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城镇本质以及若干问题辨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21307032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城镇本质以及若干问题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城镇本质以及若干问题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城镇本质以及若干问题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城镇本质以及若干问题辨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战国城市的城镇本质及若干问题辨析古代一般“城邑”来称呼农村之处的组织,而根据很多资料,古代城市并非如同当今城市,而是带有较大的城镇性质。左传庄公 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可见,邑如同现在的村社,而城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城市”。一、 面积左传隐公元年祭仲讲:“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分之一,小九之一。”根据商鞅铜方升,当时一尺23.1cm,一丈为2.31cm,一步(六尺)为1.386m,一里(180丈)为415m,百雉(300丈)为700m,则大都边长为700m,面积约0.5km。对于祭仲这句话的解释,有好几种说法。首先,这

2、个百雉是城墙的周长还是城墙的边长。第二个问题,这个叁分之一,五分之一,九分之一,是边长比还是面积比。根据这几个情况,列表如下(假设城墙为正方形):.百雉为城周长,比例是面积比边长 面积 方国303m 91875/0.09km 131丈大都 175m 30625/0.03km 76 丈中都 136m 18375/0.02km 59 丈小都 101m 10208/0.01km 44 丈.百雉为周长,比例是边长比周长. 面积 方国 525 m 275625m/0.28km 227丈大都 175m 30625m/0.03km 75丈中都 105m 11025m 45丈小都 58m 3364m 25丈3

3、.百雉为边长,比例是面积比边长 面积 方国 1245m 1.5km 3里/540 丈大都 700m 0.5km 1.7里/304丈中都 500m 0.29km 1.3里/245丈小都 408m 0.17km 1里/177丈4.百雉为边长,比例为边长比边长 面积 方国 2100m 4.4km5里/913丈大都 700m 0.5km 1.7里/304丈中都 425m 0.17km 1里/185丈小都 233m 0.054km 0.56里/100丈根据最近几年出土的城市遗址(部分数据有微小差异)5. 边长km 面积km 方燕下都 84 32 13.6里/2448丈齐临淄 44 16 9.6里/173

4、2丈韩宜阳 3.223.22 11 8里/1443丈秦雍城 4.52 9 7.2里/1300丈周洛阳 2.892.89 8.2 7里/1251丈赵邯郸 2.42.4 5.81 5.8里/1043丈秦栎阳 1.82.5 4.5 5.1里/918丈齐薛城 3.42.3 7.82 6.7里/1216丈吴平望 1.41.7 2.38 3.7里/668丈魏魏城 1.51.5 2.25 3.6里/649丈赵午城 1.11.1 1.21 2.6里/476丈晋曲沃 1.10.8 0.88 2.3里/408丈赵午汲 0.8890.718 0.68 2里/357丈滕 0.80.6 0.48 1.7里/300丈小城

5、 0.5 0.25 1.2里/213丈 大城 1 1 2.4里/432丈其中最后两个为虚拟数据,根据出土的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大城约23里,面积约为2-3km,小城大约在0.25-1km之间,都在近河区,方形区,随地形。由以上个表可知。只有表符合出土遗址。而且根据遗址中出土的城中台(宫殿式会馆、公馆遗址)都大约边长百米,如果按照表、,城市基本上失去了应有的功能。而且,如果是边长比,城市层次过于悬殊,而在表中大约中都是大都和小都面积的平均值。 因此,祭仲所说的百雉是边长,比例是面积比。二、由城市人口密度看城镇化本质战国策赵三:“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千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

6、。”墨子杂守篇:“率万家而城方三里。”战国卷一东周篇:“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周礼小司徒上:上地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三人。宜阳材士(材士为可征兵的人口数)十万,则其总人口约为24万,则可得。6 户数 人口 面积 人口密度临淄 7万 42万 15km 2.8万/km薛 6万 36万 7.82km 4.6万/km宜阳 4万 24万 11km 2.2万/km古国 3千 1.8万 0.48km 3.75万/km墨城 1万 6万 1.55km 3.87万/km其人口密度达到了两到三万人每平方千米,而调查山东省部分城市人口密度可知。7 城市

7、人口 面积 人口密度潍坊南关街道 5.57万 13.3km 4000人/km青岛南关街道 3.6万 33.7km 1000人/km潍坊寒亭区 42.4万潍坊奎文区 69.3万 2920人/km济南历下区 75万 100km 7476人/km济南市中区 71万 280km 2545人/km济南槐荫区 48万 152km 3144人/km青岛市 77万 374km 2059人/km由上表可以看到,现在大城市的密度不过也就是在1000到3000每平方千米。而古代城市密度竟达到2万到4万人每平方千米。8.调查几个山东的楼盘 按照每户6口人的标准户数占地占地密建筑建户密建人密容积率安丘恒信三合春城300

8、016.2万m1.85万户/km48 万m0.63万户/km3.75万人/km1.71安丘秦华城大益华府400036.31.11220.333,751.71青云中央华府1500101.5250.63.62.5青云紫府110014.50.76200.553.31.42平章府400026.61.5600.674.02.7诸城皇家半岛18813.330.14160.120.71.2诸城龙都现代城3000330.9159.60.503.021.43即墨万科东郡159021.50.74860.1851.112.5即墨佳源都市135012.21.1220.613.681.8临淄棠悦1700400.4357

9、0.31.791.92临淄大顺花园4100301.37701.026.152.18潍坊紫金花园3371141.69380.62393.742.61潍坊中央生活城18009.321.93320.56253.383.5潍坊阳光10023148.82.63400.57853.474.55潍坊恒信1295101.30200.653.891.98在表8中,虽然按占地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悬殊,但是其建筑面积下的人口密度几乎都集中在3万人每平方千米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容积率是1。而在古代,其楼层多在3、4层,容积率也就是1左右。由此可见,古代城市的密度更类似于小区/社区,或者说是城镇。这原因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10、工商业不发达,城市发育也不成熟。如今的城市是生活区,因而在诸多的公园广场、超市、工厂、体育场、纪念馆等公共场所。而古代城市中极少有这些场所。城市主要作用是居住,城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农民,因而如同现在的城镇。三、城镇化率及征兵比例齐国的城市人口密度在国语、管子、司马法中记载较多,可相互印证。而对于齐国的征兵比例,有人根据国语中记载,齐都临淄:五家一轨,十轨一里,四里一连,十连一乡。二十一乡一国,六个工商乡,十五个士乡,齐桓公,国氏,高氏,各领五乡,来推断齐国有士乡三万户。又管子说齐国,教士三万,革车八百乘。推得当时征兵是一户出一人。但是,根据管子揆度: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一个中农可以养活

11、四口人,加自己五口,中户一家2.5个劳动力,则可养活12.5人,也就是额外养活6.5人,而家里有一个当兵的以后,一家只能养活7.5个人,额外只能养活1.5人,则税收等都无从谈起。因此征兵比例不可能这么高。银雀山出土的田法:什八人作者王,什七人作者霸,什五人作者存,什四人作者亡。如果每家2.5个劳动力,都有一个当兵,那就将面临亡国了。据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百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成十为终,终千井,三千家,革车十乘,士百人,徒二百人。十终为同,同方百里,同万井,三万家,革车百乘,士千人,徒二千人。经过计算,征兵比例为1/60。一乘三十人是春秋时间的兵制,而当时齐国有教士三万,革车800乘,则其总人口是30万家,约180万人,管子乘马:方六里为一暴,五暴为部,五部为聚,聚有市。方六里为一乘之地。一马,其甲七,其蔽五。一乘甲28,蔽20,白徒30,则征兵比例为1/16.2(六里为36井,324夫,129.6家,777.6人,一乘有48名正式军人)。司马法: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每甸一乘,戎马四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