说明当时 A 政局动荡影响文字统一 B 文字书写出现简化趋势 C 隶书成为法定通用书体 D 法律文书使用独立书体 33 乾隆帝酷爱书法 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 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 贴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 中

16、秋帖 王珣 伯远帖 此三帖被后人称为 三希帖 右图 下列对其书体特征 介绍最准确的是 5 A 圆劲均匀 粗细一致 形式奇古 B 疏密得体 收放结合 浓淡相融 C 笔画详备 形体方正 规矩整齐 D 结构简省 钩连不断 纵任奔逸 34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 提出 春山烟云绵联 人欣欣 夏山嘉木繁阴 人坦坦 秋山明净摇落 人肃肃 冬山昏霾翳塞 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35 诗经 中有 10 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 例如 豳风 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 的农务 采集 狩猎等活动 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B 农业生产受到关注 C 小农经济较为发达 D 现实主义成为主流 36 词 在两宋的发展胜过 诗 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 原因可能有 能合乐歌唱 贴近市民生活 群众基础广 对仗工稳 句式齐整 适于言志和述怀 节奏感强 形式更为自由 便于抒发感情 不断变革 创新 风格多样 佳作迭出 A B C D 37 唐代思想家 文学家柳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