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297582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百日维新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激进主张的原因。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变法形势的高涨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德国强占胶州湾。(2)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3)法国强租广州湾。(4)英国租借“新界”地区和威海卫。2表现: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阶段。(1)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五书,产生重大影响。(2)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六书,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3)康有为进

2、呈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4)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很快,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5)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深度认识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活动。救亡图存是其首要的历史使命。二、百日维新变法的高潮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2内容(1)政治方面: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2)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

3、矿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3)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铁路、矿务和医科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4)军事方面: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裁撤旧军队。3局限:未实行“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4意义: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1)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3)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4)军事上: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课中思考阅读教

4、材P134“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提示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治国平天下”的责任,而且还是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破坏旧秩序的身体力行者。他们的相当一部分主张被光绪帝采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名师点拨光绪帝支持变法除了救亡图存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即巩固封建统治,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而维新派主要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最终目的的不一致使他们很难走到一起。因此在涉及改革的根本问题时,光绪帝的

5、阶级本性暴露无遗,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也体现了出来。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和爱国激情的高涨,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2百日维新在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也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史料一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己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史料二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诏定国是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

6、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通“值”)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说明当时清政府内外交困,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说明康有为上书请求皇帝先办好三件事,提出了变法的纲领计划。(1)根据史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主要背景。提示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2)史料二中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提示 有利于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有利于维新派和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推动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3)应诏统筹全局折在变

7、法中具有怎样的地位?提示 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百日维新的条件客观条件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相继成立维新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个人努力 百日维新的特点史料一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00多条。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

8、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史料二下图是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体现了戊戌变法涉及领域的广泛性,说明了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影响。说明光绪帝并没有实权,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1)概括史料一中戊戌变法法令中的除旧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与弊端。

9、说明了什么?提示 措施: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裁撤绿营;剪发辫。积极作用: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弊端:改革操之过急,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未能稳步进行。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君”与“秀才”共谋国是的结果是什么?“秀才”的哪些主张未被国君采纳?提示 颁布定国是诏,进行戊戌变法。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百日维新的特点(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2)从推行

10、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7)从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1进步性 (1)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3)文化上: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

11、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 2局限性 (1)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2)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没有深入群众,未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1897年康有为作上清帝第五书,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提出警告,认为改革已势在必行。这是基于()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B强学会成立,维新运动准备就绪C康有为得到光绪皇帝赏识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充分发展解析:选A。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的第五次上书就是受这一背景的影响。故A项正确。2由于新租借的土地并没有一个统一

12、名称,所以便把这块土地称为“New Territories”(即“新领土”),中文名称“新界”,可指为“新的边界”之意。导致“新界”出现的主要国家是()A日本 B英国 C俄国 D法国解析:选B。在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强迫清政府租借后来称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故选B。3“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百日维新时民族资产阶级踊跃参与政权的情况,故B项正确。材料

13、未提及“封章”成为统治者决策的依据,A项错误。“直达于上”说明C项错误。D项中“各阶层”的表述错误。419世纪末,梁启超呼吁中国应“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下列维新派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活动中,体现了此观点的是()A发起“公车上书”B改革旧的官僚制度C组建强学会D成立保国会解析:选D。由题干“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可知是保国。5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C变更国体的主张D大兴民权的意向解析:选B。题干“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西法可

14、补我所未及”反映了光绪帝向西方学习的思想。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维新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其中,维新派的“布新”措施不包括()A允准旗人自谋生计B鼓励官民上书言事C编制国家预算决算D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戊戌变法内容的理解。四个选项都是维新派的改革措施,A项是“除旧”的体现,B、C、D三项是“布新”的体现。7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列选项中不包括在内的是()A废除旗人的特权B改革科举制度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D改变中国的政体解析:选D。在变法中,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的主张,因此,中国的政体没有改变。8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解析:选C。“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减少变革阻力,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9观察右图,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 ()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