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307061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程标准素养解读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并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的指责:利用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比较严重的水旱灾害指责变法。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动摇。4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最终废除新法。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5“学思之窗”,思考: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提示 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宋神宗

2、支持变法。因为他们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因而对变法有不同的看法。支持变法。深度点拨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来看,改革是艰辛的、充满种种阻力。改革者要坚定信念且毫不动摇,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同时还要善于用人。评价王安石变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评价,从史实概括到理性分析都不要脱离改革变法的特定历史环境。二、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积贫局面的改变(1)原因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灌溉和防洪抗灾,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一些民户得到实惠。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免役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

3、入。(2)表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3)局限青苗法: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免役法: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有些人为此而家破人亡。名师点拨富国之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但变法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满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因而没有消除北宋面临的统治危机。2积弱局面的改善(1)原因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实现了兵农合一,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军器监: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大大增加。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得以提高,节省了养马费用。将兵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军队战斗力有所加强。(

4、2)表现: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历史作用: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壮大。名师点拨王安石的新法取得了重大成效,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增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这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1王安石变法的实质是对封建社会财富分配方案的调整,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些成效,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3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遭到他们激烈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史料一(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

5、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史料二史料三(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富民”指大官僚、大地主;“贫民”指农民。图一、二形象地从客观、主观两个角度总结变法失败原因。说明王安石变法措施不当。说明新法存在危害百姓的现象。(1)依据史料一、二,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提示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由于用人

6、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甚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2)结合史料三,你是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的?提示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变,变法的进步作用值得肯定。但王安石变法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尽管其主要目的是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地主阶级统治。变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处境,所以农民的负担仍然沉重,而且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1)原因保守势力强大,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地推行变法。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常常举棋不定,没有一贯地大力支持

7、变法。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等原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2)教训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才能促使改革成功。 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史料一王安石不应算作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

8、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回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王安石变法简论史料二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注意省略号的作用,它将史料一分为两层:前面论述王安石的阶级立场;后面指出王安石变法的局限与影响。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对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1)史

9、料一对王安石变法与商业发展的关系持何种观点?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时,采用了哪些方法?提示 观点:认为变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方法:阶级(阶层)分析、一分为二。(2)史料二中邓广铭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王安石的?提示 主要从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对历史的贡献等角度进行评价。对王安石变法的正确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

10、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3)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比较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4)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2不同点(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

11、分调整生产关系。(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变法的写照。对此理解全面的是()A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B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C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D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三不足”精神的全面理解。A、B、C三项都只是一个侧面的认识,D项最全面。2据史书记载,经过王安石变法,“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

12、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危机彻底扭转了积贫局面 缓和了社会矛盾ABCD解析:选A。题目材料“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反映官府的府库充实,这是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即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危机,正确;王安石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说“彻底扭转了”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矛盾问题,故错误。综上分析正确,错误,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3在实际过程中,青苗法规定的农民自愿请贷(“不愿请者,不得抑配”)被异化为官家强行派定,许多地方的取息竟从法律规定的二分提高到三分、四分甚至六分。

13、这说明青苗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收入借贷过程中出现强制贷款现象肆意提高利息,反而加重了人民负担实际上并不符合农民的利益ABCD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官家强行派定”“取息竟从二分提高到三分、四分甚至六分”的现象,由此可知,在青苗法实行过程中出现强制贷款现象和利息过高的问题,这加重了人民的负担。4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C保甲法、保马法D青苗法、免役法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和免役法,青苗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有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二是

14、利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免役法使得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能够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因此争议很大,故选D项。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均输法、市易法主要打击的是大商人的利益,增加政府收入,排除B项;保甲法、保马法增强了北宋的军事力量,排除C项。5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解析:选C。军事上的胜利

15、,并不能完全表明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一次胜利,也不能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部危机。因此A、B、D三项不正确。6哈佛中国史载:“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国家才能强盛。”以下措施与材料对应的是()A保甲法、保马法、均输法B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C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解析:选B。根据题干中“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